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特别推荐
现代烟草农业生产合作社模式的创新研究——基于湖北利川基地单元组织模式实践的反思
作者:     来源:中国农民合作社研究网     日期:2011-05-25  浏览:512

 

  摘要:湖北利川现代烟草农业生产合作社在组织程序、性质定位、组织规模以及组织资源方面的特殊性。根据现代烟草农业生产合作社的核心职能,从本质上界定了其烟草行业“车间前置”的职能定位、产业体系定位;根据中国合作社的后发地位,认定政府助推是现代烟草农业生产合作社的永续支撑。同时,合作社要经营自己的特色服务,包括行业科研导向、专业服务导向、多元经营导向等,并据此形成现代烟草农业生产合作社的车间组织与服务建构。

  关键词:现代烟草合作社;定位;模式;政策

  本文执笔者为:王娟、萧洪恩、梅东海、魏国胜、仝景川、郑海洲、李小光。

  基金项目:湖北省《现代烟草农业烟叶生产组织与服务体系创新研究》阶段性成果之一(项目编号:2010SYCYYC001);华中农业大学自主科技创新基金研究生科技创新专项《现代烟草农业生产合作社实践运行模式创新研究》阶段性成果之一(项目编号:2010SC22)。

  从20世纪70年代末起,中国农村开始逐步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农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大量涌现并发展迅速。但是,按照一些学者的认识,目前中国的合作社是基于家庭承包经营基础成立的,在某些方面背离了合作社的基本原则,合作社的本质规定性正在发生漂移,[1](p11-16)它们中的绝大多数都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合作社,而是通过中国知识分子剔除合作主义在西方所具有的社会主义和无政府主义的革命性,演变为温和、改良、本土化了的合作组织。[2](p89-102)本研究中的烟草农业生产合作社作为生产合作社的一种,在全球性现代化背景下,在特殊地理区域中,其性质、职能等方面存在怎样的特殊之处,正在形成中的利川模式又如何运行并获得怎样支持才能够有效实践自身社会角色?……一系列的问题曾困扰着我们的实践介入。尽管在当代中国对合作社的讨论已超越了理论与实践争论而进入到法律及事实层面,本研究也曾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中定义的农民专业合作社,[3]强调合作社是一种特殊的社会形式且不同于国家、政党、村落、家庭,更不同于人民公社、集体经济。然而,在笔者的实践介入中却发现了一些有待更进一步讨论的问题,本文的结论即是一种实践介入的反思,即黑格尔笔下的跟随在事实后面的反复思考。[4](p7)由此我们也不难发现,合作社形成一种制度并在世界各国普及后,其形式和内容都有哪些差异,合作社的定义在不同时期、不同国家会有哪些不同。尽管在中国的《辞海》(1979年版与1999年版)中,合作社定义出现了一致性,[5](p318)[6](p910)但很明显的是,《辞海》的叙述有明显的意识形态倾向,与我们如今所认同的合作社也有区别。所有这些问题表明,必须从实践反驳理论的层面进行再认识,因为认识的目的即在于克服这种分离和差别而恢复其统一。[4](p422)

  一、角色丛林:现代烟草农业生产合作社的性质定位

  现代烟草农业生产合作社作为本研究的探索对象,首先要弄清楚的就是它自身性质定位。对于研究对象而言,只有准确把握了它的定位,才能深刻揭示它的本质特征和发展规律,科学有效地预测其未来发展方向。

