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数据采集
湖北襄阳197家专业合作社助农增收
作者:周士龙 褚康兵 邱长源     来源:襄樊日报2010-11-16     日期:2010-11-18  浏览:75

 

  “真得感谢合作社,你们不仅为我们送来了种子和技术,还帮助我们找市场,实行订单销售,让我们吃上了定心丸。”11月12日,襄阳区古驿镇孙寨村蔬菜种植大户陈玉香看着丰收在望的20多亩甘蓝,感激地对驿寨蔬菜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司应忠说。这是襄阳区积极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助推农村经济发展的缩影。

  近年来,该区把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新农村建设、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抓手,积极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健康发展,有效加快了农村发展、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的步伐。该区农民专业合作社已发展到197家,网罗农户8.7万户,创办经济实体35个,社员年人均增收2100多元。

  该区以农民专业合作社为载体,聚集社会资金,延伸产业链条,打造“农”字号品牌,辐射带动作用明显增强。东津大头菜专业合作社依托浪潮公司,统一在工商部门注册“孔明菜”商标,并取得无公害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打响了大头菜品牌,销售网点遍布全国各大中城市,远销东南亚、加拿大等国家和地区,深受消费者青睐。目前,全区已基本形成“万宝”、“鲁花”、“正大”、“希望”、“大头菜”、“柳编”等20多个具有一定知名度的地域特色品牌,获得59个绿色无公害产品认证。

  此外,该区因地制宜探索农民利益联结机制,涌现出了龙头企业带动型、能人大户领办型、村级组织主导型等各具特色的合作模式,将家庭经营与市场有机地衔接起来,使广大入社农户大为受益。朱集镇四新村采取“公司+村委会+合作社+农户”等合作模式,与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民进行股份制合作,流转土地1000多亩建设生态农业园,开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集体增积累、企业增财富的多赢局面。去年,该村积累达到80多万元,村民人均纯收入增加1500元左右。截至10月底,全区村级集体经济收益过5万元的村达134个,其中过100万元的村达17个。

中心动态
资源共享
合作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