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合作万象
1950年代海南的农业合作化运动,在历史上留下难忘印记——— 万群合作社,青年突击队打头阵
作者:佚名     来源:海南日报 2009-08-25     日期:2010-12-23  浏览:304

 

  

 

  1958年4月,万宁县万群农业生产合作社第一造早稻收获。当年报纸刊登这张图片时的说明是:“海南岛早稻的丰收是在农业生产大跃进———全面技术改革、下肥充足和合理灌溉等基础上取得的。” 赵慕志 摄

  历史的记忆往往五味杂陈。在78岁陈光超老人的心中,共和国农业生产合作社的那段历史便是这样的记忆。

  这是那个年代少有的一张彩色照片。画面上,田园风光优美如诗,蓝天白云下,椰树婆娑、稻谷金黄,10多位农民正在水田里抢收水稻,这样的场景无数次出现在陈光超的记忆中。1950年代,他曾是广东省海南行政区万宁县万群农业生产合作社团支部书记、青年突击队队长。

  “南门洋是万群农业生产合作社最大最肥沃的田洋,连片面积数千亩。”陈光超指着照片说,当时的农业生产工具和资料都很落后,那么大面积的田洋,都是手工劳作。“割稻子、打稻穗,劳动量大,一般由青壮男子和比较强壮的女人负责。”陈光超还记得,这张照片是当时县农业局干部带一位记者来拍的,但照片上的人,多是背影和侧面,陈光超已经认不出了。

  交出土地走上集体化道路

  “解放前我们家里没有土地,靠给人打短工或者跑点小买卖过日子,生活过得很艰难;解放后,家里分了土地,日子过得很好,有吃有穿。”陈光超回忆,这样的生活没过几年,1950年代初期,党号召农民把分到各家各户的土地交出来,办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道路。“大家都积极响应,没有任何人有意见。”

  “开始是初级社,人数少,都是本村村民组成的互助组,10多户农民一组;后来发展到高级社,由相邻几个村组成,人数越来越多,万群农业生产合作社便是高级社,有3000多人。”陈光超说,万宁的农业生产合作社1953年就开始出现,到1955年发展成高级社。

  农业合作社这种经济组织,早在新中国成立前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部分地区有个别存在。新中国成立后,农业生产合作社由山西省农民自发成立并推广开来,成为1950年代农村经济发展的一种重要形式,非常普遍。

  农业生产合作社在生产资料、生产工具、生产技术都很落后的当时,集中多数农民的力量,发挥出个体户单干所没有的巨大作用,显示出它具有积极性的一面。

  1953年2月15日,中共中央颁布了有关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决议。农民生产互助的热情被极大地调动起来,农业合作化运动稳步前进。

  “青年突击队”处处打头阵

  那是一个激情燃烧的岁月。在陈光超的记忆中,开展农业生产合作社以后,社员们便不怎么吃得饱了。“但大家干活还是很拼命,开荒、种田争先恐后,没有人偷懒。”陈光超回忆,当时万群农业生产合作社很大,共有19个队,为了扩大种植面积,合作社又从19个队里抽调100多名出工特别积极、特别能吃苦耐劳的青年男女组成青年突击队,20岁出头的陈光超被选为队长。

  “合作社里的重活、累活、脏活、难活,都由青年突击队打头阵,开荒从万城一直开到三更罗。”陈光超说,当时三更罗一带非常荒凉、瘴气严重,很多青年突击队员去那里开荒患了疟疾,有一名队员还不幸死于瘴气。

  周总理帮社员推木车

  “那时候合作社主要种水稻、地瓜、蔬菜,养猪、养牛等,合作社一年种3造,就是早晚两造水稻,中间种一造地瓜。”陈光超说,大家对农业生产合作社的积极性虽然很高,但那个年代很狂热,放“卫星”。大家都说亩产多高多高,其实就土质最肥的南门洋,亩产也不过是四五百斤。

  海南日报记者查询相关资料时发现,1960年初,周恩来总理到万宁兴隆农场视察,万群农业生产合作社向周总理放了个“卫星”,报告水稻亩产达2000斤。这个报告引起了周总理的注意,视察兴隆农场后,便到万群农业合作社的南门洋视察。

  在陈光超的记忆中,周总理和夫人邓颖超和蔼可亲、平易近人,很关心农民,话题总是离不开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视察时发生的一件事,至今还清楚地印在陈光超的脑海中,邓颖超同志看到田间有许多妇女在挑肥,就随手接过一位妇女的担子,自己挑了起来。几十斤重的农家肥在邓颖超同志的肩膀上挑得稳稳的;看到社员吴月兰的小木车被土坎挡住,周总理还上前帮她推车。

  壮劳力干一天挣2毛钱

  虚假的产量报告并未给社员带来真正好处。“壮劳力干一天活挣10多个工分,一个工分有1-2分钱。”陈光超说,年底结算时才分红。“也分粮食也分钱,但是根本不够吃。”陈光超坐在万城镇朝阳街道的家门口,指着对面的老年人俱乐部说,“现在我的生活比那时好多了,有吃有喝有穿,没事就去老年人俱乐部坐坐,喝茶下棋聊天。想起1958年吃大锅饭,粮食不到3个月就吃光了,大家饿得面黄肌瘦,真惨啊。但是,万群农业生产合作社还是一直坚持到1960年,后来转成了人民公社。”

  农业合作社开展几年之后,它的弊端也慢慢显现出来,大部分社员出工不出力、偷吃偷占集体粮食等等。1958年起,人民公社成立后,这种小农经济组织陆续退出了历史舞台。

中心动态
资源共享
合作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