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时节,却不见半点萧然秋意。放眼望去,连片万亩的山坡缓缓起伏,一排排茶树依然是碧绿可人,茶丛间,一群活泼的村姑们正在辛勤劳作。
种茶大户沈恩洪告诉记者:漳平市南洋乡茶农种茶积极性持续高涨,2010年实现加工总产值4.07亿元,人均单项纯收入4950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82%。而今年截至9月底,全乡又新植水仙茶面积达2500多亩。
早在几年之前,记者曾采访过一度红火的南洋茶出现“卖难”的新闻。如今南洋乡茶农新植茶叶积极性为何高涨?
昔日:各自为战,一盘散沙
南洋乡土壤肥沃,宜茶环境得天独厚,非常适宜水仙茶种植。进入21世纪茶叶市场渐渐活跃起来,茶农种茶积极性高涨,老茶园得到垦复,新茶园不断扩大。2007年全乡拥有茶园面积2.08万亩,年产毛茶1365吨,全乡80%以上的农户都有种茶、制茶。
然而,茶叶种植并没有给村民带来财富。老茶园多,管理粗放,制茶技术落后,生产的茶叶知名度不高,价格低。同时,各茶农之间相互交流少。即使个别茶农加工出质量上乘的茶叶,由于量少,也常常被外地茶商以低价收购,严重制约着水仙茶产业的发展。
2007年,由于市场不景气,加上生产的茶叶质量普遍不高,又没有一个收购茶叶的机构,水仙茶销售低迷。“家庭作坊制作的水仙茶不能适应消费者需求,有的茶农卖茶连工钱都赔进去了,很多茶农家里堆满了滞销的茶叶。”该乡北寮村农民技师邓长寿回忆说。
而此时,安溪、华安等茶叶生产发达地区价格却连连上扬,售价高出水仙茶好几倍。
南洋乡茶叶发展的出路在哪?
如今:潜心探索,抱团作业
为何一度遭受“卖难”的南洋茶农又兴起了新植茶树的热情?正在茶山定植的二女户林新章高兴地答道:“因为加入茶叶专业合作社后,增收有了保障,积极性就提高了!”他说,加入合作社后,不用为不懂制茶技术、没有外销渠道而发愁。因此,今年他联合林新金、潘永金一起种茶30亩。专业合作社还给他们送来扶助金,帮忙联系贷款。
林新章所说的合作社成立于2008年9月,是漳平市成立的首家茶叶农民专业合作社。南洋乡如今已成立茶叶合作社12家。
2007年底,漳平市水仙茶行业协会、南仙茶叶公司等部门邀请在外乡贤、茶商和当地制茶能手共同探讨“漳平水仙”茶产业发展对策,最终达成一致,“抱团作业”,实现标准化生产。
2008年,种茶能手王淼贵、沈恩洪等人倡议成立茶叶专业合作社,但开始只有少数茶农响应。大家担心加入合作社会增加费用,而且自产自销惯了,对合作社这种新生事物弄不懂,也没信心。在村干部和一些有识之士的耐心说服、积极动员下,茶农们慢慢地打消了疑虑,愿意入社的茶农从30多人发展到现在的150多人。2008年9月,南洋乡茶叶专业合作社经工商注册登记,正式挂牌成立。茶农入社不收分文,只以茶山入股,便可成为该社社员。北寮村种茶能手王淼贵被社员一致推选为南洋乡茶叶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合作社实行统一农资供应、统一质量标准、统一技术规程、统一商标标志、统一外形包装的“五统一”管理机制。
合作社组织开展技术培训、技术交流和咨询等服务,引进开发新品种、新技术,提高茶农生产技术水平。从成立至今,合作社已组织六批次近300名茶农到安溪、宁德、武夷山等地参观学习,邀请福建农林大学、福建农科院等院校的教授、专家前来授课,现场指导茶叶生产。去年,合作社还专门从宁德请来师傅,现场指导培训红茶制作工艺,改变了“漳平水仙”茶品单一的局面。四年多来合作社共举办茶叶无公害栽培、水仙茶制作、叶面施肥等技术培训班23期,累计受训人数达1800余人次,建立科技示范户120户、核心农户18户。每年在该乡都举办茶王赛、斗茶赛,茶农们热情高涨,踊跃参与。同时积极参加各级举办的茶博会、鉴评会,2008年以来,“漳平水仙”共获得北京、上海等地举办的茶博会金奖15个。
今后:科学谋划,整合升级
合作社一成立,南洋乡就紧紧盯住当地茶山普遍缺水、交通不便、低产茶园比例大等问题,积极争取现代茶业发展项目、茶园绿色防控等项目和资金,并发动社员自筹配套,共投入资金2345万元改造中低产茶园4000亩,安装引水管网18公里,建设节水喷灌工程500亩、茶园环山公路22.7公里,建设蓄水池60个,茶山安装太阳能灭虫灯、释放捕食螨1000亩,建设标准化绿色生产基地5600亩。茶产业的标准化、生态化建设,为漳平市成功创建全国绿色食品原料(茶叶)标准化生产基地,顺利完成国家级漳平水仙茶标准化示范区项目实施,成功申报“中国名茶之乡”、“全国重点产茶县”、“福建省十大产茶大县”等荣誉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以前我加工的水仙茶每公斤最多只能卖到120元,加入合作社以后,添置了先进制茶设备,优化制茶条件,提高制茶工艺水平,去年水仙茶卖到每公斤200元。”南洋村入社已3年的潘永金提及合作社时赞不绝口。
