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特别推荐
山东: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功能与效益分析---以蒙阴县文友家禽养殖合作社为例
作者:     来源:中国农民合作社研究网     日期:2011-09-24  浏览:446

  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在西方发达国家已成功运行100 多年,但在我国还是个新生事物,无论政府、社会还是农民自身对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认识都有待于进一步深化,尤其是一些基层政府对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功能还不够明确,没有真正认识到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所能带来的各种经济和社会效益,对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能够发挥的作用持怀疑态度,从而在工作中要么是不重视、不支持、不帮扶,任由农民合作经济组织自生自灭,要么是为了应付上级,搞表面工程和数字工程,看起来成立的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数量很多,增长速度很快,但由于缺乏对合作组织发展中的指导和扶持,实际上停止运转和有名无实的也很多。而农民对于加入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能否给自己带来实惠也持观望态度,在加入合作经济组织的积极性上还不是很高。因此有必要从理论上来揭示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功能,并通过现实的成功案例来展示合作经济组织所能创造的巨大效益。本文就是在论证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功能的基础上,以山东蒙阴县文友家禽养殖合作社的成功实践为例,全面分析了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能够取得的实际效益。

  一、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功能分析

       功能即事物所能发挥的作用。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功能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㈠组织功能

       各种类型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作为一种组织载体,能够将众多分散的农民吸纳到一起,从而改变他们在生产生活中单打独斗的状况,形成一个集体去参与外界活动,如在市场上进行购买和销售,或是向政府部门表达自身的利益诉求等。我国于上世纪70 年代末开始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极大地解放了农村生产力的同时,也使广大农民形成了一种原子化的分散格局。随着我国的市场化改革进一步向纵深发展和加入WTO 后全球一体化市场的形成,面对着瞬息万变的国际国内市场,无论在购买生产资料还是销售自产农产品时,一盘散沙的小农都显得孤立无援,只能成为市场价格的被动接受者,抗击市场风险的能力差,市场经济的一个小浪花就有可能将他们彻底淹没。另一方面受封建臣民政治文化影响所导致的对政府、政权、官员的敬畏心理和对自身权利的忽视,使个体的农民不愿或不敢与政府机关面对面,导致自身的利益要求没有相应的渠道进行表达,权益受损时也无力去进行维护。因此农民迫切需要依托一个组织,通过团体的力量去改善自己的生存状况,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正是顺应这一形势和需求而诞生的。通过加入合作组织,农民便获得了集体成员的身份,以后与外界打交道的就是合作组织而不是农民个人。

  ㈡服务功能

       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可以直接为农户的农业生产活动提供产前、产中和产后的一条龙服务,这是合作组织的最主要功能,也是合作组织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只有当合作经济组织能够切实为其成员提供优质服务,从而增进成员个人利益时,新成员才会选择加入,老成员也才会继续留下来。在产前,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可以为成员统一购进种子、化肥、农药、饲料等投入品,通过规模交易帮助成员降低购买成本,同时保证产品质量;在产中,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科技能人、专业技术人员或科研合作单位可以为成员提供技术咨询、技术指导和技术培训等,及时解决成员在种植、养殖等生产过程中遇到的各种技术难题,从而帮助农民提高劳动生产率和产品质量;在产后,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可以通过对成员生产的农副产品的初级加工或深加工实现产品增值,组织成员因此获得相应的增值利润。当然除了上述产前、产中和产后的基本服务功能以外,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服务内容也可以扩展至更广泛的领域,如维权服务、文化服务、信息服务以及社会保障服务等。总之,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服务项目越多,服务质量越好,对农民的吸引力就越强,发展的后劲也就越足。

  二、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效益分析

       效益即事物的功能作用发挥的结果。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所取得的效益可分为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两大方面,以下结合蒙阴县文友家禽养殖合作社的成功实践对此进行分析。

  ㈠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经济效益

  第一,增加了农民收入。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经济效益首先表现在成本的节约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上,反映在农民身上,就是直接增加了农民的收入,这一点最能体现出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价值,也是组织能否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在加入合作经济组织之前,农民是以个人身份参与市场的自由竞争,这势必要付出极大的成本,如果合作行为能为农民带来更多的“合作剩余”,即与作者通过合作得到的扣除成本后的纯收益与不合作或有竞争情况下得到的扣除竞争成本后的纯收益之间的差额,理性的“经济人”出于对自利主义的追求,必定会选择继续合作.根据新制度经济学理论,市场经济条件下商品总成本构成为转型成本和交易成本(或称交易费用)。其中转型成本具体由三部分组成:劳动消耗、流动资本消耗和固定资本消耗,而交易成本则包括信息的搜寻、发布、讨价还价、谈判、签约、监督、合约执行和违约等带来的一切成本。同样,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农产品总成本构成也应该包括农产品的生产成本和交易成本两部分。

