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特别推荐
青岛胶州为农机合作社发展开辟广阔“新天地”
作者:     来源:中国农民合作社研究网     日期:2011-03-25  浏览:105

  今年以来,青岛胶州市农机部门以深入创建“兴机富民”品牌为总抓手,将农机合作社建设作为拉动农机化工作又好又快发展的“牛鼻子”来抓,进一步完善“一联双包” 和“大培训、大推广、大服务”活动内容,加强引导,分类培育,重点扶持,全市农机合作社建设取得健康、稳步发展,合作社带领农民增收致富闯市场的作用日益显著。

  加强宣传引导 促民协作联合

  在全市范围内继续组织开展“一联双包”调研和农机化新技术、新知识“大宣讲、大培训”活动。在调研活动中,市农机部门积极挖掘善于经营、乐于服务、有一定专业知识的农机大户,鼓励和引导他们“挑头”组织或领办专业合作社。同时依托市农机职业教育培训基地优良的办学条件和过硬的师资队伍,定期对农机大户、农机工程师及农机合作社负责人进行农机合作经营与管理等相关知识的学习与培训,并加强农机大户与农机大户、农机大户与农机合作社之间的联系与交流,使他们进行“一对一”或“一对几”的捆绑式帮扶,有效地促成了他们之间的相互协作或联合发展。

  铺集镇农机大户冯文祥在与胶东镇农机合作社“一对一”的合作发展中尝到甜头,他积极“笼络”本镇66个农机大户于07年5月份创办了青岛文祥农机合作社。“三秋”期间,合作社签订了2.5万亩的玉米机收作业合同,当季就实现作业收入200余万元,户均收入近3万元。

  强化管理服务 促其规范发展

  市农机局进一步完善了《胶州市农机大户管理办法》,组织编发了《组建农机合作组织指南》、《农机合作组织示范章程》等规范化文本,免费发放给农机大户和农机合作社社员。同时,针对全市不同区域农业生产实际情况,因势利导地扶持和树立几个规范化合作社样板,并通过参观学习、以会代训、现身说法等形式,帮助在建和已建未规范合作社尽快步入规范化发展轨道,力求做到“新建与规范一步到位、已建(合作社)限期规范化”。

  注重发挥作用 促民创收增收

  农机合作社在转战南北闯市场、率先致富奔小康、带领周围农民群众共同致富中,充分发挥了排头兵、领头雁作用。工作中,市农机部门紧紧围绕“如何更好更快地促进农民增收致富”这一问题巧作文章。一是本着“精心组织、科学调度、强化服务、注重效益”的原则,支持农机合作社自主参与社会化服务中去。二是帮助和引导农机合作社在作业价格洽谈、合同签订、后勤保障服务等方面,积极参与到跨区作业、土地流转、土石方工程等市场化运作中来,充分发挥综合机械效能,努力获取最大效益。三是引导和组织他们参与到保护性耕作的推广、土地规模经营以及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的各个方面,更好地促进“机”兴民富。四是鼓励和引导他们在农机科技推广、安全生产管理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胶东镇农机合作社负责人刘宗杰被我们聘为兼职农机协管员后,

  直接参与所辖区域的农机推广和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在胶东农机合作社,可一次办理购机补贴申请、机具选型、售后三包维修、驾驶操作初训、拖拉机挂牌等多项服务,受到广大农民的欢迎与好评,也为下一步如何创新开展农机科技推广、教育培训、安全生产管理等工作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与尝试,为实现农机化更好更快发展积累了新鲜的实践经验。

  完善配套政策 促其做大做强

  从加大农机合作社发展优惠政策入手,在机具购置补贴、资金贷款、安排项目等方面给予优先和重点扶持,鼓励和引导农机合作组织通过组建跨区作业服务队,开展跨区作业,并帮助解决诸如机械维修、产品质量维权、跨区作业信息、小额资金贷款等生产中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并采取“以奖代补”机具投放和资金补贴相结合的方式,不断拓展农机合作社发展空间,努力膨胀农机合作社发展规模,切实做大做强农机服务产业。全市18个镇、办已组建并注册农机专业合作社50个。“三夏”、“三秋”期间,由农机合作社组织的跨区作业服务队达40个,社员户均增收超过3万元。

  目前,胶州市的农机合作社已成为涉及粮食与经济作物种植、蔬菜生产、畜牧养殖以及土石方工程等地域特色明显、发展势头强劲、促民增收突出的专业服务组织,有力地推动了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中心动态
资源共享
合作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