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题名《永寿苹果成为农民增收金蛋蛋》
近年来,永寿县挖掘地处世界最佳苹果生产优生区的地理优势,大力实施果业富民战略,苹果产业规模迅猛扩张,管理水平不断提升,产业链条日益完善,苹果产业已成为农民增收的主导产业。据了解,2010年永寿苹果总产40万吨,产值10亿元,预计农民人均果业收入将占到农民人均收入的70%,真正成为农民增收的金蛋蛋。
扩张规模 面积突破40万亩
2007年,永寿县在县级财力十分吃紧的情况下,该县决定每年拿出200多万元用于扶持苹果产业发展,无偿为群众提供苗木。同时,县上捆绑扶贫、交通、水利等农业项目,改善果园灌溉以及生产道路等条件。为确保建园质量和面积,县上采取领导包乡镇、部门包村庄、乡镇干部驻村帮扶的办法,积极为建园工作提供人力支持和组织保障。2008年以来,该县将苹果产业发展纳入目标责任考核。2010年,该县把一些群众种植积极性高,果园管理技术好,产业发展效益高的乡村作为重点,按照集中连片、整块推进的原则,扶持发展苹果大村大户,并坚持在土地流转过程中,优先将流转土地用于果业大户建园。四年来,该县新增果园面积16万亩,总面积达到40.5万亩,占到全县总耕地面积的80%,苹果总产从2004年的14万吨提高到今年的40万吨。
大户带动 万户群众收入超三万
该县大力实施苹果产业百名能人带头增收致富计划,形成了以苹果种植大户、销售经纪人为主的产业发展领军队伍。随着全县劳务经济的快速发展,一些家庭果园管理劳动力出现不足,该县积极鼓励这些群众将果园向果业能人大户流转。2009年,豆家镇店子头村苹果生产大户张晓明通过果园流转,承包果园20亩。一年来,其果园亩均投入减少300元,收入却高出上年1100元。流转果园的果农也因获取流转承包费以及各类务工收入,家庭总收入较上年增长20%。在培育生产大户的过程中,该县积极鼓励果业龙头企业发展苹果生产基地,从事规模化经营、标准化生产。永寿田园牧业有限公司坚持果畜互动发展,建设有机生态果园300多亩。目前,该县累计流转果园21320亩,苹果种植面积5亩以上的达到了8560户,今年苹果收入3万元以上的有11520户。
该县积极鼓励广大群众参与市场流通,开拓销售市场,在全县培育形成了一支联系广泛的经纪人队伍。目前,全县从事苹果销售的经纪人已达2300余人,人均代办收入2.6万多元。苹果产业的成熟壮大也进一步激活了劳务市场。豆家镇苹果劳务市场初具规模,繁忙时节,每天从事苹果劳务的人流量达到900多人,人均劳务工资70元/天。该县全年在果业领域务工群众约有1万多人次,从事果品运输群众约有600多人。同时,苹果产业的发展活跃了以饮食、住宿、旅游为主的第三产业发展。预计全年苹果产业带动相关产业实现产值近两亿元。
绿色生态 39项指标符合国家标准
2010年12月29日,该县公益性“金玉寿”果品商标荣获咸阳市首批著名商标,经省质量检疫检测所检测,其39项指标全部达到国家标准,其中色泽、果形、酸甜度等主要指标优于国家标准。目前,该县已有1.1万亩果园通过欧盟有机认证和国家良好农业认证。
马坊镇马坊村是该县发展生态果园的一个缩影。在产业发展中,他们严格按照“果、畜、沼、窖、草”五配套生态模式,发展生态有机果园,先后建成沼气池220口,养畜1010多头,种草3000亩,果园有机质含量达到1.08%,优质果率达到87%,果农人均苹果收入由2006年的1580元增加到现在的4100元。该县还大力实施果业提质增效工程,积极改进果树病虫害防治方法,着力生产无公害、有机化的优质果、生态果。店头镇好河村果农王志勇坚持果园增施有机肥,今年果品优果率达到了80%以上,苹果售价每斤高出往年1元多,亩均收益提高了40%。
优质服务 给力产业健康发展
2009年以来,该县大力实施苹果产业“百千万”工程,积极邀请省市果业技术人员和杨凌农业专家进行技术培训,年培训4万人次以上。目前,全县已培育县级果业技术骨干100名,苹果技术员1000名,评选苹果生产示范户1万户。果业部门还开通了“果业110”热线和果业技术直通车,使群众技术咨询更便捷。
该县还大力延伸苹果产业链条,推动相关产业快速发展。目前该县已建成果品专业批发市场8个,果品贮藏能力突破10万吨。引进的安德利果蔬汁加工企业和好农夫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已被确定为全市果业重点龙头企业。该县大力扶持发展果业协会,提高了果农的组织化程度,让果农在苹果销售市场有了更多话语权。目前,全县已发展苹果协会、专业合作社85家。该县坚持优化发展环境,每年召开一次客商见面会,了解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在苹果销售季节,县上通过营销经纪人为客商安排好食宿,并安排包村干部驻村蹲点,教育群众不欺商、坑商,营造公平销售环境。近年来该县从未发生一起果农与客商的纠纷事件,80%以上客商都是回头客。
-
“中国农村改革40年:农民合作社发展的理论与实践”学术研讨会暨第六届“中国合作经济中青年学者工作坊”在杭州顺利召开08-23
-
中心主任徐旭初教授带队赴山东调研07-27
-
值得推荐阅读的农民合作社研究论著(2007-2016)07-23
-
2017年值得推荐阅读的农民合作社研究论著07-23
-
“中国农村改革40年:农民合作社发展的理论与实践”学术研讨会暨第六届“中国合作经济中青年学者工作坊”会议通知【更新】04-03
-
中国农民合作组织研究中心主任徐旭初教授带队赴晋调研08-06
-
第五届“中国合作社经济中青年学者工作坊”在山东泰安顺利召开07-27
-
第五届“中国合作经济中青年学者工作坊”会议通知07-08
-
中心主办“合作社法律修订专题研讨会”在陕西顺利召开11-30
-
中心主办“合作社法律修订专题研讨会”在陕西顺利召开11-30
-
2015年最值得推荐阅读的中国农民合作社研究论著07-27
-
徐旭初教授为苏州市农民专业合作社辅导员培训班授课07-08
-
黄祖辉教授等撰写的决策报告获中央领导重要批示07-02
-
黄祖辉教授做客宿州大讲堂 阐述创新型农业现代化先行区发展路径06-20
-
浙江大学中国农民合作组织研究中心(CCFC)设立浙江分中心06-20
-
农民专业合作社申办流程及相关材料08-05
-
徐旭初:烟农专业合作社发展的若干问题02-01
-
马文杰:农民合作社解析12-09
-
沈卫彬:农业合作社生产标准控制与质量分级12-17
-
国际合作社联盟:“合作社十年(2011-2020)蓝图”计划草案[英文]11-05
-
美国农业部:合作社是什么?以及成员、理事、经理和雇员的角色10-12
-
Baqui Khalily: Capacity Building for Cooperatives08-22
-
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写参考大纲08-09
-
王景新:中国乡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趋势、问题与政策07-28
-
范金旺:农民专业合作社经营管理07-20
-
Gall & Schroder: Agricultural Producer Cooperatives as Strategic Alliances07-12
-
霍学喜:农民专业合作社功能及服务模式06-22
-
农业部:首批6663家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联系方式06-12
-
王征兵: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思路与对策0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