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基于安徽省7县(区)47个农民专业合作社的问卷调查,文章以实证的方法描述了当前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基本状况、主要特征和存在问题等,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简要分析。值得重视是总体而言当前存在重发展轻规范的问题。另外,在扶持政策落实、融资、民主管理等方面都还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
关键词:农民专业合作社;状况;特征;问题
基金项目: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稳定和完善研究”(项目编号:08AJY043);“科学发展观视野下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理论与实践”(项目编号:07AJL011)
作者简介:潘林(1960-),男,安徽临泉人,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农业经济,经济统计。
一、问题和背景
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是稳定和完善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的中国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重要举措:一方面,从体制上讲,家庭承包经营具有盲目性,分散经营的农民不知道市场需要什么、需要多少和需要什么标准的产品。家庭经营的另一个特点是趋同性,在种植业和养殖业上一哄而上、一哄而下的现象,不断使农民蒙受损失。农民组织化程度偏低成为制约农民融入市场经济的重要因素。农民、政府、市场都需要农民的联合与合作,期盼着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在中国经济生活中切实发挥作用。于是,农民联合起来成为保护自身利益的必然选择。另一方面,农民专业合作社能通过劳动者的联合、各种生产要素的集聚,推动农业生产经营的专业化、规模化、市场化。据农业部农村经济体制与经营管理司司长孙中华披露,截至2009年底,全国依法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登记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达24.64万家,比上年增长一倍多;实有入社农户约2100万户,占全国农户总数的8.2%,入社农户数量也比上年翻了一番。也就是说,从数量上看,农民专业合作已呈现出快速增长的势头。然而仅仅有量的增长而没有质的增进是不利于农民专业合作社健康发展的,也难以发挥它应有的作用。那么,当前农民专业合作社究竟发展的怎么样,它的基本状况是什么,有哪些主要特征影响或制约其健康发展的问题有哪些,为弄清这些情况,本课题组于2009年下半年对安徽省7县(区)47个合作社进行了一次专题调查。
现有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个案调查,即对一些典型案例进行调查和分析,或对一两个县(市)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的实证研究;二是就某一专题从某个侧面进行调查和分析,如参与动机、内部治理、运行机制、基本作用及影响因素和绩效度量等。已有研究尽管取得了很大成就,但有较多样本的调查还比较鲜见,特别是专门针以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为被调查对象,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状况进行调查的结果和分析还未见有公开发表。
二、调查样本及说明
此次调查样本是依据经济发展水平和地理环境的不同从安徽省五个县和两个区抽取的47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分别是肥西县(全省县域综合竞争力排名第1,地处安徽省中部,属江淮丘陵区)5个、颍上县(全省县域综合竞争力排名第13,地处安徽省北部,属黄淮平原)6个、怀宁县(全省县域综合竞争力排名第28,地处安徽省西南部,属长江平原区低山丘陵岗地平原湖泊亚区)8个、青阳县(全省县域综合竞争力排名第43,地处安徽省南部,属皖南山区)6个、岳西县(全省县域综合竞争力排名第59,地处安徽省西部,属大别山区)8个。另外,为增加样本的代表性课题组还抽取了六安市(是经济欠发达的革命老区,位于安徽西部、素称“皖西”,是大别山区域中心城市,面积1.8万平方公里,居全省第一,人口706万,居全省第二)的金安区(是全国重点商品粮生产基地,辖17个乡镇)7个和裕安区(是典型的农业大区,辖19个乡镇)7个。
此次问卷调查的被调查者具有以下特征:绝大多数的合作社都是依据《农民专业合作社登记条例》在工商部门登记注册,占被调查合作社的91.49%;主要由农民出资兴办,47个合作社平均出资总额为42.8万元,其中,农民平均出资额为36.36万元,占出资总额的85%;合作社基本上都有固定办公及服务场所,占89.36%;合作社负责人以农民身份为主,占被调查合作社的61.70%(见表1);有接近40%的合作社提供产加销一体化服务(见表2);种植业在产业类型中所占比重最大,为40.23%(见表3);68.08%的合作社有持证会计人员(见表4)。


三、调查方法和结果
此次调查采用召开座谈会、入社访谈和问卷调查(现场发放,当场填写,当场收回)等方式,调查的对象是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主要负责人。调查内容涉及合作社的基本情况、办社初衷、入社退社、民主控制、收益分配、作用和风险、对合作社法的评价、意见与建议等八个方面31个问题。
(一)办社初衷是为了满足经济需求,发起者主要为农民调查结果显示,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初衷主要是为了满足农民的经济需求,合作社的发起者(或倡议者)也主要是农民自己。有81.63%的被调查者表示创办合作社是为农民提供科技、信息和物资等服务,在所有选项中居第一位,其次是满足农民产品销售需要和降低农户市场风险,分别占65.31%和53.06%(见表5);有51.06%的合作社是农民领头创办的,其次是农技部门和当地政府,分别占27.66%和14.90%(见表6)。

