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特别推荐
陈海龙:农民专业合作社成功的三大要素
作者:     来源:中国农民合作社研究网     日期:2011-10-06  浏览:363

  原题名:《从哈尔滨欣跃三莓果业专业合作社的十年历程看农民专业合作社成功的三大要素》

  哈尔滨欣跃三莓果业专业合作社,是以宾县职教中心学校为依托,因农职教学校为农村经济发展服务的需要,由为农服务办公室专业课教师牵头,在宾县组织起来的第一个现代农民专业合作社。

  一、10年历程

  这个合作社,从1999年引进黑加仑孕育合作社开始,2002年成立黑加仑合作社,2007年在工商局登记时更名为哈尔滨欣跃三莓果业专业合作社,到2008年底已经有10年历程。

  1、 合作社的起源

  欣跃合作社起源于宾县职教中心为“为三农”服务的工作需要。1998年秋,黑龙江省政府在宾县召开“农村职业教育学校为农村经济建设服务现场会”,宾县职教中心总结的“一头联高校、一头联企业、一头联农户”的服务方式,在会上作了发言。其中联农户的方式是已经组建起的“宾县农村专业产业协会”,提出的发展目标是把农民组织起来成立合作社。

  2、合作社的组织基础

  宾县职教中自1995年成立,到1999年的4年时间里,培训了1000多名在职村干部;培养了800多名中专学历的村后备干部;培训了200多名农村中小学农职教师资;办各种专业短期培训班近20期,培训5000多人次。1995年秋,组织成立了600人参加的“宾县回乡知识青年联合会”;1998秋,组织成立了“宾县农村专业产业协会”;2000年成立了合作社预备组织“宾县特色农业研究会”。2001年3月份,组织召开了有县农委主任、部分乡镇主管农业领导、部分村干部和优秀毕业生代表参加的《宾县农业产销合作社成立宣言》研讨会。

  3、创办合作社的原动力

  创办合作社的原动力,来自开展农民教育的需要。宾县教委开展“燎原之冬”活动时,总结的“引进、实验、示范、培训、推广、服务一条龙”的“全程培训”经验,提供了组织合作社的动力。“全程培训”的经验,曾两次在全国教育工作会上发言。因为只有建立农民专业产业组织,才能实现对农民的“全程培训”,所以,为了更好的开展“全程培训”,农民教育工作者才产生倡导合作社想法,成为创办合作社的原动力。

  4、合作社创办的条件

  1998年秋,与东农园艺学院建立联系,得到高庆玉、睢微两位专家的建议和指导,并得到园艺学院提供的黑加仑优良种苗,建了50亩实验、示范、实训基地。2000年开始在全县7个乡镇推广栽植,3年间全县黑加仑面积发展到720亩,发展黑加仑的农户已有43户,这是创办黑加仑合作社的客观条件。因黑加仑市场属于寡头垄断市场,宾县没有厂家收购,所以没有人组织的统一销售,农民就不敢栽黑加仑。建立黑加仑生产者组织是发展黑加仑产业的客观需要。

  5、合作社的诞生

  2001年3月份召开的《宾县农业产销合作社成立宣言》研讨会,本意是与会者如果赞同,就选择适当时机宣布成立。但是,与会者一致认为条件不成熟,不同意马上成立。这种情况下,合作社还能不能办了?怎么办?办个什么样的合作社?带着这样的困惑,找到东农经贸学院农业合作理论专家郭翔宇院长。郭院长讲的“合作社要在农民自愿、自发基础上,从基层做起,从一个专业做起,从小做起,由下往上逐步联合”的组建思路。改变了我们原来设想的“先成立全县规模的合作社领导班子,再由这个班子组织下面合作社”,这种“由上往下”不切实际的组建思路。此后,我们选择黑加仑一个专业,于2002年7月24日,召开了“宾县黑加仑合作社”成立大会。

  6、合作社艰难的历程

  合作社成立的第二年,国际上黑加仑市场开始不好,第三年产果高峰,总产超过130吨,社员本以为能获得个丰收年,可是,黑加仑市场价有2000年的每斤2.4元下降到0.6元,厂家无力兑现每斤1元的最低到护价合同。就在这时,我们得到哈尔滨高泰公司的同情和援助。公司帮助我们把果运到沈阳冷库速冻,并无偿提供果筐,垫付全部运费、冷冻费。在果没卖出去的情况下,公司按我们与尚志签合同的每斤1元的保护价给合作社付了果款,每斤高出市场价0.4元。

