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数据采集
抱团闯市场打品牌 海口农民专业合作社增至619家
作者:记者 光明;通讯员 杨慧     来源:人民网海南视窗 2011-06-19     日期:2011-06-19  浏览:57

  “分散经营的农民只有联合起来,才能解决一个人办不了、办不好、办了也不合算的事情”,海口市井橄榄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陈英特的一句话,道出了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作用。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农业新型组织,不仅有着不可替代的凝聚力,还是新技术传播应用、品牌打造、设施农业发展、农业结构调整的先行者。记者日前从市农业局了解到,近3年来我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已有619家,直接和间接带动农户占总户数的33%。今年我市将总结推广“大社带小社”经验,引导大的合作社与羊山地区新建合作社挂钩,帮扶带动羊山特色产业带的建设,推进羊山地区产业结构调整。

  一手牵着农民一手连着市场

  说起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好处,海口群绿农民运销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郭义群说,过去自己种辣椒,在海口各市场卖辣椒,卖比种还难。看到本村其他农户的辣椒也卖不出去,他急得快掉泪,后来开始想到帮助农民卖辣椒搞运销。市农业局组织一些运销户代表赴内地考察市场,这次他终于拿到内地订单,但因个人资金不足等原因,当时他只能充当“二传手”。后来,郭义群联合7位有一定实力的农民集资300多万,成立了群绿农民运销专业合作社,专门从事北运瓜菜运销。合作社采取统一放种、统一供苗、统一技术、统一收购等“五统一”带动本村和周边7个村300多户种植。农民只管种植,合作社管销。

  市农业局局长甘运明介绍,目前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在农村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同类农产品的生产经营者或者同类农业生产经营服务的提供者、利用者,自愿联合、民主管理的互助性经济组织。

  合作社的功能不仅在于社员抱团发展,还带动大批农户发展生产。据了解,我市以合作社连接带动农民的方式有三大类,即“直接模式”、“桥梁模式”及“社社联合”模式。

  “直接模式” 以“合作社+农民”形式为主,如海口德江养殖鸽合作社,有31社员参股,并以提供种苗、技术、销售带动220农户养殖。“桥梁模式”合作社,主要是“公司+合作社+农民”形式为主。“社社联合”模式则是以强社带弱社、大社带小社的方式为主,如海口群绿农民运销专业合作社,去冬今春为帮助更多的农民在强降雨灾后恢复冬种瓜菜生产,该合作社以大棚集中育苗、对口收购以及“大社带小社”形式,在本区和跨区带动海口山头仔等16个蔬菜种植合作社、30多个村的农民发展冬季瓜菜,收购北运瓜菜1万多吨。

  农民专业合作社成海口特色农业经济中坚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主要以资金扶持建社、新增农业项目倾斜(养殖小区项目等)、农机补贴购置倾斜、协调信贷支持、贷款财政贴息、培育示范社等措施扶持合作社发展。政府还扶持合作社建设了8座田头冷库,36个养殖小区,社员获得贷款360万元。

  在这些扶持政策推动下,3年来我市农民专业合作社覆盖触角已延伸至养殖、种植、收购运销、农机、休闲农业、花卉、加工等农业各个角落,在区域性特色农业经济发展中起到了中坚作用,打造了一批农产品品牌。如美兰区大致坡镇主要以文昌鸡养殖和瓜菜产销为主,三江镇主要以花卉种植为主,演丰镇主要以咸水鸭和海水养殖为主。全市千亩以上的水果、蔬菜种植合作社16个,畜牧存栏千头以上36个,禽类出栏万只以上13个,营业额300万元以上的56个,纯利润100万元以上的15个。

  甘运明介绍,目前我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处在起步阶段,发展不平衡。管理、市场开发等人才缺乏、资金不足,成为大多数合作社的软肋。今年我市将以新建文昌鸡、和牛、雍羊等养殖项目倾斜、开展示范合作社创建活动,总结推广“大社带小社”经验等为主推手,促进合作社发展。特别是引导大社与羊山新建合作社挂钩,帮扶带动羊山特色产业带的建设,推进羊山地区产业结构调整。

中心动态
资源共享
合作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