  对于这两部分成本来讲,合作行为下的集体行动和规模效应都使得它们明显低于农民个人行为下所付出的成本。比如农业机械等固定资产的购买和使用上,集体购买可以大大降低购买成本,规模经营可使农机在时间和空间上得到最充分的利用,这就减少了单位产品上固定资本的消耗。而就交易成本来讲,合作经济组织最能体现出它相比农民个人交易的优越性,我国出现的农产品“卖难”现象就主要是由于单个农民支付不起较高的信息、讨价还价等交易成本。另外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为成员提供的技术培训和技术指导,使得新科技、新技术得以在生产中加以应用,从而能大大提高劳动生产率和改善产品质量,也促使成员的收入有所提高。

  以“文友”家禽养殖合作社为例,在节约成本上,合作社通过与江苏省海门市裕达种禽有限公司签订每年480 万只的鸡苗采购合同,以每只低于市场价2 角钱的价格供应给社员,为社员节省鸡苗钱近百万元;通过与临沂市布恩饲料有限公司和六和集团平邑分公司签订2 万吨饲料合同,争取到低于市场15%的价格,为社员每年节省饲料钱300 多万元;通过与河北冀中药业有限公司签订合同,每年为社员节省药品钱40 多万元。在提高劳动生产率上,合作社通过聘请技术顾问以及雇用专门的技术人员深入养殖户进行指导和示范,帮助社员提高养鸡成活率,使得全社社员的养鸡成活率都在96%以上,每年可为社员增收百万余元,许多农民因此摆脱贫困走上小康。

  第二,促进了农业产业化和农村经济发展。农业产业化的基本特征是市场化、区域化、专业化、规模化、一体化、集约化、社会化和企业化。首先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虽然对内以服务成员为宗旨,但对外是以营利为目的的法人,其资源配置、生产要素组合、生产资料和产品购销等都必须依靠市场机制进行配置和实现,因此生产经营活动必定以国际国内市场为导向,同时生产经营管理企业化运作,注重成本效益;其次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本就是同类农产品的生产经营者聚合起来的组织,在发展过程中通过其示范、带动和辐射作用,结果往往是整个乡镇甚至县市的农民都被吸引进来,形成产品的区域化生产。

  第三,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通过统一采购、统一加工、统一销售。既实现了规模化生产经营,又使产品的生产、加工、销售、服务实现专业化。

  第四,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统一为成员购买生产投入品。

  用统一的规范和标准指导成员的生产过程以及统一组织对外销售,从而将农业的产前、产中、产后环节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龙”型产业链,实现一体化经营和农业资源要素的集约使用;第五,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通过其社会化的服务体系,对一体化的各组成部分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的信息、技术、资金、物资、经营、管理等的全程服务,促进各生产经营要素直接、紧密、有效的结合和运行。因此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是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主要途径,一个地方常常因为合作经济组织的作用,主导产业、特色产业得以形成,有效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文友”家禽养殖合作社在2004 年成立之初,就建立了如企业般的严格的管理制度,召开成员大会,选举产生了理事会、监事会,制定了社员章程。理事会具体负责经营管理工作,监事会对理事会的工作进行监督,社员代表大会有权选举、罢免理事会、监事会成员,理事会和监事会定期向社员代表大会汇报工作,重大事项须经社员代表大会审查通过。合作社还聘请了两位财会人员做会计和现金出纳,认真做好会计账务,并把全社的往来资金,社员养殖、销售、赢利情况,鸡苗引进与成鸡销售时间,饲料与药品的使用情况等录入微机,实行微机化管理。同时,围绕肉鸡的产供销各个环节,实行“四统一”服务,即统一供苗,由合作社统一从正规大厂引进优质种苗,供应社员;统一供料,合作社统一从临沂富达、六合集团等饲料厂家购进饲料,分发给各养殖户使用;统一疫病防治,由合作社专业技术人员深入养殖大棚,为养殖户提供疫病防治服务;统一成鸡销售,不管是市场鸡,还是保价鸡,由合作社统一外销,防止社员个人盲目销售导致经济损失。同时按照合作组织的运作模式,把全社所有养殖大户横向联合,形成一个利益共同体,并与公司纵向联合、签订合同,规范和制约双方的责、权、利,共同抵御市场风险。合作社市场化的运作、企业化的管理、专业化的服务、规模化的经营不仅使合作社自身实现了快速发展,也带动了当地及周边地区农民加入到养殖行业。目前,合作社已发展社员360 多户,涉及蒙阴县11 个乡镇及周边平邑、费县、新泰等县市,产业化经营效果日渐显现。