  有了这次公司在合作社危难时刻的鼎力搭救,合作社与公司建立了密切关系。公司委托合作社为其发展原料基地,并确立了“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农业产业化发展模式。合作社与公司采取“垄断嵌入式”的合作方式,合作社的产品全部交由公司销售,公司在宾县发展原料基地完全交由合作社落实和管理。

  为了项目落实和合作社的发展壮大,2005年8月21日,召开了有135人参加的合作社社员代表大会。当时已栽黑加仑和红树莓的农户已有238户。大会开得隆重而热烈,合作社似乎到了辉煌之日,遗憾的是,这次会后的第72天,公司收回已发展近1000亩地红树莓的管理权,合作社与公司的合作关系也同时解除。

  2006年,是合作社最艰难的一年,也是合作社最高兴的一年。10月31日,全国人大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有了法的指引和保护,我们把“联企业”改为“连市场”。2006年12月,在国家申请注册了酒、饮料、罐头等三类“欣跃”商标;2007年,委托厂家加工少量黑加仑、红树莓罐头,投放市场试销;2008年,继续委托厂家加工部分罐头,同时请东农果品专家研制三莓果为原料的饮料、果酱、果冻、果酒、果醋等加工新技术,以及鲜果保鲜新技术,并开始筹建“欣跃三莓果品加工厂”,开始向产、加、销一体化经营的方向迈步。

  现在,合作社有交纳入社股金的成员79人,已栽树的准社员64人。正式成员中农民成员69人,占87.3%;非农民成员10人,占12.7%。农民成员分布在宾县4个乡镇的10个村。10名非农民成员中有7名教育工作者,3名国家干部。

  二、合作社成功的三个必要因素

  哈尔滨欣跃三莓果业专业合作社是一个符合《合作社法》所要求的,比较正轨的农民专业合作社,但还不能说是一个成功的合作社。如果把成功的合作社界定是一个产、加、销一体化经营的经济实体,这个合作社具备了一些成功的条件。剖析这个合作社的10年历程,可以总结出农民专业合作社成功的三个必要因素。

  (一)有一个乃至多个,能使成员增加经济收入的专业生产经营项目,是农民专业合作社成功的先决条件

  我们在黑加仑合作社成立以前组建的“联合会”、“协会”、“研究会”初衷都是组织起一个合作经济组织,使分散生产的农户联合起来。然而,不能解决农民生产过程中的实际问题,进一步说,不能使加入者增加经济收入,所以都没有运作起来,甚至有的宣布成立之日就是解散之时。1998年组织专业协会,当时市场大米价很低,有农民问:“参加协会能给我卖大米吗?”可见,这位农民所需要的,是一个能把他的大米卖上好价钱的组织。“能卖大米吗?”“能让我增加收入吗?”一直是我们组织合作社过程中首先考虑的问题。

  我们知道,合作社使农民增加经济收入的基本途径,是在生产经营过程中,通过直接购买生产资料,节省中间商的费用;通过提高农产品的产量、产品品质增值;通过对农产品进行初、深加工,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通过把农产品直接向市场销售,乃至销售到终端客户,获得销售利润。我们认识到,一个专业合作社,在所从事的专业生产的产业链中,只有经营一个乃至全部环节的经营活动,并通过经营活动,使农产品的利润最大化,实现入社成员增加经济收入,解决一家一户做不到做不好的事,才是合作社成功的先决条件,这样的合作社才有存在的价值。

  基于这种认识,黑加仑合作社建社之初,就确定了“统一生产计划,统一购买必要的生产资料,统一生产技术,统一产品质量标准,统一加工销售”的五个统一的经营方式。合作社统一购买种苗,统一销售社员繁育的苗木,统一销售黑加仑果。每个环节都是使社员不同程度的地增加了收入。因此,黑加仑合作社几经市场风险而没有垮台。合作社的果品加工厂建成,不仅可极大提高果农的收入,而且,还可极大提高合作社抗风险能力,合作社前进的步伐将会更加坚实。

  (二)有一个志同道合,志愿为合作社做奉献的领导者群体,是合作社成功的关键

  办社10年历程是使我们体会到:合作社成败的关键在领导,而合作社领导者的领导任务,是带领、率领,引导、指导农民的专业生产和经营活动,而不是指示和管理农民的干部。合作社的领导现象体现在合作社的所有活动中,合作社的所有活动也都需要有人来领导,并且,这个领导人同时必须是本专业的生产者。所以,一个成功的合作社,必须有一个在本专业生产者中产生的领导者群体,这是一个合作社成功的关键。

