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心动态
网上调查第2期:什么是理想的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化模式?
作者:CCFC     来源:本站首发     日期:2010-09-12  浏览:1075

 

  

                   ——对本站第2期网上调查“您认为我国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化的理想模式是什么?”的结果分析

  

  本次网站调查题目为“您认为我国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化的理想模式是什么”,投票时间为2010年8月3日至9月3日,参与投票人数为54人。投票结果如下所示:

  由上图可知,除去“公司﹢中介组织﹢农户模式”和“行业协会+公司+农户模式”两个选项未有得票,得票最高的是“行业协会+公司+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户模式”(16票,占29.6%),其次是“农民专业合作社+公司+农户模式”(11票,占20%),然后“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户模式”和“行业协会+农民专业合作社+公司+农户模式”并列第三(各7票,各占13%)。

  上述调查结果说明:被调查者倾向于认为我国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化的理想模式应该是一种多层次、多维度的立体架构,而且不同层次的主体之间应该要有一定的分工与协作,各自扮演起其差异化的角色,发挥各自独特功能。而实际上“行业协会+公司+合作社+专业农户”的概念在国内学术界也已有人提出,并且这种架构在订单农业履行的案例中得到了有力支持(郭红东、蒋文华,2007)。

  而基于“专业农户+专业合作社+专业加工企业(公司)+行业协会”的以专业合作为主线的“四位一体”农业组织化体系,对于当前适应我国现代农业发展要求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以及推动农业经营体制创新也具有重大参考价值:

  其一,该体系以专业农户为基础。没有众多规模经营的专业农户,农业组织化体系是无源之泉。因此,推进农业组织化进程,必须从重塑专业化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即培育适度规模经营的专业农户这一基础入手,促进农业生产者从分散经营的自然农户向企业化运作的法人农户转变。

  其二,该体系以专业合作社为主干。无论是国际经验还是国内经验,都证明了专业合作社是现代农业发展中的有效性,都凸现出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这些专业合作社的功能不仅包括了产中环节的生产性服务功能,更包括了产前、产后环节的合作营销服务功能。这种合作营销服务功能包括鲜活农产品的直销、加工农产品的营销和农业生产资料的购销等。

  其三,该体系以专业加工企业为导向。专业加工企业是农业组织化过程中最活跃的主体。以与专业合作社的关系来分类,专业加工企业可以分为合作社举办和独立工商企业举办两大类。由于我国专业合作社发展起步迟,历史短,规模小,因此,目前多数的专业加工企业是独立的商业性龙头企业。在这种体制中,专业合作社主要是发挥专业农户与加工龙头企业之间的产销契约关系的中介服务作用,提高专业农户在与龙头企业谈判中的地位,同时也解决龙头企业难以与众多独立农户打交道的难题,成为农户与企业双赢的中介。尽管目前大多数专业合作社尚无力从事农产品加工,但从发展趋势来看,政府则应更积极地扶持专业合作社自己来兴办专业加工企业,使农产品加工增值全部归农户所有,从而大幅度提高专业合作社的经营服务实力和专业农户的经济效益。

  其四,该体系以行业协会为协调。引导众多同类专业农户、专业合作社和专业加工企业组建行业协会,则是专业化生产程度比较高的区域农业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专业化农业经营体制中的不可或缺的一个中观调控环节。组建这种行业协会是市场化程度比较高的区域的农业健康发展必不可少的,尤其是实现从政府直接调控农业生产向农户自主组织、联合自律、调控生产转变的极其有效的制度创新。此外,国外经验表明,行业协会在处理国际性农产品贸易等事务上不但相较单个企业更具综合协调性,也相比有关政府部门更显灵活性和正当性,其统筹能力无可取代。

  当然,虽然相较之前“政府对农民专业合作社扶持力度满意度”的调查情况,本轮的参与调研者人数有了大幅度提高,但是毕竟参与调研的总人数仍然有限,因此仍需要慎重看待此投票结果。

中心动态
资源共享
合作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