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数据采集
重庆农民专业合作社达到10300个 居西部第三位
作者:佚名     来源:重庆商报2011-07-20     日期:2011-07-20  浏览:70

 

  “喂,要5吨茄子呀,好,我马上组织,晚上送到。”昨日早上7点,林进辉接了一个电话后,匆匆忙忙地刨了两口饭,就出去安排菜农们摘茄子去了。

  电话是万州市场打来的。这些天,林进辉都在忙着组织茄子的销售,每天要为菜农们运销出去10多吨。

  “今天的收购价还是每公斤1.8元。”他通知了菜农后,不一会儿,田野上的茄子地里,到处都是摘茄子的农民。

  到中午时分,5吨紫亮亮的无公害茄子就装上了一辆大货车,启程前往万州,天黑之前就能送到万州的批发市场里。

  “我每天都是这样过的。”林进辉告诉记者,自打做了蔬菜购销经纪人以来,他每年要为乡亲们运销上万吨的蔬菜。

  今年52岁的林进辉,是潼南县桂林街道双坝村人,从1981年就开始种蔬菜了,后来承包土地开始了规模种植,如今还当起了经纪人,既卖自己的菜也帮乡亲们卖菜。林进辉还专门投资了200多万元修建了双坝蔬菜交易市场,让村民们和来往的客商有了一个较为固定的交易场所。

  “全县有2100多个蔬菜购销经纪人,同时还有专业营销队伍3000多人。”据潼南县县长罗建极称,他们已经并建立起了专门的销售网络,辐射全国,经他们之手销往全国各地的蔬菜,占到了潼南蔬菜总产量的70%以上,每天还有将近20车蔬菜运往主城销售,市民餐桌上的菜有近三分之一都来自潼南县。

  “我市兴办各种类型的专业合作社,创建各类农产品流通协会、农民经纪人协会,成为农民走向市场、加速发展农村经济的助推器。”市农委主任夏祖相告诉记者,从2007年到2010年,我市合作社数量年均增长率为49.32%,增速名列全国前列。截至去年底,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社达到10300个,数量在西部地区居于第三位。合作范围从传统的种植、养殖扩大到农机、林业、手工编织、农家乐等农村各个产业。

中心动态
资源共享
合作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