  当年的宾县黑加仑研究会,曾于2001年,在全县7个乡镇的20个自然屯布点发展黑加仑,2003年仅有5个自然屯形成规模。2000年,光恩乡于得水屯的农民夏庆柱,年初用320元钱买了800枝萌条,用地半亩。秋后,除了自己定植5亩地之外,所繁苗木又买了2400元,夏庆柱用事实带动领导了这个屯,因此,他也成了这个区域的负责人。2001年,这个屯7户农民用地6亩,繁殖黑加仑苗18万株,卖了7.8万元,轰动了整个光恩乡。第二年,这个屯的农民王鹤山创造了亩产2600斤的高产纪录,这个纪录领导了这个地区的黑加仑生产。这个屯栽植黑加仑由7户发展为19户,占全屯总户数的65%。与这个屯相比,同时发展的其他屯就大不一样,先后有13个屯因低产低效而消逝。合作社发展红树莓的情形也是这样,有好的带头人就发展起来,反之,就发展不起来。

  宾县职教中心原为农服务办公室,所以能组织并领导起黑加仑合作社,就是因为建有“试验、实验、示范、实训基地”,农民对新项目、新技术亲眼所见,用实地、实训的方式,教育、带动了一些农户发展起黑加仑生产。正在发展的红树莓,也是因为有了基地的带动,才得到发展。

  由此可见,农民专业合作社这个生产经营者组织好比是一支队伍,领导者就是这一路同行者中走在最前面的人。这个人能够带领大家,不是靠喊口号,不是靠下命令,而是靠示范作用使大家跟着走。

  (三)建立并执行一套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适宜本合作社的实际,切实可行的基本制度,是合作社成功的保证

  《合作社法》第十四条关于农民专业合作社成员的规定,给我们社插上了腾飞的翅膀。谁来倡导,组织,领导合作社?是我们长期困惑的一个问题。一头狮子带领一群绵羊战胜一只绵羊带领一群狮子的寓言故事,说明带头人的决定作用。一个农民是一只绵羊,全是农民组织起来的合作社是一群绵羊。率领这群绵羊的狮子怎样产生?《合作社法》中规定:农民专业合作社可以有不超20%的非农民身份的人加入。这项制度的规定,为高素质的人参与合作社,领导合作社敞开了大门。

  《合作社法》颁布以后,我们吸收了3名国家在职干部,7名教育工作者,其中有专家、博士、教授。因为有了这些高素质的人加入合作社队伍,我们才有了这两年委托加工、产品市场销售,有了产、加、销一体化经营的雏形。

  欣跃三莓果业专业合作社除了执行《合作社》所规定的制度外,还根据合作社法的原则制定了两个基本制度。一个是股金制度,另一个是分配制度。

  合作社实行4种股金制度:一是,社员等股每户100元的身份股,列入公积金成为合作社发展基金;二是,每个成员100元起购,最多不超总额20%的原始股;三是,不受数额和是否是合作社成员的限制,入退自由的自由股;四是,合作社成员的原料股。

  合作社分配制度:合作社统一销售鲜果,合作社只收3%-6%的服务费,不产生利润;合作社加工产品销售后形成的利润分配,5%公积金;5%公益金;10%风险基金;10%奖励基金;70%按成员与合作社(加工厂)交易额(原料股)+原始股+自由股总额的比例返还。

  这两个基本制度凝聚了全体社员,吸引了众多农户,也使许多社外人士是对合作社产生浓厚兴趣。从2000年到现在,社员生产的果没有一斤外流,都交由合作社统一销售。2007年,第一次加工黑加仑罐头,多数社员对是否赔钱担心,不肯用原料入股,敢承担风险的社员拿出现金入原始股,合作社用这笔钱付了原料款。结果,加工罐头不但没赔钱,而且分红达股金的20%。2008年加工入股的原料,是按社员产果比例吸收,没有一个不同意入股的。

  2006年,合作社申请注册商标,所用的钱就是合作社吸收的第一笔自由股股金。2007年加工罐头投资,吸收了3.4万元原始股股金。2008年筹建加工厂及扩大生产规模需增加资金投入,原计划吸收部分自由股,没想到原始股就足够了。到2008年底,缴纳入社股金的成员79户,已经栽了黑加仑、红树莓、黑莓但没缴纳股金的准社员还有60多户。

  哈尔滨欣跃三莓果业专业合作社,从成立黑加仑合作社开始到现在已有8年历程。8年前的想法是搞一个合作社试验,现在仍处于实验过程中。合作社虽然具备了成功的必要因素,但是还没有做大,也没有做强,主要原因是还缺少一些重要因素。其中,产品市场和市场开发,启动资金和原始资本积累两个重要因素属于缺项。尽管我们到达成功的路还很长,但是有《合作社法》的保护和指引,有东北农业大学多位专家学者的指导和参与,有政府的关爱和扶持,合作社一定会成功。

中心动态
资源共享
合作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