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特别推荐
河南巩义市农民专业合作社达到100个
作者:     来源:中国农民合作社研究网     日期:2011-04-19  浏览:106

  原题名《巩义:奋力推进经济转型》

  4月的巩义市,春意盎然,生机勃发。

  继去年兴建投资18亿元的河南义鑫威400兆瓦太阳能光伏电池项目和今年年初开工建设投资80亿元的恒星科技太阳能光伏系列产品项目之后,又将于近日开工建设投资25亿元的河南益丰公司1000兆瓦太阳能光伏电池项目,这三个项目的产品从多晶硅切片,到太阳能电池片、电池组件生产,形成了一个较为完整的产业链,全部达产后,将形成该市一个新的产业,并推动该市在经济转型的道路上迈出更加坚实的一步。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以工业经济为主的巩义市,面对经济发展中集中凸显出来的结构性矛盾,毅然踏上了经济转型之旅。

  两年的艰辛努力,取得了明显成效。煤电铝、普通耐材、机械等粗放型产业得到大幅调整,新能源、铝深加工、高档耐材、金属制品等高科技产业已成为推进巩义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主导产业和优势产业,产业集聚集约水平日益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明显增强,生态环境逐步改善,城镇化建设加快推进,居民收入和生活水平得到大幅提升。2010年,该市规模工业增加值完成259亿元,生产总值完成413亿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8.1亿元,综合实力继续位居全省县级市首位。

  郑州市委常委、巩义市委书记李公乐说,我们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把产业结构调整作为主攻方向,进一步增强了推进科学发展和经济转型的信心。

  巩义的具体做法可以概括为“三个加快一个突出”:即以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城镇化进程、加快民生改善为手段推进经济转型,突出项目建设在经济转型中的引领、带动作用。

  坚持把产业结构调整作为经济转型的突破口,利用工业、技术及区位、文化等优势,培育新兴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和发展现代服务业。他们结合实际,从国际国内产业发展趋势中找方向,从国家政策变动中找机遇,把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作为发展重点,瞄准太阳能电池片项目,科学决策,大胆投资,努力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与此同时,加快在工业经济中占比达70%的铝加工、耐材、机械加工等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步伐。

  去年至今年初,中孚实业投资45亿元高性能铝合金特种铝材、河南万达投资15亿元15万吨热轧深加工、河南明泰投资12亿元15万吨铝深加工等铝产品升级换代项目相继上马,全市传统产业升级改造总投资超过100亿元。通过改造提级,该市传统产业“脱胎换骨”,形成了新的发展优势。

  他们以旅游业和现代物流业为重点,大力推进河洛康家、杜甫故里等11项工程,进一步完善了旅游基础设施;总投资86亿元的河南汇鼎浮戏山景区综合开发项目已签订合作协议。重点规划了5个物流园区,其中福建北八道物流园区投资6亿元,全市物流企业达200多家,规模以上企业10余家。2010年,全年接待游客38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2亿元,创成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服务业增加值达到86.6亿元,成为拉动全市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

  坚持中心城区、小城镇和新农村建设并重,强力推进城镇化进程和城乡一体化建设,以城镇化促进工业化、带动农业现代化。2010年完成了15个镇总体规划和141个中心村(社区)规划;实施城镇建设项目137项,完成投资19.37亿元;新农村建设完成投资3.48亿元。城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2%,荣获国家园林城市、省级文明城市、省级林业生态城市等称号。在大力推进城镇化过程中,把产业集聚区建设作为载体,按照“产城融合,集约发展”的现代理念,引导各类企业集聚集约发展。重点规划了6个产业集聚区,目前入驻企业达600多家,占全市项目和骨干企业的80%;农业龙头企业达到76家,农民专业合作社达到100个。

  坚持把民生改善作为转型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加快民生改善惠及民众、拉动内需。加大财政投入,着力改善群众就业、就学、就医条件,提高住房保障、社会保障能力。2010年,投入民生资金11.3亿元。全市新增城镇就业11158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24570人,实现“零就业家庭”动态为零。投资1.2亿元的二中东校区顺利招生,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完成投资5800多万元。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14.5万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人数达到61.9万人,参合率95%。同时,提高城乡低保标准,加强住房保障,大力推进平安建设,有力地促进了社会安定和谐。

  在以“三个加快”推进经济转型的过程中,巩义市把项目建设作为承载体和推动器,引领和带动经济转型。2010年,该市在建超亿元项目73个,完成投资106.5亿元。今年又谋划了63个超亿元项目,总投资444.2亿元。通过一大批对结构调整、经济发展有重大影响的优质项目集中实施,该市经济转型步伐明显加快。

  李公乐说,面对新的机遇和挑战,巩义市将积极融入中原经济区建设和郑州都市区建设,依托东接郑州、西依洛阳的区位优势,因地制宜,统筹兼顾,着力打造成郑洛产业走廊的重要支点城市,全力推进现代化中等城市建设。

中心动态
资源共享
合作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