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特别推荐
何慧丽:合作社是个过程
作者:     来源:中国农民合作社研究网     日期:2011-01-26  浏览:147

 

  

 

  近日,经过6天的进村调研后,中原工学院创造实践小组的同学如愿见到了兰考县首推合作社的县委常委何慧丽,并和这位教授县委进行了长达四个小时的关于合作社发展的交流探讨。

  “合作社是个过程,合作社这个实体他本身是个行动流,就像我看一件衣服,衣服本身不是衣服,当我把它看成一个一针一线织成的一个东西,好了,我们才可以来分析一个庞大的事物是怎么生长的,怎么发达的。合作社也是一个天然的实体,当他就这么一下子产生的时候,一般人看不出他的异质性,合作社和非合作社之间有一个天然的连续线,不做事的人是看不到的。”何慧丽教授的一席话,点燃了讨论会的热情。

  “卖米教授”何慧丽是著名的三农问题研究者和新农村建设实践者,做为中国农业大学的教授,她曾挂职过兰考县副县长和开封市禹王台区副区长,现任兰考县县委常委。何慧丽力倡“用行动作学问”,比如采用社会学干预方法,参与政府主导下的农民合作自助过程,以及城乡互助合作制度的创新过程。其研究成果既有深厚的中国本土特色,又有一定的全球视野。

  此次创造实践小组的成员一行队员高祥银、李贺龙、魏杰、关梦琳、苏文科、时佳佳六人在6天之内调查了郑州中牟县金花种植合作社、中牟县官渡养猪者合作社、中牟县春风果蔬专业合作社和开封兰考县南马庄无公害大米生产合作社、兰考贺村合作社等共5家合作社,通过对合作社的理事长、管理人员、社员和当地农民的访谈和对环境的观察了解,调研团队对合作社的产生、组织、管理、市场、发展、作用和所面临问题等方面做了深入具体的了解。

  通过积极主动的联系,何慧丽教授最终同意和调研员就调研内容和收获进行交流探讨。何慧丽教授的博士生赵晓峰和随行的一名大四学生也参加了讨论会。

  讨论的内容主要是围绕合作社的组织化发展和一些所面临的一些现实问题,何慧丽是兰考县合作社的发起推动者,拥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理论思考,调研队员根据调研到的实际情况和所产生的一些思考进行提问,得到了何慧丽教授的细心解答。

  中牟县金花种植合作社主要种植紫红薯、黑花生和黑山药等特色农产品,成立于2009年,该合作社的主要组织形式是靠亲友入社开始的,农民的合作意愿主要是想通过合作社得到种苗、种植技术和市场销售,农民的收益有所提升,但是抗风险能力较差,合作社也没能通过组织化解决好风险问题。中牟县官渡养猪者合作社是一个合作社异化的典型,合作社社长通过和厂家合作销售兽药赚了不少钱,农民通过获得养殖技术减小了养猪风险,也获得了收益,虽然已经不能算是传统意义上的合作社,但是农民广泛的受益也不能说是件坏事。中牟县春风果蔬专业合作社主要种植草莓,虽然通过合作社解决了技术和种苗难题,但是合作社社员依然面临着市场销售问题,其产品一直打不开销路。

  而兰考县的合作社在何慧丽教授理论和实践推动下取得了很好的发展,在抗风险方面,南马庄无公害大米生产合作社通过统一购买相关设备和引入种植技术,很好的减小了自然灾害带来的风险;在组织化方面,兰考县的合作社通过村两委的监督介入,以及“双培养”模式,很好的解决了合作社发展中可能面临的利益驱动下的组织变异;在销售方面,何慧丽教授曾经亲自披挂到北京卖米,在郑州卖猪肉,现在主要与北京、郑州等地方的大型超市签订购销合同和包地种米、包地养猪等方式很好的解决了市场销售问题。

  何慧丽教授还介绍了“政府主导、农民主体、社会参与”方面所形成的相关经验。政府主导,主要是村两委对对合作社组织化的推动和支持,农民主体,就是保证农民的积极参与和相应的主体地位,社会参与,就是通过社会力量解决资金、人才和市场等方面的问题。

  最终大家一致认为合作社很好的解决了农民生产经营方面的很多问题,是新农村建设中很有创新性的一个发展方向,虽然还面临着许多发展中的问题,但是合作社是在成长的,是在逐渐成熟的,合作社通过文艺队的建设有效稳定了农村社会,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起到了推动作用,合作社通过资金互助的形式,解决了农民生产生活中所面临的资金短缺问题,促进了农村市场的流通和加强,通过合作社品牌的建立和巩固,有效保证了农民对生态产品的重视和生产过程中的自我约束。合作社在农村市场建设方面和新农村建设方面都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合作社建设的相关经验应该大力去推广。

  最后,创造实践小组的成员都表示此次调研收获很大,他们由于经费有限,食宿条件都很艰苦,甚至为了节省20元的车费夜行5公里。但是他们都非常的快乐,他们都说:“新时代的大学生不应该忘记吃苦耐劳,不应该忽略了中国的国情,而通过进入农村实地调查,能够很好的丰满新时代大学生的意义”。

中心动态
资源共享
合作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