  全球性现代化运动曾快速推动着社会结构的演进,并曾在一定程度上把人类的活动领域肢解为政治领域和经济领域两大重心,社会组织也相应地被分解为政府和企业两类主体。然而,从19世纪中叶开始、20世纪强力展开的社会重组,使合作社这一新的社会组织形式得以迅速发展。中国自19世纪末、20世纪初,也曾形成了广泛的合作主义思潮,并曾有过深刻的合作实践。经过20世纪中叶的合作化运动,无从社会阵痛的角度,还是从社会制度创新的角度,都对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对中国人思维方式及决策模式、对中国农民的生活习惯与生产习惯造成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因为我们自己创造着我们的历史,但是我们是在十分确定的前提、条件等传统基础上进行创造的,[7](p696)并且也正是这些传统让我们必须思考现代烟草农业生产合作社的角色丛林问题。这一事实表明:在中国社会迅速现代化的今天,在新农村建设以及发展现代大农业背景下,现代烟草农业有着多重身份。一方面是烟草行业要利用自身资源优势,积极探索现代农业生产方式,不断寻求最优生产组织模式,形成科学合理的服务模式;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现代烟草农业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促进作用;另外,烟草行业还要率先步入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有效发挥现代烟草农业在大农业中的示范作用。从这一意义上说,现代烟草合作社已不单纯是具有经济法人或社团法人的社会组织,或者一般意义上的农民自组织。可以说,在传统的社会组织模式下已不可能找到一个合适的角色定位。要想准确把握烟草合作社的基本定位,必须弄清现代烟草农业生产合作社较之于其他合作社的独特之处。由于现代烟草农业生产合作社的产生是烟农获得增收与公司追求优质烟叶双向动机结合的产物,因此,它不是纯粹烟农自主的产物,也不是公司意志的结晶,而是农民意愿和公司组织意愿双向碰撞的结果;合作社的运作资金不仅仅有烟农自筹资金,还有公司资金等多种资金来源。加上其他各种社会角色的介入,从合作社组织动力源层面看,它事实上成了多种角色的延伸或触觉。其特殊之处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上下联动的组织程序。利川的现代烟草农业生产合作社在建立过程中,在国家或行业(企业)自上而下、农民的自下而上的两种驱动模式中,找到了一个结合点,这个点就是基地单元。基地单元的建立是由下到上搞好原料保障基地化、烟叶品质特色化、生产方式现代化发展规划和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实现烟叶可持续发展的有效路径。同时,利川现代烟草农业生产合作社的组织还得到了相关高校的实践介入。

  其次是多元发展的组织规模。利川现代烟草农业生产合作社紧紧依靠地方政府,在稳定和完善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前提下,根据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尊重农民意愿,按照“明确所有权、稳定承包权、搞活使用权、强化经营权”的原则,建立和完善土地使用流转机制,以烟叶合作社、股份制经营和独资经营等形式,促进烟田向种烟能手集中,培育新型职业烟农,推动烟叶生产组织方式变革。综合利用利川的自然生态优势,成就利川特色的烟叶生产组织模式以及生产专业化服务体系。

  再次是理念先行的组织资源。2010年2月,在恩施州的统一领导、利川市委市政府统一指导下,利川市成立了现代烟草农业工作领导小组,将现代烟草农业建设上升到全市现代农业建设的战略高度来抓。为统筹利川市现代农业建设工作,充分发挥现代烟草农业在现代农业中的引领作用,发挥各级各部门在发展现代农业中的职能作用,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文件,要求部门联动、整合项目、确保建设成效。[8](p5-22)同时,利川分公司也将整市推进现代烟草农业建设作为头项任务来抓,成立了专门的现代烟草办公室。烟农更是积极响应,大力支持。种烟大户带头发起成立了综合服务合作社,并积极探索多元化种植,充分利用生产设施,为提高农户的收入作出了不懈努力。

  最后是统筹协调的组织体系。烟草作为大农业的范畴,在追求自身发展的同时与农业其他产业相协调,从结构优化上保证现代烟草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烟叶合作社不仅学习其他合作社的成功经验,也在努力尽可能地与他们合作,共同进步,实现由传统向现代农业的跨越。

  个案:DDW

  我以前从事销售工作,也种过烟,这次成立了这个合作社,经烟农公开选举成为汪营基地单元合作社社长,目前合作社发展趋势良好。合作社刚成立时有300多户,后来又有100多户入社了,现在社员共有465人。合作社由于成立不久,一些服务没有做到位。比如刚开始机耕服务队操作不熟练,育苗和烤房完工也不及时,对烟农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影响,烤房设置也欠科学等。

