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特别推荐
河北迁西县发展专业合作社 为农增收架金桥
作者:     来源:中国农民合作社研究网     日期:2010-10-16  浏览:68

  长城网唐山10月15日电 河北迁西县地处燕山南麓,长城脚下,是个“七山一水分半田,半分道路和庄园”的纯山区县,县域面积1439平方公里,总人口37.5万。辖17个乡镇、1个街道办事处、417个行政村。农业以板栗、核桃、花卉、食用菌、柴鸡、淡水鱼等六大主导产业为主,是著名的“中国板栗之乡”,“迁西板栗”被评为中国驰名商标。几年来,县供销合作总社紧紧围绕六大农业主导产业,以服务三农为宗旨、以助农增收为目标,于2007年11月成立了迁西县农民合作经济组织联合会(简称农合联),并按照《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要求,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使农业产业步入了规模化经营、集约化生产的快速车道。截止目前,发展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56家,吸收入社成员8000多户,年助农增收2亿元。迁西县的做法,多次受到市、县领导的表彰。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及省供销社以内刊形式转发了迁西县组建专业社的成功经验,省市报刊、电台等多家新闻媒体进行宣传报道。2009年5月,市政府在我县举行了由各县区主管农业副县长、农业局长、供销社主任参加的专业合作社现场办公会议。宁夏、秦皇岛、沧州等地也慕名前来学习考察。2009年分别被省社、市政府和市社授予“先进农民合作经济组织联合会”,被迁西县委、县政府评为“农业产业化先进单位”。

  严格标准抓发展。为确保专业社发展质量,防止一哄而起、一哄而散、劳民伤财现象的发生,县农合联围绕农业产业发展规划,细化了专业合作社建社标准,严格了审批程序。从申请到注册,始终坚持四个环节、三条原则,严格把握三关,履行三道程序,做到合格一个,发展一个,注册一个。四个环节即:发起人主动申请、农合联会同当地政府审核、县政府农办审定、主管农业县长审批。三条原则:一是以种养大户、科技大户、矿业大户、农产品经纪人为首选的原则;二是必须具备组织能力、营销能力、抗风险能力的原则;三是申请人、社员、当地政府都有积极性的原则。在此基础上,对拟定合作社发起人严格把握三关:一是经济实力考核关,二是发展目标论证关,三是社员意愿调查关。三道程序即:当面座谈、实地考察、个别走访。通过以上措施,保证了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头人都是具有较强的经济实力、抗风险能力和组织能力的有志之士。

  规范标准抓管理。为使农民专业合作社真正做到依法办事,依章议事,依规做事,健康发展,激励争先创优,2008年县农合联制定下发了《关于专业合作社规范化管理具体办法》,2009年和2010年制定下发了《十佳专业合作社评选办法》,在全县农民专业合作社中开展创“十佳”活动。在日常工作中,县农合联不定期派专人深入专业合作社,对财务核算、业务经营、民主管理等工作进行指导、检查,从而使专业社步入了规范化运行的轨道。一是产权进一步明晰,各专业合作社建立了出资额明细帐户;二是管理进一步完善,各专业社财务管理、民主议事、岗位职责等规章制度一应俱全,并张贴上墙;三是核算进一步规范,每个专业社都聘任了专、兼职会计,并严格按照专业合作社财务管理规定进行真核算、实核算;四是各种资料文本实现了档案化管理。

