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三农透视
王茂库等:扩宽农村消费市场还需转变观念
作者:     来源:中国农民合作社研究网     日期:2011-05-31  浏览:61

        近几年,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逐步缩小,农民结余逐年增多,购买力潜能较大。记者从国家统计局齐齐哈尔调查队了解到,2010年全市农村市场实现消费品零售额62.56亿元,比2006年增长1.2倍,年均增长21.6%。但是农村消费市场份额仅占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17.5%,远远低于城镇居民消费水平,有许多条件制约着农村市场的开拓和发展。

  农民收入来源不稳一直困扰着农村居民购买力,靠天吃饭的农业生产存在不稳定因素,使农民不得不谨慎预计未来收益。由于外出农民工文化程度低、专业人才少,相当一部分从事二、三产业的外出农民工只能做一些技术含量低、文化水平要求不高的工作,收入相对较低,且预期不稳。农民收入水平偏低,影响即期消费能力不足,这是释放农村购买潜能最根本的制约因素。

  目前,农村基层供销社基本被个体商业所替代,而个体商业在运输、经营、仓储等方面又存在很大局限性。虽然超市已经进入农村,但商品流通规模小,很难适应社会的需求。与城市商场、超市遍地开花相比,农村商业网点不多,销售品种少,适销对路的工业品供应又不及时,可选择余地少,农民购物很不方便。“油盐酱醋找个体,日常用品赶大集,大件商品到城里”的现象在农村仍很普遍,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农民消费需求的实现。

  长期自给自足的经济模式,养成农民相对保守陈旧的消费观念,许多农民面对现代社会出现了不会消费的现象。至今保留着“盖房、娶亲、过年”为主要的传统消费模式,在婚丧嫁娶时大操大办、大讲排场,过年集中消费,上顿下顿全是鸡、鱼、肉、蛋,平时却舍不得买一斤肉。多数农民在购买商品时只考虑价格,而对商品的品质和安全要求往往局限于直观感觉,有时明知是假冒伪劣商品也同样购买消费,唯一的理由就是价格低廉。

  义务教育“两免一补”为农民带来福音,但非义务教育的支出仍然占未来支出的一大部分,让有些农民家庭不得不节衣缩食。近年推出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让不少农民受益,但过高的医疗费用仍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在养老方面,农村养老还是靠子女、靠土地。由于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不健全,教育、医疗和养老方面的刚性支出,迫使农民必须为自己的养老、医疗、教育和其他无法预期的消费做好一定储备而不敢消费。

中心动态
资源共享
合作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