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特别推荐
重庆:依托专业技术培训 推进生猪养殖发展
作者:     来源:中国农民合作社研究网     日期:2011-09-24  浏览:96

  走进兴龙镇隆盛生猪养殖合作社,一排排整齐高大的现代化猪舍映入眼帘。走进宽敞明亮的猪舍,猪圈干干净净,一头头种猪或悠闲自乐或欢快吃食。

  2008年,兴龙镇围绕县委、县政府的安排部署,通过龙头企业带动、政府扶持、基地支撑、农民参与的模式,大力发展规模养殖业,带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隆盛生猪合作社的成立成为有益的尝试和探索。

  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要 组建生猪专业合作社

  近几年,兴龙镇在镇党委、政府的扶持下,养猪业得到了较大发展,但是,随着品种的改良和养猪规模的不断扩大,农户在猪种引进、饲料采购、生猪销售及饲养技术的掌握等方面出现了许多问题。一些农户在引种时,难以辨别是否是自己需要的种猪;有的农户图价格便宜,上当受骗,购买了假饲料;特别是在生猪销售上,一家一户农户自行就近销售给“猪偏儿”,中间费用高,销售价格低,规模效益没有得到体现。

  为了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提高养猪户的经济效益,兴龙镇黎明居委主任余正泽的带领下,采取 “农户+基地+合作社”的方式,成立了隆盛生猪养殖合作社。该合作社的基地占地面积1500平方米,建设有规模化养猪场2栋。2010年,在农户万元增收实施过程中,该合作社决定进行产业调整,大力发展生猪养殖,经过多方筹集资金,扩建猪舍1栋,面积300平方米,购买种猪2头,能繁母猪50头。年产仔猪2000余头,存栏生猪2000余头,年出栏生猪1700头,实现年产值150万元。周边村社30多户农户在其带动下,也相继开始养殖能繁母猪10头、育肥猪800头。

  开展综合服务,促进社员增收

  该合作社法人代表余正泽告诉记者,随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推进,“养猪为过年,养鸡换点油盐钱”的传统农家散养方式正在逐渐被淘汰,标准化饲养和畜牧科技含量高的现代养殖模式正在兴起。

  合作社以服务社员为宗旨,在科学管理、科技服务上下工夫,在科学管理方面,合作社实施了“四统一”:统一购进良种生猪。该合作社带头人多次走出去、多方联系,为养殖户联系畜牧专家协助到外地购进优质生猪品种。统一配料。在饲料配方上,由专业合作社派专人按照配方比例进行指导,确保饲料合格。统一防疫。为了解除养殖户后顾之忧,该合租社安排专人学习防疫知识,联系镇畜牧站,专门配备了防疫员,每年定时组织防疫。统一技术培训。每年邀请县兽医局、镇畜牧站的兽医专家为养殖户传授生猪养殖知识、防疫知识和现场指导,也分别组织相关人员参与政府组织的农民工和农村远程教育培训等养殖技术培训,也定期到涪陵等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

  专业合作社“领跑”农民致富

  养殖专业合作社的成立,社员有了组织上的依托,社员通过养殖专业合作社参与市场竞争,增强了市场竞争能力,社员在生产中不但得到收入,也随时掌握生猪的市场行情,农户在养殖专业合作社的支持和引导下,大力发展生猪养殖,农户的生猪存栏常年保持600多头,户均实现年收入达到4万元。

  如今,在全市“农户万元增收工程”的富民政策号召下,该合作社计划再扩大饲养规模,进一步完善与农户合作养殖的运行机制、管理机制,与农户签订生猪销售协议,做大做强兴龙镇的生猪产业。该养殖专业合作社的成立,使全镇养殖业、畜牧业产业化有了快速发展和科技水平的提高,加速了当地农户脱贫致富奔小康,为当地相关经济快速发展发挥推动带头作用。

中心动态
资源共享
合作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