  ㈡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社会效益

  在我国,“农民真苦、农村真穷、农业真危险”已是大家的共识,因此“三农”问题成为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主要工作任务,解决好“三农”问题,才能使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继续深化下去,才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在这样的特殊背景下,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更凸显出它的重要意义。作为一种兼顾公平与效率的组织,合作组织的发展不仅能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也有助于缓解“三农”问题,显示出显着地社会效益。

  第一,提升农民的科技和文化素质。首先农民普遍受教育程度低,接受和掌握新科技知识的能力有限,在农业生产活动中往往沿袭过去的经验,靠天吃饭。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在其发展过程中,为了提高劳动生产率,改善产品质量,增强市场竞争力,经常通过各种渠道以各种形式对成员进行新技术、新知识的传授,如现场示范、入户指导、集中培训等,农民借此以较直观的方式学习到先进的农业科学技术,科学素质得到提升,农业科技也由此在农村得到推广和应用,实现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其次农民文化素质偏低,体现在权利意识、民主意识、规则意识、契约意识、合作意识、责任意识、变革意识等的缺乏,然而这正是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所必须的思想条件。因为农民的思想状况和意识情态对以“人的结合而非资本结合”为内在规定性的合作社组织培育和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3].所以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可以倒逼式的加速农民树立起上述意识,因为当农民看到少部分人真的从合作组织中得到好处后,也会试着加入到组织中,并按照组织的规则和制度履行各种义务,以期享受组织带来的经济利益上的实惠。在组织内部合作文化的熏陶下和组织提供的经济利益的诱导下,规则意识、责任意识、合作意识等就逐渐内化到成员心中,原本是不得已而为之的行为变成了一种自觉行为。

  “文友”家禽养殖合作社为解决养殖户在疫病防治中的困难,聘请了中国畜牧兽医学会禽病学分会理事长、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研究员周蛟教授作特邀技术顾问。同时多次邀请国内知名畜禽专家为社员授课培训,并有两名专业技术员常驻合作社,经常深入养殖户做技术指导和养殖示范,将养殖技术传播到众多农户家庭。除了专业技术上的培训,文友合作社还组织社员进行合作社理论知识的学习,并接受了工和国际的合作社理论培训。合作社还组织社员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十七大的报告精神,要求社员认真做笔记,号召社员晚上收看新闻联播和农业致富信息节目。通过这些活动,社员们不仅对合作社有了更清晰的认识,而且合作意识、契约意识、责任意识、民主意识也得到了强化,同时对国家的有关“三农”政策也多了些了解,综合文化素质大大提升。

  第二,架起政府、企业与农民沟通的桥梁。梁启超曾在《国家思想变迁异同论》中指出:中国旧思想“无公法、私法之别。国家对于人民,有权利而无义务;人民对于国家,有义务而无权利”

  只享受权利和只履行义务造成的必定是两个不对等的主体,政府与农民这种不平等的地位又导致在双方的互动中农民必定处于弱势,如果是农民个人面对政府,则更显得单薄无力,因此,对于自己的利益需求就很难由农民自己去向政府进行表达,再加上可能要付出的时间、精力、金钱等高昂的成本,农民只能选择沉默,当正当的利益需求长期隐埋在心里,说不定什么时候就会一触即发的爆发出来;另一方面政府在面对众多分散的农民时,也很难与他们进行沟通,所以政府也缺乏渠道去了解农民的意愿和需求,政府的政策也不容易向农民进行宣传。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凭借自己的组织优势,可以发挥中介功能,在政府与农民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代表农民与政府谈判,向政府反映农民的愿望,同时政府的政策通过合作组织作用到广大农民。再从企业角度看,农业企业主要进行农业生产资料的供应和农副产品的加工、仓储、运输和销售等,要经常从农民手里收购产品或向农民出售种子、化肥等,若直接和一家一户进行交易,信息、谈判、时间等交易成本必定很高,农民也很容易在交易中被压价,如果通过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尽管面对的只是一个组织,但联系的却是其后几十、几百户农民,交易成本大大缩减,交易中出现问题时,无论是农民还是企业利益受损,都可以由合作组织和企业按照双方的正式契约来加以解决。

