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特别推荐
河北省深州市农民专业合作社达到372家
作者:     来源:中国农民合作社研究网     日期:2011-04-18  浏览:197

  昨天,在深州市政府了解到,近年来,深州市大力创建现代农业“第一车间”,不断提升农业产业化、组织化、科技化、市场化水平。截至目前,该市农业产业化率达到60%,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191家,农民专业合作社达到372家,辐射带动21万农民,使农民体验到“第一车间”带来的新效益。

  农产品带起一串企业车间。深州市在推进农业产业化上,积极推进农产品加工项目建设,立足自身区位、交通、产业和资源优势,通过引名企、攀高枝、抢名牌,着力引进科技附加值高、产业带动能力强的大项目。先后引进了山东鲁花面粉、东方油脂、五得利面粉和欧美佳食品等一批国内外食品加工知名企业,构建起小麦—面粉—方便面、精制挂面等成品面,玉米(大豆)—饲料(兽药)—畜禽养殖—肉食加工等多条产业循环链条,实现了由农副产品向终端食品的转变。同时,也使每一种农产品背后挂上了响当当的市场品牌。目前该市涌现出“雅来”、“东方绿树”、“五得利”等20多个国内外驰名的农产品加工市场品牌。

  合作社架起市场之桥。该市在创建现代农业第一车间的同时,把建立新型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突破口和切入点,变松散、服务能力弱的协会为专业合作社,提升辐射带动能力、组织化程度和市场营销能力。同时,鼓励专业合作社、农村信用社、供销社实现“三社互动”,有力地把产品优势、资金优势、市场优势结合起来,促进农民增收。截至目前,农民专业合作社达372家,其中省级示范社2家,市级19家,入社农户1.2万余户,入社农民4.6万人。深州市晨光肉食有限公司创办了晨鸿养猪专业合作社后,使养殖户饲养成本降低10%以上,并实施保护价收购,入社农户年增收20多万元。

  车间育出新型农民。为了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与农户实现无缝对接,该市大力推进“企业+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使农民在新兴产业中“脱胎换骨”。去年深州鲁花花生油公司实施了花生扶贫项目,在当地发展10万亩高产量、高含油量、高油酸、无公害的花生优良品种种植基地,推动农民在增收的同时,接受、使用先进生产技术,更新种植理念。红香酥梨果专业合作社与唐山“金土”果品公司合作,果农采用杀虫灯、诱芯粘胶等无污染的害虫防治新技术,测土施肥,果园全部标准化管理,被该公司注册为出口标准化果品生产基地,同时被“绿源”果品公司注册为绿色无公害水果生产基地。截至目前,该市1.6万农户在公司与专业合作社带动下,深州建起了19个无公害生产基地和100多个农业示范基地,年创产值达9.5亿元。

中心动态
资源共享
合作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