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特别推荐
老城镇创建合作社式家庭工厂
作者:     来源:中国农民合作社研究网     日期:2011-02-21  浏览:85

        2月13日,老城镇李庄村刚刚落成的腾飞袜业公司,数十台织袜机梭飞线舞,30多名工人紧张有序地忙碌着。 “这是武城县首家合作社式家庭工厂。 ”县民经局负责人介绍。

  李庄村多年来一直以粮棉种植为主,多数农民务工经商意识淡薄,也没有管理经营的经验可谈,为什么能够一举建起总规模80台织机的工厂?众富织业现代家庭工厂合作社理事长李向刚告诉笔者:我们这里虽然工厂是一处、机器在一起,但产权分属村里的10户村民,因为把分散的资产集中了起来,所以工厂才能很快落成投产。这不是股份制经营,而是根据农村的特点开创的一种合作社式家庭工厂。

  去年以来,武城县把发展农村家庭加工业作为推进农村能人初创业、促进农民致富的重要举措来抓。但是县民经部门在调研中发现,单门独户的家庭加工企业往往由于成本高、销路不畅而失去发展空间;如果建设大企业,农民又没有足够的资金;如果发展股份制企业,农民对运作模式不熟悉,很容易失败。为此,武城县借鉴农村经济合作组织的运作模式,在老城镇李庄村成立了众富织业现代家庭工厂合作社,将各家各户的织袜设备集中在一起搞生产,统一进购原料和产品营销。

  俗话说,隔行如隔山。农民从田间一步跨入车间,无疑面临重重困难。李向刚介绍,合作社的运作模式,正是针对农民创业的难点而设置的。在场所方面,利用村里闲置的棉花脱绒厂建起了现代化厂房;在基础设施方面,由会员共同出资建设了电力设施,购置了整经机等公用配套设备;在技术方面,合作社高新聘请了浙江义乌织袜机师,负责设备运行、检修服务等一系列技术问题;合作社还建立了腾飞袜业网站,并积极进行商标注册,实行品牌拓展。为更好地解决产品销路问题,李向刚多方和各地的武城商会联系,并利用长年跑业务的人脉在山东、河南等省20多个地市建立了代理商。省心、省钱、保险的投资方式,为农民降低了投资成本和风险,李庄村10位农民摇身变成了小老板。村民李福平投资3.2万元购置了5台织袜机,一年可净赚3万余元。目前,该合作社的毛巾袜产品呈现交钱等货、供不应求的热销状态。预计这个特殊的家庭工厂年可创利润100余万元。

中心动态
资源共享
合作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