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特别推荐
周克勤:南漳合作社理事长的创业“三部曲”
作者:     来源:中国农民合作社研究网     日期:2011-10-13  浏览:144

  从木板和砖头搭建的小货棚,到两层门面房副食百货批发,再到组建食用菌专业合作社,南漳县巡检镇原广播站职工周克勤,自20多年前从单位停薪留职后,在创业“三部曲”中奏出闪亮的人生--经过多年打拼,现已成为当地引人注目的“个体私营大户”,多次获得县、镇表彰的“创业标兵”、“勤劳致富模范”等称号。

  今年49岁的周克勤原在巡检镇广播站上班,从事机器设备修理及线路维护工作。当时,每月仅能拿37.5元的固定工资。而周克勤一家4口人,妻子无工作,一个女儿残疾,家庭的重负全落在他一人身上。异常窘迫的生活,让周克勤萌生出“跳出单位自己闯”的想法。

  说干就干。1990年,周克勤果断申请“下海”自谋职业,成为了当时巡检镇机关单位“第一个敢吃螃蟹的人”。

  自己原来从事机器设备修理及线路维护工作。何不发挥自己特长,从事无线电修理呢?周克勤与妻子商量:自己修理无线电,妻子重拾曾经学过的缝纫技术做衣服,两人合伙开店。周克勤创业的第一部曲正式奏响。

  万事开头难,但再难也没有翻不过去的坎!没有经营门面,周克勤找来木板和砖头搭建简易棚子;缺乏启动资金,周克勤向亲友借了200元周转金。终于,小店开张了。一个精心修理无线电,一个精工细做服装,凭着良好的质量和信誉,他们的生意一天比一天好。小小的货棚,让周克勤掘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

  随着生意的日渐红火,周克勤的信心也“水涨船高”。经过慎重考虑和反复考察,他认为做副食、百货批发生意是个好路子,自己既挣了钱,又方便了附近的客户进货。于是,他又在交通要道边建起了两层门面房,向银行贷款两万元,转行经营副食、百货批发。本着“簿利多销、优质服务”的原则,周克勤的客户络绎不绝,生意十分火爆。从1993年到2007年共做了15年副食、百货批发生意,周克勤每年营销额都在200万元以上。

  周克勤并没有满足于小富即满、安于现状,而是不断寻找商机,奏响了第三部创业曲。

  前几年,农村专业合作社如“雨后春笋”冒了出来,当地食用菌发展势头强劲。在当地政府和有关部门的支持下,周克勤于2007年底成立了“农鑫”食用菌专业合作社,网络成员414户。2008年以来,合作社共提供代料物资价值300万元,销售香菇50万公斤,在促进本地代料生产的同时,周克勤自己也获得了颇丰的经济收入。

  周克勤认为:自己是食用菌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理应带头发展。去年他发展了5万袋食用菌,获纯收入6万元。今年他扩大了规模,发展香菇15万袋,成为当地最大的代料生产经营户。目前这些香菇长势良好,预计今年可获纯收入15万元。

  富而思进,富不忘本。多年的创业,让周克勤视野不断开拓,思维不断飞跃。他时常忆苦思甜,并发自内心的感叹:没有党的好政策,就没有今天的富裕生活。前年,周克勤光荣地入党。

  入党后的周克勤,把带领周围群众致富作为自己新的使命。针对一部分菇农暂时无钱购买原材料的实际,周克勤主动赊给他们,每年赊销物资在5万元以上。他还每年将食用菌发展大户组织到外地参观学习,扩大视野;平时有时间,就下去向菇农传授技术。他这两年发展食用菌,每年消化当地劳力30人以上,支付工资30余万元,为当地群众增收找到了一条新途径。

  创业无止境。周克勤说,将在创业路上大迈步,在不断拼搏中演绎更加绚丽多彩的人生。

中心动态
资源共享
合作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