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特别推荐
张艺良:“三农”红利之迷
作者:     来源:中国农民合作社研究网     日期:2011-01-23  浏览:56

 

  就像曾经的“人口红利”,当下的“三农”红利如同一台新型跑车,虽然有着一目了然的精良配置,但没有人知道应该如何去正确驾驶以发挥“硬件”的性能。

 

  人口红利的启迪

  探究“人口红利”和中国经济的关系,借此反观,“三农”红利便不再那样神秘

  “三农”红利对于很多人而言还是一个陌生的词,“人口红利”则相对熟悉得多。探究“人口红利”和中国经济的关系,借此反观,“三农”红利便不再那样神秘。

  “人口红利”这一概念问世之初,是要描述一个国家的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较大,抚养率比较低,为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利的人口条件,整个国家的经济成高储蓄、高投资和高增长的局面。“最初提出这个概念时,国内很多人并不认同。”中国人民大学一位经济学教授对《农村金融时报》记者表示。

  据介绍,在19651970年间,“人口红利”的概念已经在国内抛出,但是在之后的很长时间内,几乎没有人能感觉到“红利”究竟红在哪儿。

  逐年累积的适龄工作青年造成了巨大的就业压力,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和城镇失业严重困扰着经济增长,似乎这不是一种“红利”而是“累赘”。

  随着改革开放,中国经济进入加速轨道,制造业崛起。这时的人们忽然意识到,劳动力资源丰富带来的成本优势所蕴含的巨大价值。连年稳步增长的GDP,中国制造的魅力,让全世界都体会到了这个人口大国所蕴含的“人口红利”。

  “从某些角度看,"人口红利"像是一辆高性能跑车,你必须知道怎么开,否则它就只是一台耗油量巨大的机器。”一位专家如此比喻道。

  “三农”红利亦是如此。

  三农红利硬件精良

  我国有2070个县(市),拥有95%的国土面积,集中了近3/4的人口,贡献了60%的GDP,吸纳了65%的农村劳动力

  “三农”红利的提法来自银行业协会专职副会长杨再平。他表示,从我国经济发展的进程看,现阶段必须反哺抑或更多倚重三农,这样才能看出“三农”红利。

  “我们现在在农村的业务很少,但为了响应政府号召仍会涉及一些。”这是谈及“三农”业务时,很多机构所持有的态度,似乎做“三农”业务成为了一种公益性质的事件。由此可见,相较“人口红利”,“三农红利”似乎是一辆更难驾驶的“高配置”跑车。

  数据显示,目前我国有2070个县(市),拥有95%的国土面积,集中了近四分之三的人口,贡献了60%的GDP,吸纳了65%的农村劳动力。无论是倚重内需还是倚重消费,这个巨大的潜在市场都是可以预见的。“这些农民中,还蕴藏着大量既吃苦耐劳又敢闯敢创的草根企业家”,杨再平这样描述其对这个群体的看重。

  “所谓城乡统筹,重点应该放在农村城镇化上。”杨再平表示。

  此外,随着越来越多农民外出打工和在农村从事非农产业,土地流转、集中、规模化经营进而农业产业化是趋势。这样看来,“三农红利”这台跑车,“硬件”指标精良。

  金融机构试驾

  村镇银行的开设,小额贷款公司的设立都是金融机构在“三农”领域的一次试驾

  “就像前几年中小企业业务无人问津,现在各家银行都将其作为主打一样,农村业务也许就是下一个,”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银行业专家对记者表示。

  由于历史原因,农村金融领域曾经出现的坏账、业务推进的难度让金融机构一直对其看淡。但去年以来,各家机构踊跃下乡开设村镇银行,似乎暗示着他们已经开始了逐步的尝试。

  银监会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10年11月,全国已组建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425家,其中开业319家。

  如果说这些规模尚小的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出现,只是各家机构在“三农”领域一次小心翼翼的试驾,那么农行上市之际将“农村金融,县域经济”推到核心竞争力和未来优势的层面,则是狠踩了一脚油门。

  “"三农"红利毕竟是未来式,是潜在的,其实现有赖各方面积极努力并配合,这其中很重要的就是农村金融的助推。”正如杨再平所说,目前“三农”红利这台超级跑车依旧处于测试阶段,只有摸索到了“路”找到了正确驾驶的方法,才能真正实现高速奔腾。

中心动态
资源共享
合作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