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特别推荐
记苏维埃消费合作总社
作者:     来源:中国农民合作社研究网     日期:2011-02-17  浏览:147

  

 

  硝烟弥漫,烽火连天的征战,固然可在历史中留下厚重的一页,创业岁月里奔涌过的经济浪潮亦能长久地流淌在后人的记忆里。当笔者面对中央苏区消费合作社史册的时候,不由得对这支艰苦卓绝岁月里走来的经济“偏师”,产生一种深深的敬仰。

  中央苏区消费合作社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民经济人民委员部领导和管理下的群众团体,是劳动群众集股创办的一种集体经济组织。其总社于1933年设在瑞金叶坪(后迁至沙洲坝),同年12月5日召开的“一苏大”上,徐长山被推举为消费合作社主任。合作社成立后,紧紧围绕改善民众生活,吸收广大群众踊跃投身于苏维埃经济建设,积极支援革命战争的任务,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合作运动,反奸商、平物价、优红属、援战争,这支骁勇的经济“偏师”,出色地完成了党和苏维埃政府赋予的光荣使命。

  在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斗争中,为增强红军战斗力量,保卫苏维埃,总社号召各级消费合作社和广大社员以最有力的行动支援革命。1933年12月17日的《红色中华》,在醒目位置发表了江西省消费合作社大会拥护红军的六大决定:三个月发动社员8750名参加红军;全省消费合作社所存的二期公债全部还政府充作红军战费;三个月全省消费合作社将赚到的红利30%~40%作红军战费;按照消费合作社简章立即实行优待红军条例;三个月发动妇女做布鞋10万余双以慰劳红军;如红军遇有物质困难时,每个合作社尽可能地借贷以供给红军的急需。

  在那峥嵘岁月里,消费合作社倾其所有、竭尽所能,在苏区历史上,书写出不可磨灭的壮美一页。

  蒋介石对苏区不仅实行血腥的军事“围剿”,还开展残酷的经济封锁,想把红军和苏区人民困死,企图将新生的红色政权扼杀在摇篮中。中央苏区消费合作社在党和苏维埃政府的领导下,奋起抗争,他们利用遍布苏区全境的网络,组织苏区内的米谷、烟叶、豆类等多种农副产品出口,由当地赤卫队帮助运输,冒着生命危险从白区换回大批的食盐、布匹等紧缺物资。面对敌人的层层搜查,他们临危不惧、沉着机智,成功地运回大量物资。在险恶的环境中,不少消费合作社社员在采购、运输途中壮烈牺牲。瑞金县壬田区一刘姓社员,为了躲避敌人的检查,把布匹暗藏于棺材之内,不料在途中被敌人发现,刘姓社员惨遭杀害;瑞金武阳区石水乡几名社员在去白区偷运食盐返回路上让白军抓住,全部壮烈牺牲。

  “保证军需开用,支援革命战争”,中央苏区各级消费合作社以此为己任,为打破敌人封锁、激活苏区经济、保卫红色政权作出了巨大贡献。在不到一年时间里,中央苏区的消费合作社由417个社、8.3万社员、9.1万股金,发展到1140个社、29.5万社员、32.2万股金,有力地推动了苏区的经济建设。瑞金县壬田区消费合作社、瑞金县武阳区石水乡消费合作社等5个消费合作社成绩尤为突出,曾被毛泽东和中央政府誉为中央苏区合作社的“模范”,多次受到表彰。革命风范,永昭后人。为弘扬革命先驱的优良传统,重现当年中央苏区消费合作社的光辉历史,经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批准,2000年冬,坐落于瑞金市沙洲坝镇沙洲坝村的中央苏区消费合作社总社旧址开始修复。

中心动态
资源共享
合作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