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题名《湖北襄阳粮食产量实现七年增 农民增收首次超居民》
2010年,襄阳市上下认真贯彻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强化“重中之重”责任,创新“三农”工作思路,突出农产品加工大市建设,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强化科技支农服务,狠抓抗灾生产管理,积极引导农民就业,成片推进新农村建设,农业农村经济延续了持续较快发展的好势头,为社会经济发展做出了新贡献。
农民增收速度超居民。
全市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00.5亿元,比上年(2009年)增长9.44%;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可达210亿元,比上年增长5%。全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6365元,比上年增加925元,增长17%,连续五年实现两位数增长,超过城镇居民收入增幅7个百分点。
粮食产量实现七年增。
各地稳定扩大播种面积,推广农业实用技术,组织抗灾生产管理,粮食生产战胜多种灾害影响,实现面积、总产、单产“三增”。全市粮食总产91.88亿斤,比上年增5.24亿斤,增长6.04%,实现连续七年增产。
畜牧水产两位数增长。
积极应对生猪价格剧烈波动,大力推进规模化、标准化生产,主要畜产品产量均实现两位数增长。猪、牛、羊、禽出栏(笼)量分别达到632.04万头、49.01万头、137.03万只、9306.33万羽,同比分别增长16.4%、15.6%、16.3%、28.3%;肉类总产、禽蛋总产、奶类产量分别达到75万吨、25.6万吨、1万吨,同比分别增长14.5%、26.1%、10%。全市水产放养面积70万亩,比上年增加1万亩;水产品总产25.19万吨,比上年增长55.4%。
农业标准化生产建设加快。
全市共创建4个省、市级农业标准示范区,建成10个农业科技示范基地,组织实施31个粮棉油高产示范片建设项目;新认证“三品”并获证57个,其中无公害食品24个、绿色食品21个、有机食品12个;新认证面积27.6万亩,认证产量16.4万吨。有效使用“三品”证书的产品321个,总产量59.7万吨,累计认证面积500多万亩,有效认证面积238.56万亩。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到1091家,比上年增加445家,增长68.9%。
农民转移就业进一步扩大。
抓住经济恢复性增长的有利时机,组织用工招聘,增加劳务输出,农村劳动力就业进一步扩大。举办劳务招聘会、洽谈会、对接会150场次,帮助3.5万人实现了再次转移或就业。全年培训农村劳动力9.72万人,培训后安置就业8.81万人,就业率达90.6%;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9.5万人,累计转移农村劳动力达到96.5万人,占农村劳动力资源数的45.3%,比上年提高2个百分点。
农产品加工业蓬勃发展。
加快建设板块基地,积极开展农业招商,扶持壮大龙头企业,推进产业、品牌整合,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势头继续看好。大米、茶叶、大头菜产业整合取得实质性进展;规模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584家,其中年销售收入过亿元的企业70家,过10亿元的企业10家,过20亿元的企业5家;预计全年农产品加工业产值突破600亿元,同比增长30.4%,进一步巩固了全市第二大支柱产业的地位。
农村民生明显改善。
全市建设通村沥青(水泥)路1727公里,累计建成农村公路14881公里,通村率达到100%;建设各类饮水工程191处,累计解决175.24万人饮用高氟水、苦咸水问题;完成“一建三改”36236户,沼气用户总量达到23.03万户。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新机制运行良好,全年补助学校公用经费1.4亿元,补助农村寄宿生生活费5114万元,校舍维修资金2747万元;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参合农民人数达到368万人,参合率达99%,建成村级卫生室2105个;农村社会救助体系不断健全,全面建立了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低保对象达14.9万人;积极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参保人数达21.4万人,享受待遇4.3万人。
新农村建设成片推进。
继续坚持“片线面结合、市县镇联动”的思路,进一步加大城乡统筹力度,把小城镇建设与新农村建设有机结合起来,积极推动“一县三区三线九镇百村”的新农村建设。保康作为省级脱贫奔小康试点县,实施“一主两翼”(磷化工为主体、特色农业和生态旅游为两翼)的生态经济强县战略,新启动100个试点村建设。襄南示范区新启动的18个村“一线串珠”,向纵深推进。石花镇按照小城市建设标准,合理规划,改革创新,出台了14项制度和办法,让农民“进得来、留得住、住得下”。9个省级新农村建设试点乡镇深入发展,各地结合实际,突出特色,合理布局,进行了科学修编;积极与省里六项政策对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城镇功能,各项民生事业全面发展。“城乡互联共建”工作全面推进,市级280个工作队按照“五个好”的要求扎实开展驻村帮扶工作,启动各类项目345个,累计投入帮扶资金800多万元。省、市、县三级新农村建设示范村进一步巩固提高,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五基本”建设全面推进,示范效应进一步拓展。
惠农政策全面落实。
认真核实水稻、小麦、玉米、马铃薯等粮食作物补贴面积,确保惠农补贴一分不少地及时发放到农民手中,精心呵护农民来之不易的种粮积极性。全市共落实粮食直补、农资综合补贴、良种补贴、农机购置补贴、退耕还林补助等五种补贴资金81676万元,同比增加10251万元;农民人平受益219元,同比增加27元。认真落实小麦、水稻最低收购价政策,切实保护农民利益。
-
“中国农村改革40年:农民合作社发展的理论与实践”学术研讨会暨第六届“中国合作经济中青年学者工作坊”在杭州顺利召开08-23
-
中心主任徐旭初教授带队赴山东调研07-27
-
值得推荐阅读的农民合作社研究论著(2007-2016)07-23
-
2017年值得推荐阅读的农民合作社研究论著07-23
-
“中国农村改革40年:农民合作社发展的理论与实践”学术研讨会暨第六届“中国合作经济中青年学者工作坊”会议通知【更新】04-03
-
中国农民合作组织研究中心主任徐旭初教授带队赴晋调研08-06
-
第五届“中国合作社经济中青年学者工作坊”在山东泰安顺利召开07-27
-
第五届“中国合作经济中青年学者工作坊”会议通知07-08
-
中心主办“合作社法律修订专题研讨会”在陕西顺利召开11-30
-
中心主办“合作社法律修订专题研讨会”在陕西顺利召开11-30
-
2015年最值得推荐阅读的中国农民合作社研究论著07-27
-
徐旭初教授为苏州市农民专业合作社辅导员培训班授课07-08
-
黄祖辉教授等撰写的决策报告获中央领导重要批示07-02
-
黄祖辉教授做客宿州大讲堂 阐述创新型农业现代化先行区发展路径06-20
-
浙江大学中国农民合作组织研究中心(CCFC)设立浙江分中心06-20
-
农民专业合作社申办流程及相关材料08-05
-
徐旭初:烟农专业合作社发展的若干问题02-01
-
马文杰:农民合作社解析12-09
-
沈卫彬:农业合作社生产标准控制与质量分级12-17
-
国际合作社联盟:“合作社十年(2011-2020)蓝图”计划草案[英文]11-05
-
美国农业部:合作社是什么?以及成员、理事、经理和雇员的角色10-12
-
Baqui Khalily: Capacity Building for Cooperatives08-22
-
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写参考大纲08-09
-
王景新:中国乡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趋势、问题与政策07-28
-
范金旺:农民专业合作社经营管理07-20
-
Gall & Schroder: Agricultural Producer Cooperatives as Strategic Alliances07-12
-
霍学喜:农民专业合作社功能及服务模式06-22
-
农业部:首批6663家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联系方式06-12
-
王征兵: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思路与对策0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