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特别推荐
安徽省楚雄州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已经达到了3152个
作者:     来源:中国农民合作社研究网     日期:2011-04-10  浏览:87

  原题名《楚雄3000专业合作社助农增收》

  变“单打独斗”为规模经营

  姚安县栋川镇包粮屯农民专业合作社的200座烤烟房里,形如鹅蛋的双孢菇惹人眼馋,目前正是采收季节,社员们忙着把一筐筐蘑菇去泥、分拣、装箱。“今年蘑菇产量能达到150吨,大部分销往欧盟国家,田里种植的2400多亩蔬菜,与福建、广东等省的客商签了订单,销售完成后马上就接着种烤烟、稻谷。”社长魏培银告诉记者。

  将“单打独斗”的农民组织起来发展生产,把分散的生产要素聚合起来,建立新的规模经济,参与者责任共担、利益共享,最终让农业增产、农民增收,这种在股份合作制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其效应正在楚雄彝族自治州逐步放大。目前,该州按农民意愿建立起的包括烤烟、粮食、蔬菜、养殖、林果等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已经达到了3152个,烤烟合作社覆盖率达到100%。合作社的建立使土地、劳力、资金、技术、服务、市场等资源的配置更趋合理,实现了种植规模化、生产标准化、经营品牌化、成员技能化、产品安全化。农民纯收入年人均增幅在10%至15%之间。许多社员真切地体会到,合作社使得生产和市场更好地实现对接,提高了市场竞争能力。

  成立于2008年12月的姚安县栋川镇包粮屯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始时社员只有287户1256人,目前发展到了910户3883人,经营规模也从单一的烤烟种植起步,扩大到现在的烤烟、蔬菜、油菜、水稻、双孢菇种植,烟叶烘烤、植保服务7个项目。去年11月20日,包粮屯合作社召开成员代表会议,就当年生产经营情况进行总结、讨论、表决,进行收益分配,提出次年生产经营计划。据了解,他们去年经营的5个生产经营项目共实现产值1236万元,扣除经营成本和管理费用715万元外,总收益近521万元,按股返还社员。社员候光辉家有6个人,4个劳力,入股土地4亩,2个劳力入社劳动,2人外出务工,当年户收入32891元,比同等条件未入社农户高出4005元。原先对合作社持观望态度的农户,经过细算比较后,也决定入社持股。

  楚雄州目前成立的合作社手续完备,合作社章程、土地资金入股协议、入社申请书、种植管理服务协议、管理制度、工作职责、考核办法、股权登记表等清晰可查。股份合作制农业合作社,不仅解决了生产上的技术管理问题,使农业生产的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落到了实处,还有效挖掘了农业内部增收潜力,增加了农民收入。

中心动态
资源共享
合作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