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特别推荐
谢清华:从下岗职工到“养猪大王”
作者:     来源:中国农民合作社研究网     日期:2011-03-26  浏览:109

  宜宾新闻网3月25日讯(阳明)在宜宾县李场镇塘坳村,说起谢清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村民都伸出大拇指,称赞他有胆识,从一个下岗职工到养猪场的老板,真是了不起。

  3月23日,记者慕名采访了谢清华,见识了这位返乡创业的优秀农民工,听他讲述了“ 创业史”。

  “市委、市政府太关心我们农民工了,我只做了自己应该做的事情,没想到会受到市委、市政府表彰。”说到优秀农民工的话题,虽然表彰已过两个多月时间,谢清华仍旧激动不已。

  外出打工

  谢清华今年49岁,原是宜宾县李场镇林业站职工,一直过着平静的生活。2000年清退计划外用工时,谢清华从镇林业站工作员的岗位上回到了农村。谢清华看见周围的村民外出打工挣钱回家修起了楼房,他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在农村干了一段时间的农活后,谢清华下定决心,决定到外面去“闯一闯”。由于没有一技之长,谢清华当过建筑工、搬运工。因他踏实肯干,对人耿直、热情,慢慢地结识了一些朋友,在朋友们的帮助下,谢清华开始经营门面出租,当上了小老板。几年中,他先后在浙江,广东、新疆等地打工、做生意。

  “长期打工没有可靠的收入来源,一直在寻思利用打工的一些积蓄回家创业。”谢清华告诉记者,打工期间,他节衣缩食,拼命积攒资金,希望早日回家创业。2008年,谢清华带着多年打工辛苦积攒的30余万元资金回到老家。

  回乡创业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肉类的需求量逐渐增加,而猪肉是首选。”谢清华说,回到老家后,他经过多方走访和市场调查,发现养猪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加之政府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和奖励扶持措施,又有畜牧部门在技术上的全方位服务,对规模养殖生猪充满信心。他毅然拿出自己所有积蓄,加上信用社贷款,共投资60余万元新建了100余套圈舍,购买了300多只猪崽,开始了创业之路。

  “养猪这活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很难,由于缺乏科学的养殖知识,防疫不到位,养猪场遭遇了‘瘟疫’,死了140多头,亏损了10多万元。”

  谢清华说,当时他想放弃,可想到一旦放弃,所有的投入都找不回来了,只有继续干下去,才有机会把本钱捞回来。“活人总不能被尿憋死。”生性不服输的谢清华决心“ 从头再来”。

  于是,谢清华买回大量生猪养殖方面的科学书籍、影碟学习,经常去兽医站向兽医请教,向其他养殖户讨教……渐渐地,谢清华对猪的一些常见病做到了“ 手到病除” ,成为了远近闻名的“猪医生”。2009年,谢清华的养猪场出栏生猪800多头,利润5万元。2010年出栏生猪1500余头,利润30余万元。

  引领致富

  谢清华养猪获得成功,但他并不满足。他又精心组织,联合当地的生猪养殖户成立宜宾县华远养殖专业合作社,传授养殖技术。此外,谢清华还积极与宜宾、自贡、富顺的生猪经纪人联系,把他们引进当地购买生猪,让村民直接把生猪卖给大老板,减少了中间商利润。

  “我的养猪场规模大,为节约成本,都是直接从饲料厂成批量购买。”谢清华告诉记者,他在购买饲料的同时,也为本地生猪养殖户代购饲料,减少饲料经销商赚取的差价,一年代购饲料达400余吨。

  在谢清华的带领下,塘坳村年出栏生猪100头以上的养殖户达10余户,年出栏生猪50头以上的养殖户达50余户。2011年1月,谢清华被宜宾市委、是政府表彰为“2010年度优秀外出务工人员”。

  “要干就干出名堂!我打算建标准化养殖小区,真正实现科学化、精细化、规范化养殖。”谈及未来打算时,谢清华信心十足地说。

中心动态
资源共享
合作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