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数据采集
浙江丽水市有农民专业合作社1915户
作者:佚名     来源:丽水市民宗局 2011-04-29     日期:2011-04-29  浏览:85

  原题名《浙江丽水着力培育特色龙头产业加快少数民族乡村经济发展》

  农林产业是民族地区的基础产业,特色农林产业是民族乡村经济发展的新兴产业。近年来,浙江丽水市积极引导、扶持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大力推进茶叶、食用菌、油茶、高山蔬菜、笋竹两用林、水干果等优势特色产业发展,大幅度增强少数民族群众收入,2010年市少数民族农村居民人均收入5247元,是2005年2420元的2.2倍。其主要做法是:

  一是强化政策引导。用足用好省委〔2008〕53号专项扶持政策及市委市政府出台的扶持措施,各县(市、区)、民族乡镇也制定了特色产业发展扶持办法,在因地制宜地引导少数民族群众发展投资少、见效快、风险小的短平快产业的同时,也量力而行地发展投资较大、效益期较长但相对稳固的项目化产业基地,推动农林业产业化经营。如松阳县出台扶持香榧产业发展意见,明确县财政每年安排5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扶持香榧产业发展,详细规划今后10年香榧发展,截止今年累计栽培面积达10000余亩,成为省“香榧南移”工程的亮点。

  二是强化技能培训。根据各地产业发展实际,积极探索采取领导联系落实、专家驻点指导等机制,组织各类专家到乡、村两级开展经常性技能培训,以村两委干部、种养大户、致富能手为重点,培养一批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能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农村实用人才队伍。据统计,截止目前,今年全市少数民族乡村举办茶叶栽培、食用菌生产、油茶高产优化、高山蔬菜种植、笋竹两用林管理等各类技能培训300多场次,参加培训的少数民族群众1.2万多人次。

  三是加快合作组织建设。围绕各地的特色产品、主导产业,通过扶持重点项目、激活村级集体经济等方式,引导少数民族群众因地制宜地兴办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推行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发展、自我受益的运行机制,实现特色产业产销一条龙服务,增强与市场的对接能力,提高农特产品附加值。目前该市有农民专业合作社1915户,业务范围基本覆盖少数民族乡村特色产业,少数民族群众种养大户、示范户全部加入各自合作组织。还成立了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会,进一步提升农民专业合作社竞争力,在全市搭建交流协作、规范自律、服务维权、产业整合和沟通共促的平台。景宁县引导少数民族贫困户组建硕园爱心灵芝专业合作社,以景宁博士园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为依托,实行“公司+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产品统一按市场价由公司收购,公司销售利润至少按1:1.5的比例返回合作社,有力带动200多户少数民族低收入群众脱贫致富。

中心动态
资源共享
合作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