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三农透视
人民网强国论坛:“优秀农民工”不是“农民工”?
作者:     来源:中国农民合作社研究网     日期:2011-06-21  浏览:37

  这是一个很奇怪的论断,如果说优秀公务员不是公务员,优秀党员不是党员,那可是会让人口水漫天,饶舌不己的,而至于优秀农民工不是农民工,这一不合理的现象,却可以合理地存在着。

  这样吧,先让我们引出一则事例,再谈谈优秀农民工不是农民工的合理性。

  近日,有网帖曝出吉林省刚刚公布的“优秀农民工”评选名单中,候选人总计30人,其中厂长、经理就有11人,真正是普通一线农民工身份的只有3人。网友质疑,评选“优秀农民工”选出的都是“优秀厂长、经理”。据新华社“中国网事”记者采访,吉林省农民工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相关负责人承认“优秀农民工”中工人比例确实偏少,但他同时认为虽然一些候选人是厂长、经理,但同时也是一线带领工人一起工作的务工人员,也应算“农民工”。《新华网》

  从吉林省政府网上可以获悉,现今,“吉林省有360万农民工”。而作为候选人,只有3个普通一线的农民工符合条件,其挑选比例为120万:1,120万农民工才1人符合优秀标准。

  现在,入围的30个候选人中,农民工有3人,若按照上面 “严格”“苛刻”的“120万:1”的挑选标准,那么,3人几乎可以忽略不计,那么,我们可以轻易得出推论:优秀农民工没有农民工,换句话说,优秀农民工不是农民工。

  得出这一荒谬的结论,只能怪区区推理没有学好,怎么能以简单枚举法得出的数据,去推测最终的结论呢?但是,“120万:1”,“30:3”这些数据,这些悬殊的比例总该没得说了吧?

  现在,让我们切近事实,去看一看这30个候选人中其余27人为何算作“不是农民工的农民工”。

  粗略看去,有10人为厂长和经理,他们为返乡就业的企业负责人。其余17人为车间主任、工程队队长之类有“长”的“农民工”。

  而参评标准却是,“年满18周岁,户籍仍在农村,进城务工或在当地转移就业,从事非农产业的劳动者。另加‘有2年以上外出务工经历’”都可算作农民工。

  那么,这只能怪我们的观念陈旧,农民工都已被提拔,都纷纷返乡做厂长、经理,农民工没有那种吃苦受累的形象了,没有农民工了,优秀农民工当然不会是农民工了。

  可是,不管怎么说,厂长、经理等人的下属,总该有农民工呀?

  是的,对比以上候选人,以及“吉林省有360万农民工”,这一庞大的数字都可以告诉我们:

  在一排排位于一线农民工之前的厂长、经理、主任、队长等等,这些名额,把一线农民工挤得只剩下3个人了。

  于是,厂长、经理、主任、队长等名额,把其他一线农民工的辛酸苦楚,都给代表了,其他受苦受累的,抡大锤,挥砖刀,挑砂石,扛水泥等等做苦力的农民工 ,都面貌一新,他们其他地方展现出来的优秀连同他们的苦累都给隐藏,这就让农民工成为一种尊贵荣耀的表象,优秀成为一个金钱多寡、地位高低的代名,俨然,农民工成为一个个优秀的、会创业的、会领队的、让人称羡的群体。

  既然如此,既然农民工如此优秀,他们的确该表彰,该学习,他们也不会再讨薪了,不需维权了,无需补贴了。

  当地政府希望优秀农民工为厂长经理,这可是一种荣誉,这可是对其作出财政贡献的表彰,他们不希望下苦力的农民工位于优秀之列,这可是执政无能无为的表现,因此,当地希望优秀农民工不是农民工,可事实却是,农民工仍是农民工,不过,他们很难挤进优秀的门槛。因此,到底农民工是不是优秀农民工,这一简单的判断存在与否,还得看看设置的这道门槛有多高,还得看看他们想让哪些人进入。

  如果选举权不在农民工手中,如果让某些人只手操控着评选,那么,优秀农民工,将不得不成为尴尬的事实,竟然真的不是农民工了。

 

 

 

中心动态
资源共享
合作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