  二、车间前置:现代烟草农业生产合作社的核心职能

  合作社的基本理念是为社员提供完善的服务,这是合作社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国外的早期合作社,要么是通过建立专业合作社为社员提供专门的服务,要么是组建综合合作社为社员提供多项服务以解决农民各种生产困难。比如日本农协,不仅为农民提供购销服务,还提供信用与保险以及技术教育培训和生产服务;德国的购销合作社提供完善的社会化服务;法国的专业合作社为社员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的系列化服务,组合成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的产业链;欧洲最大的农民合作社---瑞典的农家人合作社,不仅提供市场信息、技术和质量检测等多方面服务,还建立农产品收购和销售网络,专门销售社员的农产品;澳大利亚的生产合作社引进新品种和技术,指导农民提高产品产量和质量。[9](p73-115)当然,美国等西方国家的新一代合作社,已经在很多方面实现了一种超越。[10](p73-80)国外在早些时候就有一些国家根据自己本国的国情组建了烟农专业合作社,较好地促进了本国烟叶生产的发展。

  如美国的烟叶生产合作组织,其目的是为开拓烟叶市场、提高烟农收入,巴西以监督烟草公司、维护烟农利益为目的,日本以提高烟叶生产科技水平为目的,津巴布韦以为烟农提供生产服务为目的。[11](p72-75)但在中国专卖体制下,烟草合作社则还是一个已经出世却没断奶的孩子。现代烟草合作社最终发展靠什么?是通过经营自我约束、自我发展,还是提供优质烟叶获得补助来发展?前者是靠自身经营谋取发展,最终的性质是合作社法人化。后者是靠行业补助与自身经营共谋发展。如果认同前者,现代烟草农业生产合作社就不仅面临着中国其他合作社所面临的一般问题---合作动力不足、合作资源难筹、合作管理难办等;而且还会面临现代烟草农业生产合作社自身的问题---基地不稳、烟质难保、烟农流失等。

  如果认同后者,则就必须对现代烟草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功能重新定位,这就是通过获得并提供各种渠道的优化服务,保证烟农获得经济效益、行业获得行业利益、地方获得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其最可能的选择是:现代烟草农业生产合作社应该是整个国家烟草行业(企业)的车间前置。从现实实践看,我们认同后者,并且认为合作社的主要职责是通过获得并提供各种服务,形成多方效益统一的利益共同体。

  从海外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经验看,合作社的可持续发展必须以为农民服务为宗旨,合作社是实实在在的群众性服务组织,农民合作社不是政府部门的职能管理机构,也不是农民零散的组合。[12](p104-126)烟草部门帮助成立合作社的实质是深度介入农户,“烟草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既不改变千家万户务农生产的格局,又把分散的以家庭为单元的生产用共同利益凝聚起来。烟草公司以农户生产发展作为自己发展的基础,农户与公司签订合同,依赖公司使自己的产品进入市场,实现商品价值,获得利润,公司成为农户农产品进入市场的桥梁。公司和农户受共同利益目标的驱使,具有很强的凝聚力,结成稳固的利益共同体。在这个意义上,合作社是烟草公司的生产车间的延伸,提高了农户经营的规模效益。农户生产通过合作社这座桥梁,变成烟草专卖局原料大生产的一个车间,即现代烟草生产合作社呈现车间化趋势。

  三、特色服务:现代烟草农业生产合作社的车间建构

  利川市拥有丰富的土地资源和较好的宜烟气候条件,具有烟叶生产基地化、规模化、特色化的“三化”特征。但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即有相当程度的萎缩。经过多方努力,本世纪初又开始恢复,并于2010年承担了全国整县推进现代烟草农业试点建设的重大历史任务,全市上下按照整市规划、单元实施的工作思路,围绕一基四化建设要求,将新型的生产组织与专业化服务体系的建立---烟农综合服务合作社作为重点内容之一探索实践,以期实现减工、降本、提质、增效的现代烟草农业建设目标。[13](p118-121)正是基于这一实践需求,利川市现代烟草农业生产合作社一开始就具有了行业(企业)车间化的服务特色和专业职能。