(二)入社以缴纳股金为主,退社自由调查结果显示,社员入社以缴纳股金为主,绝大多数合作社在符合相关规定的前提条件下社员(会员)是可以自由退出的。有58.33%合作社的入社条件是缴纳股金,在所有选项中居第一位,其次是土地入股和技术入股,分别占31.25%和18.75%(见表7);有91.49%的合作社表示在符合相关规定的条件下社员(会员)可以自由退出(见表8)。调查表明,被调查的合作社产权关系明晰,社员参加合作社时,要缴纳股金(或以土地、技术等入股),才能取得社员(成员)资格。总体上也遵循了自愿和社员资格开放这一合作制基本原则。

(三)大体上能够实行民主管理,但有弱化趋势调查结果显示,被调查的合作社在章程制定、管理者产生、投票权、组织架构等方面大体上能够实行民主管理。有接近80%的合作社章程是社员共同制定的(见表9);有85.10%的合作社的管理者(或领导者)是经民主选举的方式产生的(见表10);有70.21%的合作社实行一人一票的投票权(见表11),同时,有半数以上的合作社出资额或交易量(额)较大的成员享有附加表决权(见表12);有半数以上的合作社组建了社员(代表)大会、理事会和监事会(见表13)。合作社的本质规定性大致可以归结两条:自我服务和民主控制,其它则是一些派生规定性。但从调查结果看,民主管理并未完全落到实处。另据被调查的县(区)的职能部门反映民主管理还有弱化的趋势。


(四)盈余分配主要是按交易额与按股分配相结合调查结果显示,合作社的盈余分配采用按交易额与按股分配相结合方式的占42.55%(以交易额为主占25.53%,以股份为主占17.02%)在所有选项中居第一位;其次是按股分配,占27.66%(见表14)。从理论上讲,是否按惠顾额分配盈余是合作社区别于其他经济组织的最显着的特征。但从问卷调查的结果可以看出,能真正按照这一合作制基本原则规范运作的合作社只占一成多点(10.64%),另外还有近30%的被调查合作社完全按股分红,从严格意义说这些“合作社”已不能称之为合作社了。


(五)合作社对所在社区的主要作用是促进当地经济发展被调查的合作社负责人认为合作社对所在社区的发展所起的主要作用是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占91.49%,其次是提高了农民自我管理的能力,占63.83%(见表15)。

(六)合作社发展中存在的最大风险是市场风险被调查的合作社负责人认为合作社发展过程中存在的最大风险是市场风险,占42.55%;其次是自然风险和管理风险,分别占25.53%和21.28%(见表16)。

(七)对《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基本持肯定态度被调查的合作社对《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基本上持肯定态度,认为非常适用和比较适用的两项合计占85.10%(见表17)。

