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祖辉是睿智的。回首黄祖辉30年来的研究,人们惊奇地发现,“三农”领域的许多问题,黄祖辉其实都早已提出独到的分析和判断。这种睿智来自于对“三农”的专注和热爱,也来自于他兼容并蓄,对西方新理论的学习和借鉴。
改革开放前,浙江农村的贫穷落后可谓远近闻名。而今天,一提到浙江农村,人们则充满向往,无不称道。
浙江农村的这一巨变,无疑应归功于浙江人民的创造。但与此同时,也离不开一大批“三农”研究人员,在改革开放的每一个关键时期,为浙江省委、省政府作出正确决策,及时提供宝贵的参考意见。
浙江大学教授黄祖辉,就是这批研究人员的杰出代表。33年来,他发表“三农”研究论文200多篇,专(译)著10部,先后获得国家和省部级奖励10项。他在国内最早提出“农民市民化”概念和政策主张,最早在“两会”上提出“暂停征收农业税”建议,推动浙江省在全国最早出台“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条例”。
人们亲切地称黄祖辉为“三农高参”。
源自“北大荒”的“三农”情怀
1969年6月,年仅17岁的黄祖辉,被上山下乡的滚滚洪流裹胁着,从繁华的上海大都市来到偏僻荒凉的北国边陲—黑龙江北安县引龙河国营农场良种场。
在这里,黄祖辉第一次体验饥寒交迫,第一次感到身心疲惫,第一次觉得前途渺茫??中国农业、农村、农民的出路究竟在哪里,在艰辛的劳动之余,黄祖辉不得不思考这些沉重的问题。
在“北大荒”农场,黄祖辉度过了整整9个年头。1978年,他考入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习农业经济。入校不久,他就和同学合作,在权威刊物《经济研究》上发表了论文《应重视国营农场的经营管理》。此后,他继续深造,到浙江农业大学攻读硕士研究生,到国外大学进修。原来苦苦思索,得不到解答的许多“三农”问题,此时变得渐渐清晰起来。他才思泉涌,喷薄而出。
2008年,黄祖辉从发表的200余篇研究文章中,精选52篇,编辑出版了自选集《转型、发展与制度变革—中国三农问题研究》。同是上海知青,同在黑龙江农场插队,同年进入高校学习农业经济的陈锡文激情评价:这本书的内容涉及了中国“三农”问题的诸多方面?从时间跨度看,也恰好是30年整,与中国改革开放的时间跨度相一致,这看似一种巧合,却体现了一位理论工作者30年如一日矢志不渝的追求,以及对中国农民的那份情怀。
回首往事,黄祖辉记忆最深刻的,莫过于9年农场劳动。至今,黄祖辉每年都会回到黑龙江,与昔日的“插友”大杯大杯地干高度白酒。昔日的艰难困苦,早已烟消云散,沉淀下来的,是对“三农”不释的情怀。
把握改革的每个关键时刻
回望30年改革开放的历史,人们可以发现,浙江有几个可圈可点的地方。
上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伊始,浙江的粮食发展战略是“完全自给”。但黄祖辉认为,随着家庭承包责任制的推行和农业生产结构的调整,浙江应未雨绸缪,及时调整粮食发展战略,从“完全自给”到“基本自给,大进大出”。1985年第4期《浙江经济研究》刊发了黄祖辉为主撰写的《关于浙江粮食发展战略的探讨》,结果一石激起千层浪,重重责难也随之而来,黄祖辉被扣上“不重视粮食生产”的帽子,受到批评。但20年后,黄祖辉的观点最终被认可,浙江成为全国第一个粮食购销体制改革的试点省份。
1989年,黄祖辉撰写了《农村工业化、城市化与农民市民化研究》,在《经济研究》上刊发。论文所针对的背景是:家庭承包后,浙江农村遍地开花,大办乡镇企业,农业劳动力实现“三就地”转移。黄祖辉认为农村工业化应与城市化协调发展,在国内最早提出进城农业劳动力“市民化”的概念以及户籍制度改革在内的一系列政策建议。当时,这些观点和建议并没有受到重视。但此后,随着统筹城乡发展和科学发展观思想的明确提出,他的观点逐渐成为主流共识。2007年,黄祖辉的这一成果在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成果奖评审中,荣获“突出学术贡献奖”。
一个学者存在的价值,在于能够敏锐地察觉到社会的问题,并提出解决的办法。1992年,黄祖辉在《中国社会科学》上发表《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一文。论文指出:在吸纳农业劳动力的问题上,资本积累和内涵创新所发挥的作用殊有不同,当前,乡镇企业主要依靠外延发展,即量的扩张,而不是通过内涵提升,如内部挖潜、技术创新等吸纳农业劳动力。20年后的今天,正是在黄祖辉等一大批专家学者的分析、呼吁、推动下,转型升级终于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主旋律。
黄祖辉是睿智的。回首黄祖辉30年来的研究,人们惊奇地发现,“三农”领域的许多问题,黄祖辉其实都早已提出独到的分析和判断。这种睿智来自于对“三农”的专注和热爱,也来自于他兼容并蓄,对西方新理论的学习和借鉴。
1992年,黄祖辉远渡重洋,到了瑞典农业大学,用了整整一年时间,攻读新制度经济学。他感到,从产权、组织、规则、合约等新制度经济理论和方法出发,可以对中国的转型和发展提供新的分析视角和更好的解释力。回国后,他就运用“他山之石”,研究中国农村经济的改革与发展,撰写发表了一系列相关性论文,引起农经理论研究人员的强烈关注。
搭建开放性研究平台