  强化素质抓培训。迁西县农合联把培训作为提高专业合作社人员素质的重要一环来抓。一是举办职业资格认证培训班。近年来,多次聘请专家教授,举办《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合作经济管理、庄稼医生、农产品经纪人、农产品供应员等5个行业不同级别的职业资格认证培训班5期。同时,协助市社举办培训班2期,培训100余人次。二是举办专业技术培训班。针对全县花卉产业蓬勃发展,而多数花农种植技术、管理技术缺乏这个弱点问题,及时和省农科院联系,邀请常美花教授来迁西举办了一期花卉种植培训班,50多名花农参加了培训。组织十佳专业社理事长及县农合联有关部室人员到北京农业部干部学院,参加了由全国工商联商会组织的首届全国农民专业合作社高级研修班。三是举办实用技术培训班。利用各专业合作社现有的培训场地,采取以会代训、适时举办科技培训班310期,培训农民技术人员12000多人次。学员们系统地学习了《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农村实用法律法规知识与经济合同的签订、农产品流通渠道与市场营销策略、产品鉴别等级评定、花卉板栗种植技术等一系列知识,有330余人拿到了中级以上专业资格证书,从而有效地提高了专业合作社管理人员及入社成员的工作技能和管理水平。

  搭建平台抓服务。一是建立了农合联分会。今年6月份,在17个乡镇全部建立了农合联分会,主管农业副乡(镇)长任分会长,农办主任、供销社主任任副会长,明确了职责,配备了人员。二是创办了《迁西合作经济资讯》。两年多来,编辑会刊十五期,沟通信息,传授经验,推介产品,刊登广告,为领导指导工作开拓了信息渠道。三是建立迁西农合网,与基层合作经济组织网络实现了有效对接,及时向农民发布农业政策、农业科技、市场动态、商品需求等方面信息,使农民不出家门就能及时了解国家政策和产品供求信息,搭建了政府与农民、城市与乡村、产地与销地对接的桥梁。四是拓展网络,开展农超对接。先后组织参加省、市产品推介会16次,宣传专业社产品在市场的影响。先后组织喜峰口板栗、龙顺柴鸡、虹泉食用菌等8家专业社在唐山市锦绣香江商务酒店、玉田县金玉农产品批发市场农产品展销大厅参加了唐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厅举办的农产品产销对接联谊会、第四届唐山农业生产资料暨农产品产销对接大会30多次,8家专业社的8大类50多种产品在对接会上展出,受到商家青睐,扩大了商品知名度,提高了企业形象。如:龙顺柴鸡养殖专业社与开滦培训基地等单位建立了长期的供货关系,与唐山协和医院签订了4000多箱的供货合同,与此同时,我们还通过与市农合联农产品批发公司联系,使龙顺柴鸡养殖专业社与其建立了稳定的供货关系。通过参加农展会,开展农超对接,专业社农产品进超市40多个品种,销售总额2.7亿元,趟出了一条农超对接之路。利用供销社遍布城乡的网络,为30个专业社推销各种农产品1.8亿多元。同时开展网络销售,将产品放到网上去卖,极大的方便了流通。有金板栗专业社在上海市成立了有金板栗专业社网络销售中心,聘请了大学毕业生,设立办事处,配备了送货运输车,通过上海办事处,与杭州、宁波、南京、无锡等20多个城市建立直销网。

  打造品牌抓质量。产品质量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再好的产品,质量不好也等于零。对此,迁西县农合联在专业社建设中,把产品质量作为重中之重来抓。一是打造品牌。三年来,20个板栗专业合作社分别注册了 “喜峰口板栗”、“胡子板栗”、“老婆山板栗”、“大刀板栗”、“华冠”、“栗之花”等20个板栗商标;龙顺柴鸡专业合作社注册了“栗乡”商标;友鑫渔业专业合作社注册了“栗乡湖”商标;益农食用菌专业合作社注册了“益农”商标,已有8个商标被评为河北省著名商标;二是建立有机生产基地。先后进行5万亩板栗、2万亩核桃、1万亩杂粮基地的认证,使商品进城入市有了自己的名片。喜峰口板栗专业合作社,组织栗农走绿色和有机生产之路,要求社员收获板栗不打青、不沙藏、不掺假,保证板栗的纯正品质。三是通过“迁西县栗花节”、“梨花节”、“采摘节”,组织专业社进行产品展示,比质量、比品牌、比包装。在大中城市及高速公路上树标立牌进行品牌宣传,招商引资,扩大影响。如:在京哈高速公路京唐段,喜峰口供销社树立了一个“胡子板栗、炒香世界”巨型广告牌匾,此举使该社商家联系电话接连不断。

