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合作万象
城乡转型 彰显生态理念
作者:刘纯 柯玉蓉     来源:无锡日报 2010-06-13     日期:2010-06-22  浏览:45

 
  成效

  近年来,特别是2007年太湖供水危机以来,无锡变压力为动力,变挑战为机遇,生态环保和经济发展呈现出良性互动、健康发展的态势。

  同时,以优化区域布局为核心,加快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大力加强中心城市现代化建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农村建设。

  铁腕治污  

  2009年,全市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下降,至2009年底全市COD和二氧化碳在2005年基础上累计削减30%,提前超额完成“十一五”目标任务,列江苏省前茅。

  从2007年起,全面开展限期关停“三高两低”(高消耗、高污染、高危险、低产出、低效益)和“五小”(小钢铁、小水泥、小化工、小电镀、小印染)企业专项整治行动,共关闭生产企业1607 家,其中化工企业1301 家;整改达标企业567家,关停并转迁沿湖企业53家。快速内环50平方公里内的82家重点企业完成整体搬迁或关停整合。

  全市新建污水管网4300多公里,是历史上总长的1.7倍。目前全市污水主管网总长度达7000多公里,基本实现城乡全覆盖,城镇污水集中处理率达85%。

  在全市339家重点污染源安装在线监控设施360台(套),全部与环保部门联网,全市COD和SO2排放总量95%以上的重点污染源实现在线监控。建成 86个水质自动监测站,在太湖布设21个蓝藻巡视点,沿岸建设13个蓝藻分布视屏监视系统。

  城乡一体  

  城市功能进一步提升,完善新城建设、老城改造和产业园区发展等重点规划,完成一批公共服务设施专项规划。太湖新城框架基本成型,锡东新城建设全面展开,惠山古街、清名桥等五大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建设进展顺利,运河公园建成开放。城市管理和环境综合整治力度加大,主要街道包装出新,市容市貌得到改善。基础设施承载力进一步增强。地铁1号线正式开工。无锡综合交通枢纽、沪宁城际铁路惠山站和新区站加快建设。

  到2009年,我市重点道桥建设规模创下历史新高,全年续建和新建53条城市道路,总里程达200公里,城市建成道路总里程超400公里,城市路网体系得到合理完善。

  新农村建设进一步加快。通过“两置换一转化”,新增耕地和农用地728公顷,完成土地整理5727公顷。新增农村公路300公里,改造农村危桥314座。新建为农服务社259家。村级经济股份合作社增加到446家,累计发放个人股红利近5亿元。

  决策

  ●2005年

  “打造山水名城,共建美好家园”城市建设行动启动,提出要把无锡打造成宜居、宜商、宜游、山清水秀、和谐发展的山水名城。

  市委市政府下发《关于推进农村基本现代化建设八项重点工作的决定》。重点发展村级集体经济股份合作社、土地股份合作社、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

  进一步完善市域城镇体系,构筑“一体两翼、七区一体”的发展格局。

  ●2006年

  积极推进现代化新农村建设八项重点工作。

  明确提出加快建设国际先进制造技术中心、区域性商贸物流中心、区域性创意设计中心、区域性旅游度假中心、区域性职业教育中心,努力打造最适宜投资创业的工商名城、最适宜创新创造的设计名城、最适宜生活居住的山水名城、最适宜旅游度假的休闲名城和最富有人文特质的文化名城。

  无锡深入推进生态城市建设,推广清洁生产,发展循环经济,并在全省率先实施工业用地“招拍挂”措施,节约用地。

  ●2007年

  坚持铁腕治污,建立“河长制”、“湖长制”挂牌作战,“一河一策、一湖一策”科学治理,全面实施治理太湖、保护水源“6699”行动,动员全社会开展环保优先“八大”行动,举全市之力投入太湖治理、环境保护和生态重建行动。坚持标本兼治,以减排、节能、节地、科技投入、居民收入“五类指标”取代原先以GDP为核心的发展指标导向。

  研究出台《无锡市现代高效农业规模化工程三年行动计划》;大力推进“一村一品、一村一企”发展战略。

  ●2008年

  第三轮“城市建设三年行动纲要”建设全面启动,提出城市建设新目标:苦干三年,率先实现区域城市化和城市现代化。

  京沪高速铁路和沪宁城际铁路无锡段全面开工建设。

  ●2009年

  制定出台《关于建立健全推进农村科学发展领导体制机制和工作机制的意见》,《关于加快推进农村改革发展重点实施十大强农惠农工程的决定》,逐步实现城乡融合、互动发展。

  按照城乡一体化要求,加快实现城乡基础设施“共建共享”、“无缝对接”。在农村体制机制改革上也有突破,以推行“两置换一转化”试点工作为契机,加快农村综合配套改革步伐,创新土地制度,稳步推进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逐步实现城乡土地“同地同权”。

  重点推进中国徐霞客旅游博览园等八大博览园,和五个历史文化街区等重大项目以及精品景区建设。

  地铁一号线工程正式开工建设。

  ●2010年

  加快太湖新城建设,加快完善教育、卫生等公共配套设施,不断强化新城的服务功能。全面推进锡东新城10平方公里启动区建设。

  把“八大博览园”建设作为我市推进区域城市化、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战略突破口,充分发挥博览园在产业集聚、市场辐射、经济拉动、生态改善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使之成为串联城乡发展的新纽带、提升城市能级的新板块。

  更大力度加快农村居民转化为城市居民,制定实施“两置换一转化”工作三年行动计划。

  更大力度加快城市大气污染防治,制定实施加强大气污染防治(蓝天工程)三年行动计划。

  故事

  A

  “这不是一家由‘海归’博士创办的高科技企业吗?”在市环保局开发管理处的一份表格上,否决的拟建项目名单中,“江阴金澄纳米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的名字赫然在列。

  市环保局管理处处长林琮解释说,这家企业去年想新建一条纳米合金材料生产线,市环保局在审查时发现,该项目要使用电镀工艺对产品进行表面处理,产生的废水可能造成重金属污染,项目不符合环保要求。于是,市环保局赴江阴现场答复企业:搞技术研发可以,但不能上马这样的生产线。“就算是高科技项目也不能网开一面。”林琮说,对所有拟建项目的评定,都是对照省太湖水污染防治条例等作出的,这几年否决或劝退的项目超过1000个,没有哪个项目被拒后提出投诉或诉讼。

  B

  60岁的陈林兴和妻子现住在惠山区新惠社区的一套公寓房里。公寓房面积140平方米,宽敞明亮。

  “我原来是堰桥镇北高田村农民,现在是城镇户口了,享受城镇人的医疗保险等待遇。”农村的房子拆了,陈林兴换到两套公寓房,面积都是140平方米。按照规定,满60周岁后,他每月可拿到 800元左右的退休工资。

  作为全省的试点,惠山区全面推进“两置换一转化”,即以土地承包经营权置换城镇保障、以农村住宅置换城镇住房,农民身份转化为城镇居民身份。 

  民意调查显示,这一做法得到农民的广泛欢迎。惠山区政府有关负责人说,很多农民催着政府进行“两置换”呢。
 

 
 

中心动态
资源共享
合作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