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三农透视
欧阳风:农村“贿选”缘何屡禁不止
作者:     来源:中国农民合作社研究网     日期:2011-05-30  浏览:86

       农村“贿选”缘何屡禁不止,却有愈演愈烈之势?据我的观察和思考,恐怕有以下几个主要原因:

  一是食利集团阶层为了既得利益滋长贿选。

  虽说村官非官,但目前在东南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一个统治几千人的村官,不但社会地位显赫(有的成了人大代表,有的成了政协委员),在当地颇有话语权;而且还有相当可观的经济收入。年工奖7——8万,有的甚至高达10万之多,村官的收入并不比当地的公务员少到哪里去。如果再有重大项目落户,或政府启动征地拆迁,村官的份量会更加凸显。那些长期当惯了村官的人知道,一旦自己某年某月下野,不但原先固定的收入来源会立刻终止,而且自己的号召力影响力也会在当地立马消失。为了巩固自己的社会地位,换届之前,这些村官所要考虑的重中之重就是,如何想尽一切办法搞垮竞争对手,保自己的帽子。因此,在选举中拉帮结派,笼络人心,甚至搞些吃请许愿,就显得很平常了。

  二是新兴个私业主渴望拥有社会地位加剧贿选。

  个私民营经济的的蓬勃兴起,既为这些中小企业老板带来了数目可观的丰厚利润,戴起了金链子,鼓起了钱袋子。饱了肚子,就要面子。经济上的富有,说到底,并不代表社会地位的真正拥有。别说走南闯北,闯荡江湖,仅凭身上的几元钱,很难在社会这个大舞台上转悠,就在当地,人家仍把你当一个有钱的普通人看。而如果当了村官,个私业主的面子就有了,不但能经常出入官场,拥有了和当地政府官员交朋结友的通行证,还掌控了当地民众的话语权。“我选村官,不是为钱,全是为了这张脸皮。”为了满足脸皮的需求,这些个私业主在选举中,为面子而博,往往剑走偏锋,敢下大本钱。如果,几个个私企业主同时竞选,那手脚做得势必更加激烈。

  三是宗族势力集团争权夺利助长贿选。

  上阵父子兵,打虎亲兄弟。种田靠力气大,打架讲拳头多。农村里宗族与宗族之间,都希望自己家姓的宗族势力能够左右村里局势,拥有响亮不二的话语权。于是,在选举中,父母子女,老堂老表,三亲六戚,七姑八奶,结帮成派,抱团作战,抬高自我,排斥异己,则就成了常规。如果咱们家族的人在村里掌权,那本族就有了强硬的势力,办事也就非常容易。而宗族之间的争斗,则时常伴随着贿选的影子。

  四是社会涉恶涉黑势力抢权纵容贿选。

  社会涉黑恶势力瞄准村官选举,动机不纯,主要是为了从中渔利,而且还可以将过去的黑色污点漂白。这些人在参选时,无所顾忌,渗透,拉拢,威吓,欺诈,无所不用其极。他们或投其所好,或拉人下水,或抱人上吊,或借机冲击会场,散播种种谣言,打击排斥其他竞选者,干扰正常选举,肆意破坏游戏规则。对此,群众看在眼里,恨在心里,但由于“破辣脚骨”不好惹,善良的人们往往敢怒而不敢言。这种现象虽是少数,但影响和破坏极大。

  五是有关部门不敢严肃查处放纵贿选。

  有关的法律条律明确规定,村级选举一旦发现贿选,经核实,可以立马查处,宣布无效。但真要把已经贿选坐了位置的村官再拿下,实在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按照《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规定,罢免村委会主任或村委会成员,上级党委政府都无权作出任何决定,而必须召开有选举权的村民大会票决,有选举权的村民过半数票决通过,罢免才正式有效。有鉴于此,尽管主管的上一级拥有启动召开村民大会票决罢免贿选村官的权利,但真要实行票决,万一村民偏和政府作对,不投赞成票,没有过半数,罢免没有成功,那最终倒霉的却是作出该决策的当地党委和政府。因此,目前为止,除了全体村民自发主动多次集体上访,强烈要求上级有关部门依法罢免本村贿选村官的特殊个案之外,全国各地,究竟还有谁敢轻易启动罢免程序,依法罢免贿选村官?为什么?原因非常简单,属地的主要领导绝对不会轻易拿当地政府的牌子作抵押,来和贿选搏一搏。如果罢免不成,又惊动媒体,把此事给放大扩散了,那么,不要说当地政府面子丢尽,就连领导的位置是否还再坐得稳,那都是个大大的问号了。说的更难听些,就是接到群众举报,某村出现贿选拉票现象,有关部门也往往以取证难为由,束之高阁,不了了之的。

  有此五个原因,村级选举中的贿选怪胎就有了足够的生存空气和土壤。

中心动态
资源共享
合作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