  选树样板抓典型。迁西县农合联先后选树了七个方面的典型,即龙顺柴鸡养殖专业社为重点的系列化服务、喜峰口板栗专业社为重点的品牌打造、有金板栗专业社为重点的规范化管理、友鑫渔业专业社为重点的开拓市场、祥瑞花卉专业社为重点的土地流转、有金资金互助社为重点的资金互助、星桥板栗专业社为重点的技术服务典型。今年5月28日,在喜峰会所组织召开了农民专业合作社现场观摩暨经验交流会。县委、县政府领导王保国、马海廉参加了会议,并分别作了重要讲话。典型示范作用的带动,为我县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农合联通过六抓措施,不仅使专业社在民主管理、财务核算、开拓经营等方面走上了规范化、制度化的健康发展轨道,而且极大地推动了当地农业产业发展,为百姓增收致富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解决了瓶颈制约,促进了产业发展。祥瑞花卉专业社为解决集中连片发展花卉生产中的土地瓶颈制约问题,采取入社成员每年每亩土地800元转包费入股,吸收入社成员打工,年底分红返利的方式,扩大生产规模2500亩,每户社员一年平均在一亩土地上获得综合收益9000元。喜峰口生态种植合作社,采用以农民承包土地入股和转包荒山等方式,严格按照绿色、有机、无公害的要求大力发展小杂粮种植,并回收入社社员产品,农民每亩土地纯收入比入社前增加了600元。该社在新集镇新发展了10000亩小杂粮基地,在其带动下,全县小杂粮种植面积已超过30000亩。

  提高了产品价格,扩大了产品销售。2007年以前,迁西县农产品大多是以原品方式销售,市场销售渠道不畅、产品附加值低,农民时常承担着“增产不增收、减产更减收”的不利局面。农民专业合作社建立后,通过开展产品精深加工,集中人力物力闯市场,迅速使资源优势变成了商品优势,商品优势变成了产业优势,加速了农业产业化进程。迁西板栗原品近年来一直低价位徘徊,农民收益较低,甚至出现了滞销的局面,2007年迁西板栗销售价由每斤5元以上降至3元,最终栗农有几千吨板栗积压在了手中。2008年板栗合作社组建后,通过积极开拓市场,加强与外地经销商联系,近两年板栗很快销售一空。特别是今年收购栗农板栗,每市斤高达9.5元,创出了历史之最、世界之最。20家板栗专业合作社,先后开发出了速冻板栗仁、小包装即食板栗、干炒板栗等系列深加工食品,同时用修剪下来的废弃栗树枝作为原料,推广栗蘑栽培技术,极大地提高了产品附加值。

  实现了产销对接,增加了农民收入。据粗略统计,全县专业合作社年助农增收2亿元。如喜峰口板栗专业社实行定单销售,敞开收购板栗,同时实行保护价收购,年底二次返利。在全国30多个城市开办了100余家连锁店,年经销板栗达2000吨,为栗农增收600多万元;祥瑞花卉专业合作社建花卉大棚60个,花卉栽培面积达到3000亩,购买了专门运输车,在北京花卉市场建立了专门的销售市场,年助农增收200多万元;龙顺柴鸡专业合作社,组织162户社员饲养柴鸡30万只,实现了农超对接,在瑞沙、金客隆、中兴等连锁超市建立销售点30多个,销售柴鸡蛋350吨、销售柴鸡8万多只,供应饲料300吨,年助农增收1500万元;友鑫渔业专业合作社,在天津、内蒙包头等地开拓市场,实现了产销两地鱼产品直销,结束了迁西自1985年水产养殖以来长达24年鱼产品外销受制于人的被动局面。渔业合作社通过为养鱼户提供信息,使全县渔产品平均每公斤提高了4元,为渔民增收6000万元。

中心动态
资源共享
合作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