当前位置: 首页 > 合作万象
四川宣汉贫困村资金互助合作社打破农民融资瓶颈
作者:刘小婵 记者 王兴寨     来源:达州传媒网2010-6-7     日期:2010-06-08  浏览:116

  资金融通问题往往是农村产业发展的难题,宣汉县15家贫困村村级资金发展互助合作社建立起来后,及时、方便、灵活地为农民提供融资服务,在资金融通方面解了农民许多燃眉之急,为农民致富和农村经济发展搭建了平台,使不少的农民通过这种方式走上了致富路,农民资金互助合作社也被当地农民亲切地称呼为“草根银行”。

  合作社帮大忙

  贫困户致富步伐加快

  “全靠资金互助合作社帮大忙,今年养猪收入3万元没问题。”5月28日,提起参加农民资金互助合作社的好处,宣汉县柏树镇九军村二组村民陈绍权滔滔不绝。

  陈绍权是当地有名的特困户,全家5口人,正当他在为今后的生计发愁时,村委会干部来到他家,动员他利用本村的优势发展养猪业,若缺本钱,农民资金互助合作社可以贷款给他。“有这样的好事,所以我当即写了申请加入合作社,不久就领到了5000元的贷款用于发展养猪。当年实现纯收入5000元,2009年实现销售收入3万余元,这不,我今天是到合作社还款的。”在他的带动下,该村已发展成为畜牧规模饲养小区。该村4组张武权去年在互助社贷款3000元,养牛10头,实现纯收入1.8万元,去年年底,不但还清了贷款本息,还带动了3户贫困户发展养牛业;该村5组陈青松贷款3000元养兔,现已发展到成品兔200多只、小兔300多只,实现纯收入6000多元;该村7组张林贷款3000元发展水产养殖,实现年纯收入2万余元。2年多来,该村45户贫困户的发展生产、脱贫致富都离不开互助社的帮扶,真正达到了投入一户,带动一方,致富一片的目的。

  柏树镇九军村的农民资金互助合作社是宣汉县2008年8月成立的农民资金互助合作组织,自成立以来,合作社建立健全组织设置、章程制度,服务网络、业务办理等规范运作。该镇党委书记肖志平说,九军村农民资金互助合作社成立不到两年时间,该村互助合作社通过严格章程管理和互助制度创新以及自身发展积累,现已发展互助小组8个,参社农户80户,其中特困户5户,贫困户15户。按照金融系统管理模式,发放贷款户数45户,贷出资金13万元,现已积累账户余额5.72万元。越来越多的农民从中受益。一组组数据反映着农民资金互助社的发展速度,也预示着合作社的发展生命力。立足于农,服务于农,聚财“资”农效应正不断放大。

  抱团取暖

  资金合作社应运而生

  宣汉县自2008年以来,先后建立了一批贫困村村级资金发展互助合作社,政府财政资金注入“铺底”,村民以自有资金入会,在村上成立用于发展生产的资金互助合作社,为入会成员生产经营活动提供小额借款,让贫困村民不出村就可以享受小额借款,推动全县农村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

  天台乡尖包村是县级扶贫村,几十名村民是天台滑坡搬迁户,不少贫困家庭想发展畜禽养殖业,却为手中缺钱而发愁。县扶贫开发办为解决贫困群众在生产发展中急需资金的问题,按照“资金自聚、入社自愿、责任自担”的原则发展村级互助社,由省、市、县三级财政资助资金15万元,村民自己交纳一定的入社互助金。村级互助社运行管理实行自主运行、自我服务、民主管理、权利平等、资源共享、风险共担。整个资金使用权属于所有社员,入社社员可以根据生产发展的需要,及时获取3000—5000元的借款,使用期限最长一年。尖包村村级互助社的成立,有效地解决了贫困群众发展生产资金缺乏的难题。

  县扶贫开发办主任蒋茂盛说:“目前,全县已经建立贫困村村级互助社15个,有14200余农户自愿入社。互助社的成立将对全县农村经济的发展、构建和谐社会起着极大的推动作用。”九军村村民委员会主任、农村合作社理事长张聪说:“有政府的引导、督促、规范,大家心相连,同舟共济,农民资金互助合作社联合会一定能够形成良性循环,广大农村可以利用的扶持资金将会越来越多,资金互助合作社将成为更多贫困农民的‘草根银行’。”

 

中心动态
资源共享
合作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