  “文友”家禽养殖合作社在其发展中很好的发挥了政府、企业与农民间的桥梁纽带作用。合作社通过组织社员学习讨论将政府的农业政策、富农信息传递给农民,政府通过对合作社的指导和扶持将党的富民政策落实到农村,并通过合作社了解农民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如国家农业部和县农资局都曾对合作社提供过资金支持,帮助合作社实现较快发展,以带动当地农民致富奔小康。另外合作社与江苏海门裕达种禽公司、临沂布恩饲料公司、河北冀中药业公司等签订合同,从它们那里购进鸡苗、饲料和防疫药品,并与六和集团、正邦集团合作,将农户养殖的成品鸡销售给它们。这样农民只管养鸡,企业也只需按照合同与合作社打交道,但双方的利益都能得以实现。

  第三,促进农村地区的和谐与稳定。农村稳,天下稳;农村乱,天下乱。农村地区的和谐与稳定关系到整个社会的和谐与稳定,然而,农村经济发展落后、社会保障欠缺、与城市贫富差距不断扩大的现状却又是不争的事实,这无疑增加了农村不稳定的因素,成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潜在威胁。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能有效改善这一状况,促进农村地区的和谐与稳定。首先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能带领农民致富,使农民收入不断增加,因此可以缓解城乡贫富差距过大导致的农民失衡心理,避免出现一些过激行为引起社会的不安定;其次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通过不断提高农民的知识水平和文化素养,可以推进农村的民主化和现代化进程;三是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避免了农民之间的无序竞争和互相残杀,有利于维护市场竞争秩序,同时也避免了单个农民因无力抗击市场风险而出现利益受损,减少了农民因此报复社会的机会;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可以作为农民利益的代言人,为农民提供利益表达和利益维护的组织渠道,减少了农民无组织的行为,有助于社会稳定;第五,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能为成员提供社会保障服务,弥补农村基本公共服务的不足,促进农村地区和谐发展。

  “文友”家禽养殖合作社在其发展中,除了帮助农民实现增收致富外,还为农民提供了许多社会保障性的服务,如教育、医疗、养老服务,所需费用从合作社的盈余中支出。具体的盈余分配做法是。一是盈余的13%作为合作社的公积金,用于合作社运转费用;二是盈余的8%作为公益金;三是盈余的79%作为社员的专项基金,记入社员的个人帐户,用做医疗、教育和养老的保障金。其中社员积累的教育基金直接用于社员家庭中学龄儿童的学杂费支出,积累的医疗基金则直接用于医疗费用。合作社拥有自己的医疗站,社员可在医疗站购买到平价药品,看病则不收任何费用,外出看病时的就医消费,可从个人基金帐户上支付,账户余额不够且家庭经济困难者,还可以得到合作社里其他社员或全体社员的联合扶助。据合作社2008 年的统计报表显示,加入合作社的360 户养殖农户中,接受到合作社提供的子女教育经费的农户有120 户,助学费用总计56182.0 元,占当年累计的医疗、教育、养老基金93744.0 元中的52.6%.同时社员中还有一人被面试录取到山东省高等农科院校学习。合作社还规划筹建老年公寓,并为拥有养老基金的社员提供养老服务,同时拥有养老基金帐户的老年人还可以按照国家标准从合作社支取养老费。此外,合作社已建成了隶属于合作社的首家村级幼儿园。合作社社员的学龄前儿童可直接免费享受幼儿教育,同时作为村里唯一的幼儿园,非社员家庭在缴纳每月50 元的费用后也可入园就读。为丰富农户的业余文化生活,合作社还组建了秧歌队,组织各种形式的文体活动。在为本社社员提供经济资助和社会保障服务外,合作社也通过多方筹资,不定期走访慰问本村贫困户和五保老人,并拿出一定资金资助特困生。文友合作社的所作所为,不仅赢得了养殖户的高度信任,提高了自己的声誉,而且明显改善了当地农民的经济文化生活条件,促进了农民之间的互助、互信,使村民关系更加和谐。

  参考文献:

  1.黄少安。经济学研究重心的转移与“合作”经济学的构想---对创建“中国经济学”的思考[J].山东大学产权研究所,2000,⑸。

  2.临沂农业信息网.http://www.lyny.gov.cn/index.php?c=MTQ=&type1=47&sendId=3515。

  3.赵泉民。 农民的公民意识与中国乡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J].社会科学,2010,(8)。

中心动态
资源共享
合作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