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特别推荐
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困境及对策研究——以浏阳市龙港农机专业合作社为例
作者:     来源:中国农民合作社研究网     日期:2011-02-15  浏览:242

  摘要:农业机械化水平是衡量一国农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也是我国新农村建设的主要方面。农机专业合作社在推进我国农业机械化过程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作者调查发现,内部组织结构不健全、专业分工不明确、服务领域单一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合作社的运行效率,并阻碍其进一步发展与壮大。政府应该加大对农机合作社建设的投入,促进合作社的专业化分工,加快农村土地流转,促使农机专业合作社健康稳定发展,加快我国农业机械化进程。

  关键词:农机;专业合作社;机械化;土地流转

 

  引言:农业机械化水平是衡量一国农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也是我国新农村建设的重要项目之一。目前,我国农业机械化水平只相当于欧洲上世纪50年代的水平,如何提高我国农业机械化水平,加快与发达国家接轨的步伐,已成为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当务之急。

  一、龙港农机合作社发展状况

  (一)基本情况。浏阳市龙港农机专业合作社是2007年4月正式成立,是浏阳市25家农机专业合作社中规模最大也是最具影响力的一家。合作社现有社员38名,以社会化作业服务为主,采取“统一业务联系、统一机具修配、统一成本核算、统一经营分配”的运作方式。

  (二)发展历程

  龙港农机专业合作社是由个人发起,会员带机入社而发展起来的。主要经历的三个阶段的发展。第一阶段、部分有一定经济基础的农户为了提高自身种田的效率,减轻劳动强度,改变农耕农种的传统状况;第二阶段、少数有一定经济基础的农民看到了农机服务业的商机,在国家对农机购买进行补贴的优惠政策下,购买收割机、大型耕田机等农用机械,大面积承包农户的粮食收割和耕地作业,进行规模化耕种和收割服务,收取服务费;第三阶段、政府的支农力度不断加强,惠农政策不断出台,对农机的补贴范围和强度扩大,鼓励农民大面积种植粮食,采取“统一业务联系、统一机具修配、统一成本核算、统一经营分配”的运作方式,进行大面积承包耕地,集约化经营。

  (三)经营模式

  龙港农机合作社的经营服务模式主要有两种。一是全包租赁形式。合作社全年租赁经营农户承包地,利用自身优势实行农业生产全程机械化,形成农业经营集约化和规模化。二是机器服务型。合作社只承包农户早晚稻两季机械耕田和收割作业服务,粮食收益归农户所有,农户按水稻收割80元/亩、耕田服务60元/亩的方式支付作业服务费。大型机器拥有者不仅在本地服务,更多的是结伴进行跨区作业,作业范围南方到达广西、北方到达湖北等地,一台大型收割机一年的收入为十万元左右,这种方式成为龙港农机合作社会员的主要收入来源。

  二、当前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困境

  (一)内部组织结构不健全,没有明确的专业分工

  首先,虽然是带机入会,统一运营分配,但实际调查中发现,农机拥有者却是单独经营,部分会员拥有全套生产机械,农忙时自己就近雇佣临时工进行农机操作,合作社内部没有形成专门的劳工聘用机制;其次,合作社没有设立内部修理部门,农机操作者大部分是自行修理机器,加大了农机操作者的劳动强度,降低了劳动效率,没有达到合作社专业化的效果;再者,会员内部没有形成良好的沟通与协调环境,导致会员之间相互竞争、抢占市场,增加了作业成本,降低了农机工作效率。

  (二)承包土地分散,农村劳动力缺乏

  现行的农村土地责任承包制度使得耕地分部广而且散,部分农户坚持传统劳作方式,合作社不能形成连续的大面承包作业,而且农忙季节作业时间安排不一,导致机器设备不能连贯作业,增加了农机作业的难度和成本,严重影响着农机作业的规模化和农机服务的社会化。虽然合作社从耕种到进仓实现了全程机械化,但农忙时机械操作和农田维护等还是需要一定的劳动力进行协作。

  (三)服务领域单一,没有形成产业链

  目前我国农机专业合作社会员的主要收入来源是为本地和外地农户进行水稻收割和耕地服务,其次是承包耕地将粮食出售获得收入,整个过程只是生产的机械化,而且服务领域主要是水稻和烤烟,没有针对林业、茶叶、果业、畜牧水产等领域专业机械,限制了农机服务内容,服务效率低下。大部分合作社虽然和粮食加工企业或者农副产品加工企业签订了收购合同,但这只是单纯的将生产的粮食出售,没有有效的利用基础生产资源进行增值加工服务,从国外的经验和其他合作组织的发展经验可知,一个有效率的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应该能够提供耕、种、收、初加工“一条龙”服务,进而带动整个农业经济的发展,而我国现有的合作社生产方式显然还没有产生这种效果。

  三、推进农机合作社发展的对策措施

  (一)加大政府投入,拓宽农机服务领域

  政府加大对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基础设施建设和专业人员技术培训的资金扶持力度,建立相应的奖励政策,鼓励农民加入农机合作社;突破农机服务领域单一的局限,加大农机在林业、果业、畜牧水产等方面的投入,提高农机服务效率,促进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加快农村农副产品加工企业的发展,使粮食等基础生产资料增值,形成产业链,带动农业经济发展,增加农村就业。

  (二)完善合作社内部制度,加强专业化服务。完善的合作社内部制度,建立相应的奖惩制度,引导更多的种粮大户、农机大户、商业资本家加入合作社,壮大合作社队伍;加强会员之间的沟通,使会员真正融入到合作社之中,为合作社的发展服务,实现农业机械合作共享,提高机械的使用效率;加强合作社的专业化分工,提高农机操作者和机器的工作效率。

  (三)加快土地流转,加大农机宣传

  首先,土地流转问题是影响农机运行效率的一个重要因素,政府鼓励农户采取承包、长期租赁经营等多种土地流转形式,使农业生产规模化、多样化,以解决家庭小规模生产和机械化规模作业之间的矛盾,提高农机工作效率,促进农机发展;其次,完善农村土地流转的制度建设,为农户提供有利的政策环境,提高农村土地流转效率;最后,政府要加大对农业机械化的宣传力度,提升农户对农机使用的积极性,转变传统落后的农耕农种观念,提高农民的劳动效率,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中心动态
资源共享
合作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