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特别推荐
用水户协会将“死水”变“活”
作者:     来源:中国农民合作社研究网     日期:2011-04-23  浏览:78

  乡间小型水利工程向来是“农民管不了、集体不愿管、国家管不到”。禹城市探索用水户民主管理,解决了“重建轻管”难题,使农田水利建设和灌溉焕发出勃勃生机——

  4月12日,禹城市十里望回族镇店张社区农民王安昌正在自家的麦田里浇返青水。去冬今春,使用机井灌溉,使种了几十年地的王安昌感到从未有过的轻松。自从打了机井,责任田实现了井灌和河灌“双保险”,他再也不愁浇地无水了。

  该市不断探索创新农业用水机制,持续加大水利建设力度,经受住了去冬今春特大旱的考验。几年前,禹城水利也曾遇到过不少发展的烦恼,据禹城市水务局局长张广臣介绍,以前该市农田水利建设没有完全摆脱工程管理缺位、水资源严重浪费和水费征收难等一系列问题。

  该市境内有引黄干渠、徒骇河、赵牛新河等众多主流河道,农田灌溉水资源较为丰富。该市大力推行小型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后,广泛吸引社会投资,明晰所有权,放开建设权,搞活经营权,通过发展“循环水”、利用“股份水”和品尝“商品水”,使农民参与水利改革的积极性大幅度提高,越来越多的社会资本瞄向了水利开发,通过产权机制改革,6200多眼机井和110公里沟渠重新更换了“主人”。去年,禹城成为全国小型农田水利建设重点县后,该市又掀起新一轮水利建设高潮。

  新的机制,解决了“钱“和“权”的问题,但实际用水管理过程中总会遇到一些突如其来的问题,尤其是由于水利建设长期以来一直“重建轻管”,出现了水利工程“农民管不了、集体不愿管、国家管不到”的现象。谁来管理,如何解决这些问题?该市把“宝”押在用水户协会上,通过推广组建用水户协会,该市将工程设施的维护、管理、水费收取和使用权全部交给用水户民主管理,协会对农田灌溉实行供水、灌溉、收费、管理“四统一”,农户按秩序灌溉,不用亲自到农田去撒肥、放水、堵漏,所有的活都由协会会员来办,事后农户只需按协会规定交纳一定的费用即可,那些外出打工的农户再也不用惦记着回家浇地的事了。王汝民被伦镇12个村的32名农户代表,选举为该市末级渠系节水改造工程唐王支渠用水户协会会长后,激动地说:“大伙儿这么看重俺,往后俺一定要管好水、用好水。 ”

  用户用水协会,不但从根本上破解了用水管理难题,也提高了工作效率,灌溉周期由原来的7至10天,缩短为3至4天,为禹城的水利事业带来新的活力。目前,禹城市已组建用水者协会160多个,会员逾万人。该市市长张磊高兴地说:“我市用水户协会采用民主管理模式,解决了农田灌溉管理这个农民群众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使水利设施运行和管理走上了良性发展的轨道。”

中心动态
资源共享
合作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