  首先,行业科研导向---积极探索科学合理的现代烟草农业生产组织形式。利川市的现代烟草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建立,一开始即具有现代企业科研的导向,与整个行业的文化建设结合在一起,从而形成了科研院所、行业载体、社区行政、基地农户等一体化的合作社产生模式,超越了一般合作社的产生方式。其基本诉求是努力探索部门协调、环节衔接、运转高效、具有利川特色的烟草农业生产组织形式与服务体系,以培植烟叶种植专业户、推进烟叶种植家庭农场为重点,建立起烟叶生产组织与服务的利川模式。

  其次,专业服务导向---积极探索车间化专业化服务方式和服务体系建设。利川市为贯彻落实国家局、省局、州局关于发展现代烟草农业的指示精神,切实提高烟叶生产设施综合利用率,增加烟叶生产综合经济效益,全市紧紧围绕“两场一机”开展了设施的综合利用工作,以专业化服务队(合作社下设六个专业服务队)为载体,加强多元服务主体建设,努力解决在育苗、机耕、植保、烘烤、分级、运输等烟叶生产关键环节的劳力问题和技术问题,实现烟叶生产减工增效。就目前的状况来看,利川市两个基地单元的生产设施综合利用运行良好,在育苗大棚综合利用方面,柏杨烟叶专业合作社联合南坪蔬菜合作社共同种植由以色列引进的西红柿新品种;汪营则由合作社的主要负责人合伙种植香菇;在烘烤工场的综合利用方面,目前主要用于香菇或黑木耳的烘干,工作人员正在积极联系柏杨豆干、中药材等生产商,在烤房闲散季节,提供烘干初加工服务。[8](p1-4)个案:DGJ汪营基地单元合作社运行近一年来是微利润的。今年合作社毛收入大概在2万-3万元左右,主要来源有机耕、育苗服务队和大棚的综合利用。合作社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我们也积极发展副产业。今年主要种植蒜苗和香菇。种植的蒜苗利润在2千元左右,香菇的毛利润就有2万元左右,大都在本地餐馆、超市等处销售。除去人工工资,提取公积金之后所剩无几。

  再次,多元经营导向---充分利用基地单元基础设施,走以烟草为主多元种植相结合的发展道路。按照普惠制、广受益的政策要求,结合基地单元实际情况,努力发展副产业,一方面提高综合设施的利用率,另一方面也增加了农户的收入。只是在发展副产业探索之初,由于技术尚缺乏,管理跟不上,市场未打开等多方面原因,致使大家信心不足。在这个意义上,政府、公司和农户三方都要努力。政府的政策要引路,公司给予适当的补贴助推,农户积极学习相关技术,充分利用基地单元完备的综合设施,使农户得到最大的实惠,增加烟叶生产综合经济效益。

  个案:WDG

  我是柏杨基地单元合作社社员,承包烟田120亩,每亩投入成本2187元,相比去年增加了不少。但由于气候恶劣(主要下雨天数太多),烟叶不但减产,而且质量下降,每亩减产140斤左右;成本增加,电费、运输成本、煤球价格都有所提高;合作社虽然有补贴,承诺买他们的苗子一亩30元,但实际支出48元到60元,我们希望能够得到更多的实惠。

  四、政府助推:现代烟草农业生产合作社的永续支撑

  后发现代化国家发展中的基本特征之一是政府主导型发展。中国农业合作社的特征,从而中国现代烟草农业生产合作社的特征,表明它是特殊的经济组织形式,它兼顾社会公平,因此,政府有义务为它提供各种政策优惠,以补偿效率损失。[14](p69-75)“农民通过合作能够办好的事,就放手让农民办;适合农民进入的领域,都放手让农民通过合作进入;能够减免的税费,都尽量减免”.[15](p26)政府通过“反哺”对农民合作社实行财政支持和补贴是必不可免的,这是由农业弱质性和合作社的组织特性决定的;通过合作社执行某些农业补贴职责,已经成为各国普遍遵循的惯例之一。[16](p33)根据利川模式的实践,发展综合性农民专业合作社,政府助推表现在以下方面:

  首先,行业平衡售烟价格或缺,确保烟农的利益获得。利益分配上按照合作社章程按交易额分配与按资分配相结合,按股金分配的红利不得超过法定比例。合作社建立初期,社要可观的分红来坚定继续维持社员身份的决心。《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规定“盈余主要按照成员与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交易量(额)比例返还”.[3]按照交易量返还利润是合作社采用得最为普遍的分配方式,也是合作社的一条基本原则。[17](p235)根据笔者实践介入的体会,认为合作社的利益分配机制完全可以按照交易额来确定,但交易额不是仅仅局限于销售额,而是社员对合作社的综合利用程度。如销售时按照销售额,烟苗购买时按购买额,机械共同使用按照使用量等。社员有自己的合作理性,尽管平时在育苗、机耕等方面也会获得一些隐性补贴,但是他们最关心的还是最后的烟叶能卖个好价钱。由于之前和合作社(实质上是烟草公司通过合作社)签订了销售合同,如果最后合作社的收购价格与当地市场持平,或略高于市场,社员会满心欢喜地将烟叶销售给合作社,如果合作社的收购价格低于当地市场,社员销售的积极性就不高,社员会认为合作社损害了他们的利益。因此如何在价格上使社员得到实实在在的实惠还需要花一番心思。在育苗、机耕等服务方面,虽然公司是按照最低服务价给了烟农实惠,但多数烟农似乎没有察觉,可以尝试改变返利的方式,假如烟叶没有卖到好价钱,公司可视情况对其予以保护,不至于打消他们种烟的积极性,也不会因调价搞坏市场。

  其次,积极探索行业投入补贴形成的生产经营性资产管理形式。这其中的重点是合作社财产产权明晰。从历史来看,从吃大锅饭走过来的农民都深知,无主的资产最容易被人拿走,公地悲剧与搭便车的教训是惨痛的;同时无主的资产也最容易成为滋生腐败的温床。从现实来看,中国虽然有合作社法,但还没有完善的合作社组织体系。于是,在我们的实践介入中,我们尝试把烟草等行业投入形成的资产产权实行合作社的受权使用,而不是直接确认为专业合作社所有,以此为基础量化到烟农。这样,既可保证行业、合作社及农户之间形成监督关系,又可使产权明晰化,还能让农户看到直接的效益。

  再次,倾力打造社区文化,完善组织的文化生命。合作社成立初期,社员可能会积极去维护各种生产设施,时间久了没有外力约束是行不通的。在市场经济利益的驱使下,只考虑个人利益最大化的行动者,为了满足个人利益,必然会使社区陷入“人对人是狼”的囚徒困境。克服囚徒困境的有效办法,就是将此行动者嵌入到社会结构(最好是文化)中,使个人行动不仅受到个人利益驱动,而且受到公共权力如法律等外在规范的约束,或受到社会舆论、文化等诸方面内在规范的约束。如在村中加强文化建设,发展文化性民间组织,发挥少数民族地区的特色文化的优势。一方面可以满足村民对生活质量的需求,提高对未来生活的预期;另一方面可以强化人的社会文化性的方面,将农民的经济活动嵌入到一个有着舆论约束的社会文化结构之中,在这种情境下,从个人利益来看划算的搭便车行为,被一个强有力的社会文化结构所否定,村民不仅仅是蔑视这些搭便车的人,而且在农村社区这个熟人社会会通过口口相传的方式将其名誉搞臭,使有搭便车想法的人望而却步。

  综上所述,经过一年多的探索与运作,正在形成中的利川模式的现代烟草农业生产合作社值得认真总结,其成功经验在恩施州山区具有重要的推广意义,但是该模式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创新和完善,才能更好地为整个恩施州新农村建设以及现代农业发展服务。

       参考文献:略。

中心动态
资源共享
合作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