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特别推荐
山东青岛新建菜市全部与农业合作社面对面
作者:     来源:中国农民合作社研究网     日期:2011-03-21  浏览:81

  山东青岛崂山区计划今年推广农产品销售的“农农对接”和“农超对接”(即农业专业合作社与超市开展农产品订单直供)模式。这两种产销模式主要针对当前农产品流通市场存在的 “小生产—大流通”现象,以及由此造成的蔬菜价格虚高。

  记者从崂山区商务局了解到,今年起该区着手在农产品流通领域推广“农农对接”、“农超对接”产销模式,现已在利群集团及欢乐大家庭农鲜生活广场进行试点,今后新建的大中型农贸市场和大型超市将全部采用此类模式。

  3月15日,记者在位于崂山中心城区同安路与燕岭路交叉口的欢乐大家庭农鲜生活广场看到,这个去年底开业的农贸市场形式上类似于大型商场的生鲜超市,蔬菜、水果分类摆放在货柜上,但不同的是,这里的业户全部独立经营,即采购渠道、销售价格等自己说了算。另一个显著特点是,该市场在我市率先采用了“农农对接”模式,40多个蔬菜经营业户中约三分之一是自家有菜地的农户或农业合作社,新鲜的蔬菜在地里采摘后不经代理商直接进入这里销售,价格明显低于大型超市。

  在这里租了4个货柜卖菜的刘志忠来自城阳区夏庄街道,他告诉记者,他种了7个蔬菜大棚,还有2亩大田菜,收获的菜大部分卖给代理商,由他们拿到抚顺路批发市场销售。他和妻子以前也到周边赶集卖菜,但风吹日晒的,很辛苦。这家新型农贸市场开业后,他想尝试一下自己直接销售,租了4个货柜,每月租金2600元,主要由他和妻子照看。“目前每天能卖300斤左右,走量还可以。”谈到价格,他以自家种的大油菜为例:批发给代理商每斤1.1-1.2元,他们拿到批发市场卖每斤1.5元,在这里他自己卖每斤1.8元。“这儿的价格介于超市和批发市场之间,毕竟有租金,还有人工成本,走量也不像批发市场那么大,但因为没有中间环节,所以价格肯定会低于大型超市。”

  该市场负责人对记者说,他们采用的是商场化管理、市场化机制,即提供统一的装修、食品安全保障和规范的管理,积极引进种养殖户、有机农庄等生产型商户群入驻,农户、农业合作社与农贸市场之间开展农产品直供,即“农农对接”产销模式。由于减少了流通环节,降低了流通成本,这里销售的农产品价格普遍比其它零售市场低10%-15%,比超市低20%-30%,从而实现供求双方的共赢。

  崂山区商务局有关负责人介绍,今年该区将新建一处农贸市场,另有几家商场超市将先后建成。在这些新建的市场和超市,将推广农产品销售的“农农对接”和“农超对接”(即农业专业合作社与超市开展农产品订单直供)模式。这两种产销模式主要针对当前农产品流通市场存在的“小生产—大流通”现象,以及由此造成的蔬菜价格虚高。

中心动态
资源共享
合作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