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前沿视野
天津新农村:两个农业产业化企业的困惑
作者:本报记者 陈忠权     来源:人民网·天津视窗2010-6-17     日期:2010-06-17  浏览:50

      连日来,天津神农种业董事长王欣梅为贷款伤透了脑筋。她告诉记者,作为农业产业龙头企业,今年公司获得了2500万元政策性贷款的授权并获得政府提供的300万元的贴息。按说这是一件好事,但王欣梅却怎么也高兴不起来,原因是没有地方可以让她获得2500万元的贷款,而如果没有获得足够的贷款就不能获得贴息。她先到政策性银行申请贷款,现有资产评估结果是她只能获得1000万元的贷款。她又先后找到一些商业性银行和小额贷款公司,但年息10%的超高利息让她望而却步。

  同样被贷款难住的还有天津绿翅工贸有限公司的总经理刘兆新。该公司是本市首家获得国家有关部门认定的绿色肉鸡生产基地,也是本市目前规模较大的肉鸡养殖专业合作社。该公司从养殖到深加工为一体,生产的“绿翅”牌肉鸡畅销京津市场。为扩大生产,带动更多的农户致富,他决定再建立一条肉鸡生产线,急需200万元资金。他先后找了多家政策性银行,最后都没有成功,原因是他现在拥有的厂房和生产设备不能抵押担保。无奈之下,他求助商业银行,但超高的利息也把他吓了回来。

  近年来,为服务“三农”,加快新农村建设,中央和本市先后出台了多项扶持农村经济发展的金融政策和措施,受到农民的欢迎,为农村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但应该看到,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农业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对资本的需求增长非常迅速。从设施农业到农产品深加工再到乡村旅游等第三产业,每一项创业都需要贷款的支持。但目前银行在相关贷款发放资格的审核上还过于保守。刘兆新告诉记者,他不明白现在拥有的厂房、设备等为什么不可以进行抵押贷款,现在银行贷款发放资格的审核是否太死板了呢?王欣梅告诉记者,作为企业,她非常理解目前小额贷款公司利率市场的定位,但一定要和当地经济实力结合起来,如果过高地追求高利率只能吓跑贷款企业。她说,其他农村金融部门也存在贷款条款过严、利率偏高等问题。

  经济专家王为民指出,要解决目前农业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贷款难,迫切需要金融部门创新机制。首先是降低贷款门槛,增加抵押贷款条件。如农业合作社的现有资产、承包经营权、产品、产品订单及保单是否都可以成为贷款抵押品,然后经过多部门进行信用等级评定,最后金融部门按信用等级进行贷款。2009年年初,中国银监会和农业部曾联合印发《关于做好农民专业合作社金融服务工作的意见》,要求各地农村合作金融机构要加大农村信贷力度,鼓励探索以符合条件的农民专业合作社为平台,扩大信用贷款发放。鼓励扩大可用于担保的财产范围,创新各类符合法律规定和实际需要的财产抵(质)押贷款品种。目前,是快速行动的时候了。
 

中心动态
资源共享
合作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