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山东菜农的自杀,震惊了中国蔬菜生产、流通领域,暴露了中国蔬菜价格体系存在的“漏洞”。本报去年曾推出“最后一公里:菜价推高50%”连续报道,转眼5个月过去,在“菜价”源头又现危机,“最初一公里”“卖菜难”、“菜贱伤农、菜贵伤民”困境凸显。近日,本报记者追本溯源,“破解”蔬菜生产、流通领域的价格“困境”。
菜农:菜地面积被“蚕食”
这是蔬菜的“最初一公里”。
石林生(化名)蹲在菜畦里,一点点地拔掉已经枯黄的菜梗。
“现在大家都喜欢吃带菜花的菜心,这些梗就没有用了。”石林生说,他准备拔掉这些菜梗后,再撒些“菜米”。
所谓“菜米”,就是菜籽。在他的身边,两条长长的菜畦已经被浅浅的、黄豆大小的菜叶披上了一层绿色。这里面,有小白菜、春菜、上海青等。“需要一两个月才能移种。”石林生说。
在这片菜地西南方1公里处,华南最大综合交通枢纽的深圳北站已经 “显山露水”,将于6月30日启用。
两年前,家在广西的石林生夫妇来到宝安区民治街道,在樟坑社区租了两亩菜地,开始学种菜。“以前在家里种水稻,刚来这里种菜,啥都不懂,只好起早摸黑地干活。”他指着旁边的菜畦说,油麦菜、上海青、包芥都是1元一斤。菜心批发2.2元一斤,通心菜2元,生菜是0.8元。石林生每天凌晨一两点钟起床,把菜摘好,码整齐,再送到一公里外的民治菜市场。那里有很多菜贩在等着收菜。
“如果零卖,通心菜和菜心也可以卖到3元一斤,但是没有时间卖。”石林生说。他大部分的时间都要用在种菜上,有时候菜长得疯,他就把一大筐的菜拿到更远处的万众城批发市场去卖,200~300斤的生菜,每斤也只能卖到0.3元。石林生之前也把菜拿到福田农批市场去卖,不过小车不让去。大车运一筐菜,运费就要20~30元。“很不划算。”他说。
“金融危机后,菜的价格慢慢涨了。”石林生说。在他看来,金融危机后的物价上涨为他的两亩地带来了更多收益。
“我每亩菜地的年租金是3000元,有些租得比较早的,一年租金只要2500元。”石林生算了一笔账:除去水电、肥料,还有吃住的费用,夫妇俩每月可以有2500元左右的净收入。
有着三个小孩的石林生觉得,这些钱暂时还可以维持生计。他的三个孩子,一个在读高二,一个小学四年级,还有一个在读幼儿园。
不过,随着深圳北站建设的加快,石林生所种的这片菜地,已经慢慢被一条在建的宽阔马路占去了2/3。原来几十亩的菜地,已经被分割成三四块,最大的一块十多亩,最小的只有两三亩。
“之前有人来说这里不让种了,可能最近就会拆掉吧。”石林生说,今年4月初,这一片菜地就已经停电了。有些菜农只好自己买发电机,但是汽油价格太贵。他在旁边工地上找了个老乡,接电来用,每度电要2.8元。如果算上损耗,每度电要3.5元左右。
菜地西边不远处,水榭春天楼盘三期已接近完工,巨大的售楼广告提醒人们,这里将成为龙华新的繁华中心。
菜贩:
平均每斤菜赚0.3元
“快点,快点,现在也卖不掉多少菜了!”
上午11点,福田农批市场。市场管理人员开始敦促广场上的各个菜档收摊,准备打扫卫生。原先整齐的100多个摊档,由于蓝色的顶棚陆续拆去,加上一地散乱的菜叶,整个广场一片狼藉。林志强(化名)不顾市场管理人员的催促,向路过的市民吆喝,准备把泡沫箱上的最后几个花菜推销出去。
早上3点多,林志强从布吉农批市场拿了四包“干菜”,花了40元运费,拼车回到福田农批。他选择一些大众的“干菜”,包括豆角、花菜、扁豆、苦瓜和娃娃菜等。
“云南来的花菜,每斤2元!”临到中午,林志强把插在菜上的价格牌翻了一面,露出“2元/斤”的字样。他告诉记者,自己早上进了400多斤“干菜”,现在卖得差不多了。以花菜为例,进货价是2.3元/斤,早上批发出去是2.8元左右,剩下的就零卖了。“零卖最多只能卖到2.5元,2元已经是很贱卖了。”他说。
在他的旁边,小菜贩陈先生一家三口卖的是小白菜、韭菜、通心菜、春菜等“水菜”。他每天早上只要在福田农批,就可以拿到坪山、公明以及惠州、东莞等地菜场送来的新鲜蔬菜。在陈先生的摊档上,小白菜、韭菜、通心菜都已经插上了“1元菜”的标牌,春菜只需要0.5元每斤。在隔壁的菜摊上,“春菜一元三斤”的吆喝不绝于耳。
陈先生介绍,小白菜当天进货价是1.2元/斤,批发可以卖到1.5元;通心菜进货价1.5元,批发价不到2元;甜菜心1元进货,批发价1.3~1.5元。
“这个星期天气热,基本赚不到什么钱。”林志强说。他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平均每斤菜能赚0.3元。在旁边的摊档上,一对中年夫妇正把卖不完的菜装在筐里,准备拿去冷藏。一个餐馆的厨师过来,经过几个回合讨价还价,花3元钱把8斤左右的韭菜买走了。按之前的零售价,韭菜要卖到每斤1元。
“好几年没有这样差了,以前每斤菜还可以赚到0.6~0.7元,现在只有0.3元左右。”中年夫妇对记者说。他们把葱、春菜和包芥装满三个筐,算了一下,冷藏费用大概要15元。“明天拿出来,这些菜大概可以卖40~50元。除去冷藏费用,也能赚一些。”他们说。由于每次进货比较多一些,他们夫妇俩每天卖菜的收入有300~400元。“不过租金每月都要3000元左右。”他们说。
中午12点左右,福田农批广场上的菜档已经撤得差不多了。市场管理人员看着遍地的菜叶对记者说:“菜多得卖不完,本地菜都会烂掉,外地菜根本就竞争不过。”
在临近福田农批出口处,一个专卖外地“干菜”的菜档里,记者看到,卷心菜只卖2元一斤,而另一个筐里,整筐的黄瓜早已经蔫了。
