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特别推荐
冯开文:合作社主导的农业一体化影响因素研究
作者:     来源:中国农民合作社研究网     日期:2011-03-08  浏览:303

  摘要:本文以实地调研的141家合作社的数据资料为依据,其中,种植业类91家,养殖业类50家。应用二元Probit回归分析法,分别考察了影响这两类合作社主导的农业一体化(以下简称合作社一体化)发展的各种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影响种植业类合作社的一体化发展的因素有:合作社的制度健全程度、收入、成员数量以及当地农业的专业化程度;影响养殖业类合作社一体化发展的因素有:合作社制度健全程度、政策支持程度和当地农业的商品化程度。根据实证研究结果,文章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合作社一体化;影响因素;Probit模型;种植类合作社;养殖类合作社

  基金支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农民合作社的农业一体化研究》(项目审批号:70773112)

 

 

  结论与政策建议

  本文以实地调查的141个合作社为依托,分别分析了影响种植业类和养殖业类合作社一体化的各种因素。结果表明,影响种植业类合作社一体化的因素有合作社的制度健全程度(INS)、合作社的收入(INC)、合作社成员数量(NUM)和当地农业的专业化程度(SPE)。影响养殖业类合作社一体化的因素有:

  合作社的制度健全程度(INS)、政策支持程度(SUS)和当地农业的商品化程度(MER)。根据以上结论可提出了如下建议:

  第一,合作社的制度健全程度同时影响着两类合作社的一体化,因而合作社必须建立健全内部制度:有自己的章程、社员代表大会、理事会和监事会,有相应的财务管理制度、生产标准化制度、股金和利润返还制度,并定期召开社员大会进行民主管理,从制度运行上保障合作社一体化的顺利发展。

  第二,合作社的收入(INC)影响着种植业类合作社的一体化。因此,政府在制定发展种植业类合作社一体化发展的政策时,应该考虑该项政策是不是能够延伸合作社纵向一体化的链条,扩大合作社的业务范围,增加合作社的市场影响能力,使合作社形成良性循环的运转局面,这样才能从根本上发展合作社主导的一体化。

  第三,合作社的成员数量(NUM)影响着种植业类合作社的一体化。因而,政府应该通过多种渠道来加大种植业类合作社的宣传力度,从而避免农户对合作社认识不清;另外,种植业类合作社自身也要规范其财务管理、资金和利益分配机制,为农户从生产资料购买到销售的整个链条上提供一体化服务。这样才能从根本上吸引农户的加入,从而形成一定的规模优势,有利于合作社产加销、贸工农一体化的发展。

  第四,当地农业的专业化程度(SPE)有利于种植业类合作社一体化发展。表明实践中鼓励和引导农民适度规模经营不仅可以优化土地资源配置、降低农业生产和销售成本、提高农业专业化的同时,也有利于专业合作社的形成及其一体化的发展。

  第五,在发展合作社一体化的过程中,政府应加大政策、资金、基础设施、信息等方面支持力度。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政府的支持对于促进养殖业类合作社一体化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推动作用,这就为政府制定支持合作社发展的政策提供了实证依据。当前,对于政府来说,首先要尽快落实相关鼓励合作社一体化发展的法律法规,其次是通过信息提供、专业培训和金融信贷等方式增强养殖业类合作社一体化发展的能力。

  最后,当地农业的商品化程度(MER)影响养殖业类合作社的一体化发展,因此,政府在制定发展合作社一体化的政策时,要综合考虑该地区的经济状况和具体条件,因地制宜发展合作社主导的一体化,决不能强求一律。

 

合作社主导的农业一体化影响因素研究

中心动态
资源共享
合作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