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数据采集
浙江缙云农民专业合作社293家
作者:记者 黄小宾     来源:新华网浙江频道 2011-04-02     日期:2011-04-03  浏览:94

  “十一五”期间,浙江省缙云县围绕“创业富民、创新强农”战略,加快农业转型升级,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进村庄示范整治,实施农民增收“6+1”目标,有力促进了农业增产增效,农民持续增收和农村全面发展,截止到2010年实现农业总产值10.7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678元,成为缙云农业发展最快、农民实惠更多、农村变化最大的五年。

  产业结构调整不断深化

  民以食为天,缙云县认真做好粮食生产扶持政策的宣传与落实,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粮食生产总面积稳定在15.8万亩,粮食产量稳中有升,总产量6.04万吨,全年落实农民各类种粮补贴资金173.08万元。

  茶叶、畜牧、蚕桑、果蔬、食用菌等优势主导产业规模与产值均增长明显,占农业总产值的份额达到84%,种植面积增加了5.97万亩,产值增加了3.46亿元。

  农家乐农村休闲旅游发展迅速,新发展农家乐90家,新培育休闲观光农业点17个,农家乐总数已达到115家,年营业收入达到3500多万元,乐得农民笑呵呵。

  生产布局进一步优化。主导产业示范区和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顺利启动,涉及东渡、舒洪两镇的7个建设点、1个主导产业示范区和3个精品园,已投入建设资金2700多万元,舒洪镇占地1000亩的农产品加工功能区建设的前期准备工作基本就绪。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规划在去年底已通过省厅论证评审,首批在新建镇投资1554万元全面完成9130亩两个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并通过验收。

  农产品品质有效提高,新增“三品”农产品55个,“缙云麻鸭”通过省农业厅对地理标志登记感官品质鉴证,成为浙江省首个通过地理标志的畜产品和丽水市唯一获得“地理标志”的农产品。

  市场经营网络体系逐步健全

  农民在发展道路上“势单力薄”,容易迷失方向,缙云县积极引导农户“抱团”发展,科学引领农民走产业化、规模化之路,实现持续增收,共同富裕。五年来,新增龙头企业30家、专业合作社234家,全县已培育龙头企业45家,农民专业合作社293家。建立招商引资项目库,精心包装项目51个,总投资4.6亿元。

  缙云县还积极组织参加各类农展会、推介会、博览会和对接会,五年来缙云的农产品获得各类金奖44个,参加省农博会交易金额累计625.9万元。优质农产品品牌进一步打响,培育形成了“缙云麻鸭”、“仙都笋峰”茶、“仙仁”杨梅、“南隆”水蜜桃、“均得利”鸡等一大批农产品品牌。逐渐扭转了缙云的农产品 “一流的品质,三流的价格”的窘状,消费者的认同度、美誉度水涨船高。

  优质品牌进一步打响,“仙都笋峰”茶继去年成为第11个中国馆藏名茶之后,2010年又成为首个被上海世博会正式冠名的茶叶品牌,成为比利时欧盟馆官方指定用茶,同时喜获得“浙江十大旅游名茶”和“浙江名牌农产品”称号。

  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夯实

  五年来,全县实施测土配方施肥面积59.3万亩,植保统防统治4.47万亩,农药减量增效工程实施面积13.2万亩。

  针对当地许多农民在种养殖产业上都是“老把势”,抗风险能力弱,市场竞争力不强,缙云县整合各方面的力量,加大科技培训和帮扶力度,县里投资3563万元,迁建县农机化培训(新型农民培训)学校。

  目前全县农民信箱注册用户累计达到1.56万户。浙江省农作物病虫测报网缙云区域站顺利完工并投入使用。累计完成劳动力素质培训9.97万人。培育植保服务、农机服务等社会化服务组织39家,发放农机具购置补贴590余万元。土地流转面积达到3.54万亩,是2005年的1.7倍,并建立了县级土地流转服务中心和16个乡镇土地流转服务站。

  村庄建设和整治工程扎实推进

  围绕“富民强县,幸福家园”总目标,加快完善村庄规划,整合各类资源,缙云县投入4.4亿元资金,启动了18个中心村的培育建设,全面完成了55个村的村庄整治,建成5个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和10个功能齐全的文化活动室,实施危旧房改造1.02万户,新启动的18个村的旧村改造基本完成拆旧工作。

  缙云县内多山区,五年来,累计梯度转移农民投入资金2.7亿元(包括下双龙扶贫小区建设资金),下山脱贫2297户,6893人。累计实现农民转移就业2.9万人,累计1.44万位低收入农民实现年人均纯收入超过4000元。

  服务机制体制不断创新

  针对不同群众的实际科技需求,缙云县加快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全面落实责任农技推广制度,开展农业系统民主评议行风活动,推进乡镇畜牧兽医体制改革,妥善解决了招聘农技干部养老统筹问题。

  2010年,更是以“科学发展先锋”创先争优活动为平台,创新开展了“一学三联”活动。即“学习张献斌 争做农技好干部”、 “一科站一乡镇一项目”、“一个支部联系一个村”、“百名农技人员培育百个农业生产主体培训千名新型农民”活动。249名农技人员与种养大户、营销大户的结对帮扶,落实帮扶经营企业76家,培育农业生产主体153个,培育农业科技示范户856户,新建扩建示范基地83个。

  为了农民轻装上阵,在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方面,新引入农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发放林权抵押贷款,累计实现林权抵押贷款余额2.7亿元,全面完成林权勘界勾绘工作,建立健全森林资源资产信息系统,林农森林资源资产和林权信息建档到户率均达到100%。

  为了农民后顾无忧,在农村社会保障方面,所有符合基本养老保险条件的农村居民按期足额领取到基础养老金,12.56万城乡居民参加基本养老保险。新农合人均筹资标准已达到189元,参合率达到93.4%。低保标准150%以内的农村低收入家庭已全部纳入医疗救助保障范围。

中心动态
资源共享
合作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