(八)意见与建议综合起来看,意见与建议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
一是认为关于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优惠和扶持政策有很多,也很实用,但具体落实的很少。普遍要求各级政府加大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扶持力度,增加资金投入,加强技术指导、培训和规范管理等。
二是纷纷表示农民专业合作社存在融资难的问题。认为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发展过程中的主要问题就是资金短缺,但合作社难以获得银行贷款。在座谈和问卷中绝大多数合作社都表示存在资金短缺,要求政府帮助解决融资难的问题。
三是认为目前成立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很多,但为真正能为农民服务的合作社很少。
另外,还有的合作社反映政府相关部门在落实扶持政策时存在人情关系等问题。
下面的打油诗是此次问卷调查中某粮棉种植专业合作社在问卷的意见和建议栏所填,具有一定的代表性,现原文摘录如下:
各项扶持何其多,获取难易两重天,通者尤似鱼戏水,滞路恰似蜀道难。低息银行槛难迈,高利农金头难抬,无惠就无向心力,弱力兴农富心田。
粮乃国家稳根本,补随粮量才公平,惠农补贴社中取,社壮民惠两相宜。地流顺畅此良举,规模经营稳且长。
四、结论与启示
基于安徽省7县(区)47个农民专业合作社的问卷调查结果,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一是农民专业合作社在促进农民增收和当地经济发展乃至完善农村双层经营体制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一方面,随着农产品生产加工技术和方式的不断改进,从田头到餐桌的食品链条越来越长,环节越来越多,在最终的价格中,初级产品所占份额越来越小,流通、加工增殖部分所占份额越来越大。农民(初级产品生产者)通过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可以获取或分享二三产业的增殖利润。同时,农民专业合作社上连龙头企业,下连农户,既保证了龙头企业有足够的原料供应,降低企业分散收购农产品的交易成本,又改变了单个农户的弱势地位,有效地避免企业对农户利益的不合理侵占。国际合作运动的经验表明,在市场形势严峻、外部环境对商品化农业发展不利的情况下,农民往往倾向于组织起来,开展各种形式的联合与合作,以便与市场中的各种经济力量相抗衡,既可以较低成本、较快捷的方式整体进入市场,又可以延长产业链条,使初级产品增值的利润回归到农民手中。另一方面,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不断发展和壮大,在客观上可以缓解统分结合的农村双层经营体制存在的“分的彻底,统无抓手”而流于形式的问题。
二是目前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数量增长很快,但真正较为规范的合作社只是少数。从数量看,在课题组所调查的7个县(区),自2008年始,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异常迅猛,几乎都是成倍的增长。但从具有合作性质多少来看,真正较为规范的合作社只是少数,调查结果显示,大约只占到一成多。有很多是只具有一部分合作性质的合作组织(如盈余分配采用按交易额与按股分配相结合的方式),还有的是冠以合作社名称,但实际上是大股东控股型、家族型的经济组织,也就是所谓的“伪合作社”,甚至有些地方还存在假促进之名实为牟取扶持资金或政绩的“空壳合作社”.这说明当前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存在重数量轻规范的问题。任何社会公认的组织,都有其基本的内涵和定义。对于合作社尽管不同国家和不同时期存在不同的看法或表述,但基本的原则仍是普遍认可的。因而不能因为政策上鼓励发展,就脱离合作社的基本原则盲目发展。
三是在扶持政策落实、融资、民主控制等方面都还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实施已有三年多的时间了,但据调查至今仍有许多扶持政策没有落实到位,给人的感觉是雷声大、雨点小。不论是从国际合作运动的经验和我国的具体实践看,政府的扶持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推动作用。目前融资难的问题已成为农民专业合作社进一步发展的主要障碍之一,如果没有金融的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也很难发展壮大。农民专业合作社是社员自己的组织,民主控制既是合作社本质特征之一,又是合作社能否健康发展的关键所在。实践中出现的这些问题,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并下大力气加以解决,否则,就有可能出现“一哄而上,一哄而散”的局面,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将功亏一篑。
参考文献:略。
-
“中国农村改革40年:农民合作社发展的理论与实践”学术研讨会暨第六届“中国合作经济中青年学者工作坊”在杭州顺利召开08-23
-
中心主任徐旭初教授带队赴山东调研07-27
-
值得推荐阅读的农民合作社研究论著(2007-2016)07-23
-
2017年值得推荐阅读的农民合作社研究论著07-23
-
“中国农村改革40年:农民合作社发展的理论与实践”学术研讨会暨第六届“中国合作经济中青年学者工作坊”会议通知【更新】04-03
-
中国农民合作组织研究中心主任徐旭初教授带队赴晋调研08-06
-
第五届“中国合作社经济中青年学者工作坊”在山东泰安顺利召开07-27
-
第五届“中国合作经济中青年学者工作坊”会议通知07-08
-
中心主办“合作社法律修订专题研讨会”在陕西顺利召开11-30
-
中心主办“合作社法律修订专题研讨会”在陕西顺利召开11-30
-
2015年最值得推荐阅读的中国农民合作社研究论著07-27
-
徐旭初教授为苏州市农民专业合作社辅导员培训班授课07-08
-
黄祖辉教授等撰写的决策报告获中央领导重要批示07-02
-
黄祖辉教授做客宿州大讲堂 阐述创新型农业现代化先行区发展路径06-20
-
浙江大学中国农民合作组织研究中心(CCFC)设立浙江分中心06-20
-
农民专业合作社申办流程及相关材料08-05
-
徐旭初:烟农专业合作社发展的若干问题02-01
-
马文杰:农民合作社解析12-09
-
沈卫彬:农业合作社生产标准控制与质量分级12-17
-
国际合作社联盟:“合作社十年(2011-2020)蓝图”计划草案[英文]11-05
-
美国农业部:合作社是什么?以及成员、理事、经理和雇员的角色10-12
-
Baqui Khalily: Capacity Building for Cooperatives08-22
-
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写参考大纲08-09
-
王景新:中国乡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趋势、问题与政策07-28
-
范金旺:农民专业合作社经营管理07-20
-
Gall & Schroder: Agricultural Producer Cooperatives as Strategic Alliances07-12
-
霍学喜:农民专业合作社功能及服务模式06-22
-
农业部:首批6663家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联系方式06-12
-
王征兵: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思路与对策0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