批发商:
一车云南菜运费要1万
记者在福田、布吉农批市场了解到,深圳蔬菜的来源主要有广东省内及云南、福建、山东等地区,许多批发大户是由省外进货。“菜价是一天几变,各个地区各个时间段的价格都不一样。有时候如果发现外省的菜价便宜,在找到销路的情况下,也会从省外进货。”一小型批发商告诉记者。小型批发商的销路较窄,量小从省外进货不划算,只有那些批发大户才多从省外进货,他们的日销量达20吨至30吨。
记者从一批发商处了解到,蔬菜进入市场要经过菜农、批发商、菜贩、和消费者四个环节。一卡车总重量达20吨左右的蔬菜从云南省运到深圳农批市场,交通费用就需要1万元左右,其中包括油费和过路费。另外,装卸、搬运、停车、冷冻等也要花上5000元左右。
菜价提不上,主要是由于当前蔬菜供过于求。由于今年天气影响,导致南北蔬菜供给“撞车”,南方菜还未下市,北方菜就已经接档,因而蔬菜供给量大幅增加,加上菜农缺少信息渠道,蔬菜品种的选择往往具有一定的跟风性,无法与市场需求保持良好的衔接。
一位蔬菜批发商向记者表示,政府应当积极建设市场信息渠道,给菜农提供具有针对性的市场信息,保持供需双方的动态平衡。
出路:
“农超对接”是发展方向
去年12月,本报曾推出大型系列报道“最后一个公里:菜价推高50%”,而发展到今年5月,“卖菜难”问题再次显现出来,暴露出中国蔬菜产业改革的深层次问题。
而目前正在兴起的“农超对接”,指的是农户和商家签订意向性协议书,由农户向超市、菜市场和便民店直供农产品的新型流通方式,主要是为优质农产品进入超市搭建平台。
“农超对接”即农产品与超市直接对接,市场需要什么,农民就生产什么,既可避免生产的盲目性,稳定农产品销售渠道和价格,同时,还可减少流通环节,降低流通成本,通过直采可以降低流通成本20%~30%,给消费者带来实惠。目前,亚太地区农产品经超市销售的比重达70%以上,美国达80%,而我国只有15%左右。
在我国,随着大型连锁超市和产地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快速发展,部分地区已经具备了鲜活农产品从产地直接进入超市的基本条件。开展鲜活农产品“农超对接”试点,积极探索推动鲜活农产品销售的有效途径和措施,有利于实现农产品从农田到餐桌的全过程质量控制,对建立农产品现代流通体制、增加农民收入和促进城乡统筹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
“中国农村改革40年:农民合作社发展的理论与实践”学术研讨会暨第六届“中国合作经济中青年学者工作坊”在杭州顺利召开08-23
-
中心主任徐旭初教授带队赴山东调研07-27
-
值得推荐阅读的农民合作社研究论著(2007-2016)07-23
-
2017年值得推荐阅读的农民合作社研究论著07-23
-
“中国农村改革40年:农民合作社发展的理论与实践”学术研讨会暨第六届“中国合作经济中青年学者工作坊”会议通知【更新】04-03
-
中国农民合作组织研究中心主任徐旭初教授带队赴晋调研08-06
-
第五届“中国合作社经济中青年学者工作坊”在山东泰安顺利召开07-27
-
第五届“中国合作经济中青年学者工作坊”会议通知07-08
-
中心主办“合作社法律修订专题研讨会”在陕西顺利召开11-30
-
中心主办“合作社法律修订专题研讨会”在陕西顺利召开11-30
-
2015年最值得推荐阅读的中国农民合作社研究论著07-27
-
徐旭初教授为苏州市农民专业合作社辅导员培训班授课07-08
-
黄祖辉教授等撰写的决策报告获中央领导重要批示07-02
-
黄祖辉教授做客宿州大讲堂 阐述创新型农业现代化先行区发展路径06-20
-
浙江大学中国农民合作组织研究中心(CCFC)设立浙江分中心06-20
-
农民专业合作社申办流程及相关材料08-05
-
徐旭初:烟农专业合作社发展的若干问题02-01
-
马文杰:农民合作社解析12-09
-
沈卫彬:农业合作社生产标准控制与质量分级12-17
-
国际合作社联盟:“合作社十年(2011-2020)蓝图”计划草案[英文]11-05
-
美国农业部:合作社是什么?以及成员、理事、经理和雇员的角色10-12
-
Baqui Khalily: Capacity Building for Cooperatives08-22
-
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写参考大纲08-09
-
王景新:中国乡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趋势、问题与政策07-28
-
范金旺:农民专业合作社经营管理07-20
-
Gall & Schroder: Agricultural Producer Cooperatives as Strategic Alliances07-12
-
霍学喜:农民专业合作社功能及服务模式06-22
-
农业部:首批6663家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联系方式06-12
-
王征兵: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思路与对策0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