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三农透视
央视网:农民工子弟何处安放童年?
作者:     来源:中国农民合作社研究网     日期:2011-08-18  浏览:59

 

  本该享受公办教育,但扛不住制度门槛和收费 国家规定农民工子弟应该平等受教育

  早在2006年,国务院下发的《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就明确要求,输入地政府“以全日制公办中小学为主接收农民工子女入学”,2010年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又再次强调“坚持以输入地政府管理为主、以全日制公办中小学为主,确保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目前为止,北京、上海、杭州等地都已经放开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籍限制,这意味着农民工子弟可以享受同等的入学待遇,能够进入公办中小学接受教育。

  “五证齐全”的门槛将农民工家长拒之门外

  尽管有了放开学籍的指导政策,但是农民工子弟要想进入公立学校读书,仍然步履维艰。《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加强中小学接收借读生管理的通知》规定,农民工子弟要想入读公办校,家长必须要提供包括在京暂住证、在京实际住所居住证明、在京务工就业证明、户口所在地乡镇政府出具的在当地没有监护条件的证明、全家户口簿在内的五份证明文件,之后还要凭借这些去街道办理《来京务工就业农民子女在京中小学生借读证明》才能获得入学资格。这对于许多文化水平不高且生活忙碌的农民工来说无疑是一份大麻烦,况且其中每一份证明的开具都要经历几个月甚至更久。单只一个在京务工就业证明,就将许多没有正式合同的农民工家庭拒之门外了。

 

  在这方面,上海自2008年起降低了农民工子女进入公办学校就读的条件,从原来需要“五证”变为“两证”,即提供父母的农民身份证明、上海市居住证或就业证明就可以入读公办学校。

  各项费用农民工家庭也难以承担

  2006年,北京取消了农民工子弟的“借读费”。自2008年开始,国家开始推行城乡义务教育阶段全免费的政策。到2010年,北京实现了学费、杂费、教科书费用全免的政策,农民工子弟等非京籍学生也可以享受“同城待遇”。但是在具体操作过程中,由被减免项目变身而来的“教辅费”、“赞助费”等费用还是在实际交纳中,种种利益黑幕依然存在。而即便是合理的“营养付餐费”和“校服费”,也不是一个农民工家庭的收入能够轻易负担的。相比之下,上海自2010年起,将以招收农民工住子女为主的小学纳入民办教育管理,市级财政按每人每年1500元给予扶持资金补贴。

中心动态
资源共享
合作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