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特别推荐
浙江义乌市首个“股份制村”诞生
作者:     来源:中国农民合作社研究网     日期:2010-09-23  浏览:95

       “在农村实施村股份制改革是一种全新的尝试,有利于解决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存在的产权模糊、功能退化、机制不强、监督不力等问题,用三句话概括,就是既摸清了家底,又稳定了人心,还盘活了资产。”昨日下午,义乌市廿三里街道下娄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骆福金对记者说。

  据了解,下娄村共有902人、361户。近年来,随着义东工业园区开发和建设,村集体土地大部分被征用,目前只剩下45亩耕地,且96%以上劳动力从事第二、三产业。2000年以来,该村发挥区位优势,在招商引资和探索发展集体经济上下工夫,取得了不错的成效:2009年农村居民人均收入为12848元,集体净资产为1322万元,其中下娄新社区综合市场每年租金收入就在200万元以上。

  村民的生活好了,腰包鼓了,对集体资产的管理意识也强了,对实施村经济合作社股份制改革的愿望十分强烈。从去年下半年开始,下娄村在廿三里街道及义乌市有关部门支持下,在义乌市率先开展了村经济合作社股份制改革试点。

  按照规划,先由廿三里街道成立集体资产股份制改革领导小组,村里建立了经济合作社股份制改革筹委会、股东(社员)界定小组、清产核资小组,具体负责改制工作协调、股东确认、清产核资等工作,在广泛听取社员意见的前提下,制订实施方案、章程、选举办法等;开展清产核资。截至去年12月底,该村集体总资产为1573万元,其中经营性资产为1322万元。成立了下娄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初步确定基本股东人员852人,相应配股852股,过去的村民一下子成了股东。

  按照有关规定,这些股东所持股权价格,随着村股份经济合作社资产总量变动而变动,并实行静态管理,长期固定,不随人口增减而变动,不得退股提现或退股抽资,不得对外转让,不得抵押,但可以依法继承。“村集体经济发展好了,我们的实惠就多,发展不好,我们的利益就受损,成了股东后跟村里联系更紧密了。”下娄村的一位村民对记者说。

  骆福金表示,下娄村完成股份制改革只是第一步,接下来他们将着手制订并落实好财务管理等相关规章制度,规范运行,充分利用村子的区位优势,抓住机遇,经营管理好村集体资产,使其保值增值,给股东真正带来实惠,促进农村经济全面发展。

中心动态
资源共享
合作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