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合作万象
苏州诞生全国首个农民“集团”
作者:沈红娣     来源:姑苏晚报2010-10-26     日期:2010-10-26  浏览:49

 

  “个个是股东、人人是主人”几乎是新时代农民的一大特色。然而随着各类农民股份合作社的建立,苏南农村经济再度走出了一种新模式——强强联手组建集团公司。记者获悉,依托土地股份合作社、社区股份合作社和物业股份合作社而成立的苏州湖桥集团昨天喜领营业执照,集团下辖文化旅游、建筑、园林绿化等五大子公司。而这也是全国首张依托农民合作社成立的集团公司营业执照。

  湖桥村位于苏州太湖之滨,全村共有1178户、4475人。经过五年的发展,村里一共组建了土地股份合作社、社区股份合作社和物业股份合作社3大合作经济组织。农民的土地流转盘活了,农民有了分红,收入自然也是节节高。李根男是湖桥村村民,靠土地为生。他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本来我们自己承包这个土地,每亩最多也就960元的收入,村里实行土地流转过后,现在每亩田收入可以增加到1200元。成立集团公司后,我们可以拿得更多。”李根男说出了农民的心声。湖桥村的老书记徐顺兴认为,靠土地流转进行规模化农业种植或者建造厂房出租,农民获得了比原来高的收益,但这还远远不够。

  “农民股份合作社是农民致富的初级阶段的产物,当这个团体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必然会有进一步提升的迫切需求。”徐顺兴告诉记者,如何进一步盘活村级集体资产?村民们能不能像城里人那样成立一个集团公司专门进行农村资产的运营?走市场化的集团公司是农村股份合作社突破瓶颈的一条新路。记者获悉,成立苏州湖桥集团后,所有土地全部流转,进行规模经营,并公开对外招商,目前村里已引资5亿元打造了现代化的高科技农业园。村里流转后的8000亩土地按3000元/亩租金算,一年就有2400万元,而新成立的湖桥集团下辖文化旅游、建筑、园林绿化、房地产开发、物流等五大子公司,跳出“农字头”转入三产服务业领域,一年创收至少在3000万元,这样成立集团后,村级经济年收入将超过5000万元。记者获悉,湖桥集团目前已将“公司上市”列入议事日程。工商部门的工作人员积极为集团公司的正式运营进行服务指导的同时,湖桥集团已办完了运营的全套手续。业内人士称,农民成立自己的集团,具有一定的标杆意义,合作社抱团发展,跳出“农字头”经营,将成为更多农民向往的致富平台。

中心动态
资源共享
合作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