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特别推荐
黄香环:林下经济的探索者
作者:     来源:中国农民合作社研究网     日期:2011-10-11  浏览:90

  鸭子如白云一般漂浮在清清的水面上,山羊悠闲地吃草,猪儿膘肥体壮,鸡群自由觅食……这是记者8月30日在上思县黄香环林下养殖发展合作社看到的怡人情景。

  该合作社总部位于思阳镇那板村汤妈水库旁,距离上思县城15公里,交通十分便利。该养殖场的选址除了有国家扶持政策的“天时”,有碧水蓝天映衬,郁郁绿树环绕的“地利”之外,还归功于黄香环的慧眼独具。这里依山傍水,空气十分清新,加上周边没有村庄和工厂企业,远离人来人往的繁杂城区,大大减少了动物疫情的传播,是生态养殖,发展林地立体型经营的优良之地。

  黄香环原来是卖猪肉的,得知国家正在实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大力扶持林下经济,就抓住这个有利的时机,果断放下手中的屠刀,大胆创业,通过合法租赁,承包他人的林地发展林下养殖。他的创业史是从在林下搭建猪栏养猪开始的,时逢肉猪市场很景气,当年就赚了20多万元。黄香环钱包鼓了,腰杆子也硬了,事业也越做越大。他不再是搞单一的养猪模式,而是依靠林区内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发展了全方位的、立体型的、循环式的养殖模式。

  去年黄香环的养殖场出栏本地土鸡5000羽,产值为37.5万元,纯利润约15万元;肉猪600头,产值72万元,纯利润9万元;乳猪1200头,产值43.2万元,纯利润约12万元;鸭子10万羽,产值300万元,纯利润近50万元;各种鱼类5万公斤,产值30万,纯利润15万元。

  黄香环致富不忘父老乡亲,他无私的把自己的致富经一一传给了当地的农民,农民跟着他一起搞林下养殖,渐渐的尝到了甜头。在黄香环的影响下,四处有农民上门向他取经,效仿他发展林下经济,但是,这样一来,难免出现一哄而上、良莠不齐的局面,市场比较混乱,供需不平衡,生产出来的产品创不出品牌,也打不开市场。就在这关键的时刻,黄香环破釜沉舟,带领养殖户成立了上思县黄香环林下养殖发展合作社。

  上思县黄香环林下养殖发展合作社的成立,使得养殖模式更加合理,规模进一步扩大,发展速度进一步加快。在山林地里走一条“公司+基地+农户”的林下养殖之路,由公司提供良种种苗、管理要点、技术服务,并实行保底价回收。该合作社比较成功的养殖模式,其一是“鸡-猪-鱼”模式,在林下搭棚放养本地“石鸡”,采取白天把鸡放养在林下,鸡通过啄食能消灭林地表面的害虫,而畜禽粪便又可作为林木的天然有机肥料。傍晚鸡回到鸡棚里,再进行统一喂食。收集好的鸡粪通过消毒杀菌后又可以作为养猪的饲料。从猪圈排到鱼塘里的猪粪是鱼儿最好的饵料。林地空气清新,远离污染源,温度又均衡,适合禽畜的生长,发病率很少,农民在林下养殖比在村屯附近养殖风险小,效益高,还解决了林下大面积闲置土地造成的资源浪费问题。其二是“林-草-畜”模式,在林地里圈养黄牛和山羊,利用林下空间种植牧草和槐树,进行定时收割,用机器粉碎后作为牲畜的饲料。

  目前,上思县黄香环林下养殖发展合作社推出的品牌产品有上思石鸡和生态猪,肉质鲜美、营养丰富,深受消费者喜好,市场上供不应求。合作社成立不到一年,现有入社人数120人,入社农户106户,生猪存栏1000多头,养殖上思石鸡10000羽,水鸭8000羽,鱼苗20万尾,圈养黄牛和山羊分别为200只和100只。加入合作社的农户都获得可观的收益,人均年收入由3000元增加到目前的6500元。

中心动态
资源共享
合作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