“水仙茶新制法可增加经济收入,是一种值得推广的制茶模式。”日前,漳平市南洋乡举办茶叶技术培训班,乡农技员吴雪萍正在对农户点题的“水仙茶新制法”作讲解。南洋茶叶合作社创新培训方式,采用农民点题、政府组织、专家授课、跟踪服务的模式。该乡根据群众需要,开设了茶苗扦插技术,水稻配方施肥,茶叶栽培与制作、茶叶叶面施肥,病虫害防治等近10门课程,培训方式采用主动式教学,农民可现场提问,专家面对面教学。去年,茶农邓新兴等人专门点了“水仙茶新制法红茶制作”一课,在专家的帮助下,使水仙茶突破了单一传统做法,推出了水仙茶“红茶”,成功打进市场,邓新兴制作的这一水仙茶新品去年一年就卖了近2万元。
合作社还积极寻求产销合作伙伴,实行订单生产,保护价收购,降低市场风险。2009年以来,合作社先后与漳平市九鹏茶叶有限公司、广州捷源茶业贸易有限公司签订合同,把南洋乡生态茶园作为公司原材料供应基地。到今年9月,合作社已初步形成了以当地交易市场为中心,辐射广西、北京、云南、济南、长沙等地区的市场销售网络。“今后,我们将依托龙头企业、示范性茶厂,建立"龙头企业或示范茶厂+合作社"组织形式,走合作社生产鲜叶,龙头企业或示范茶厂负责加工、营销的路子,把"漳平水仙"推向省外,"走上"超市。”沈恩洪满怀信心地设想合作社的发展。
-
“中国农村改革40年:农民合作社发展的理论与实践”学术研讨会暨第六届“中国合作经济中青年学者工作坊”在杭州顺利召开08-23
-
中心主任徐旭初教授带队赴山东调研07-27
-
值得推荐阅读的农民合作社研究论著(2007-2016)07-23
-
2017年值得推荐阅读的农民合作社研究论著07-23
-
“中国农村改革40年:农民合作社发展的理论与实践”学术研讨会暨第六届“中国合作经济中青年学者工作坊”会议通知【更新】04-03
-
中国农民合作组织研究中心主任徐旭初教授带队赴晋调研08-06
-
第五届“中国合作社经济中青年学者工作坊”在山东泰安顺利召开07-27
-
第五届“中国合作经济中青年学者工作坊”会议通知07-08
-
中心主办“合作社法律修订专题研讨会”在陕西顺利召开11-30
-
中心主办“合作社法律修订专题研讨会”在陕西顺利召开11-30
-
2015年最值得推荐阅读的中国农民合作社研究论著07-27
-
徐旭初教授为苏州市农民专业合作社辅导员培训班授课07-08
-
黄祖辉教授等撰写的决策报告获中央领导重要批示07-02
-
黄祖辉教授做客宿州大讲堂 阐述创新型农业现代化先行区发展路径06-20
-
浙江大学中国农民合作组织研究中心(CCFC)设立浙江分中心06-20
-
农民专业合作社申办流程及相关材料08-05
-
徐旭初:烟农专业合作社发展的若干问题02-01
-
马文杰:农民合作社解析12-09
-
沈卫彬:农业合作社生产标准控制与质量分级12-17
-
国际合作社联盟:“合作社十年(2011-2020)蓝图”计划草案[英文]11-05
-
美国农业部:合作社是什么?以及成员、理事、经理和雇员的角色10-12
-
Baqui Khalily: Capacity Building for Cooperatives08-22
-
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写参考大纲08-09
-
王景新:中国乡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趋势、问题与政策07-28
-
范金旺:农民专业合作社经营管理07-20
-
Gall & Schroder: Agricultural Producer Cooperatives as Strategic Alliances07-12
-
霍学喜:农民专业合作社功能及服务模式06-22
-
农业部:首批6663家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联系方式06-12
-
王征兵: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思路与对策0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