如果说,一个学者终成正果必须付出百倍的努力,那么,带领一批人同取真经就更是难上加难。黄祖辉认为,“三农”研究以前走的是技术经济的路线,研究人员普遍关注的,往往是某个具体问题。随着“三农”发展的日新月异,“三农”研究越来越趋向宏观、综合,例如新农村建设,不仅要解决生产发展、农民转移等相关问题,即使就建设而言,也涉及到规划、环保、文教、医疗卫生、社保等诸多方面,在这种情况下,只靠一个农经学科,是无论如何解决不了整体问题的。
1999年,教育部正式批准浙江大学农业现代化与农村发展研究中心(简称“卡特”)为人文社会科学首批重点研究基地。这为黄祖辉的学术整合创造了十分难得的有利条件。
浙江大学是综合性大学,具有多学科的明显优势,其中理工农医经管文等应有尽有。黄祖辉决定“以基地为平台,以‘卡特’为品牌,以项目为纽带,以学术为根本,以制度为保障”,打破学科间老死不相往来的藩篱,将各路英豪都整合到“卡特”,共同进行课题研究。
2004年,黄祖辉主持《解决中国“三农”问题的理论、思路与对策研究》,这是浙江大学申请到的第一个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立项后,黄祖辉组成了一个二十多人的研究团队,其中包含政治学、经济学、法学、社会学、农学等诸多学科专家,经过4年多的联合攻关,系统提出了解决“三农”问题的总体构想、基本思路和具体对策。出版了《中国“三农”问题研究文丛》达26部之多,内容涉及到所有“三农”基本问题,如农地制度及其改革,农村劳动力与城市化、工业化,农业经营体制与农民组织化等。最后,该课题以免于鉴定形式顺利结题。
此后,大量重大科研项目频频落户“卡特”,其中包括多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教育部重大攻关项目,以及大量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国际合作项目、教育部和浙江省重大项目等。以2009年为例,全国一共62个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卡特”一举拿下两个;全国一共180人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管理学科青年科学基金的资助,“卡特”独占3席;3年一度的国际农经学者大会,“卡特”有4篇论文在激烈竞争中入选。
有了大平台,才有大项目;有了大项目,才有大成就;有了大成就,才有大学者。作为一个开放性研究平台,经过十多年运作,“卡特”的运行机制日趋成熟,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多形式的整合。一大批具有国际影响的成果在“卡特”问世,一大批研究人员在“卡特”茁壮成长,在国务院学位办的学科评估中,“卡特”连续登上“农林经济管理”专业榜首。
在此基础上,黄祖辉利用“卡特”的学术影响,开展决策咨询,先后向中央和浙江省委、省政府提供三农决策咨询报告、提案四十多篇。其中《西部做得这么好,其它地方没有理由做不好—云南开远新农村惠民工程的启示》、《绿色发展、兴农强县、生态富民的科学跨越之路—西部四川蒲江发展县域经济的经验启示》等由温家宝总理、回良玉副总理作出批示。
-
“中国农村改革40年:农民合作社发展的理论与实践”学术研讨会暨第六届“中国合作经济中青年学者工作坊”在杭州顺利召开08-23
-
中心主任徐旭初教授带队赴山东调研07-27
-
值得推荐阅读的农民合作社研究论著(2007-2016)07-23
-
2017年值得推荐阅读的农民合作社研究论著07-23
-
“中国农村改革40年:农民合作社发展的理论与实践”学术研讨会暨第六届“中国合作经济中青年学者工作坊”会议通知【更新】04-03
-
中国农民合作组织研究中心主任徐旭初教授带队赴晋调研08-06
-
第五届“中国合作社经济中青年学者工作坊”在山东泰安顺利召开07-27
-
第五届“中国合作经济中青年学者工作坊”会议通知07-08
-
中心主办“合作社法律修订专题研讨会”在陕西顺利召开11-30
-
中心主办“合作社法律修订专题研讨会”在陕西顺利召开11-30
-
2015年最值得推荐阅读的中国农民合作社研究论著07-27
-
徐旭初教授为苏州市农民专业合作社辅导员培训班授课07-08
-
黄祖辉教授等撰写的决策报告获中央领导重要批示07-02
-
黄祖辉教授做客宿州大讲堂 阐述创新型农业现代化先行区发展路径06-20
-
浙江大学中国农民合作组织研究中心(CCFC)设立浙江分中心06-20
-
农民专业合作社申办流程及相关材料08-05
-
徐旭初:烟农专业合作社发展的若干问题02-01
-
马文杰:农民合作社解析12-09
-
沈卫彬:农业合作社生产标准控制与质量分级12-17
-
国际合作社联盟:“合作社十年(2011-2020)蓝图”计划草案[英文]11-05
-
美国农业部:合作社是什么?以及成员、理事、经理和雇员的角色10-12
-
Baqui Khalily: Capacity Building for Cooperatives08-22
-
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写参考大纲08-09
-
王景新:中国乡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趋势、问题与政策07-28
-
范金旺:农民专业合作社经营管理07-20
-
Gall & Schroder: Agricultural Producer Cooperatives as Strategic Alliances07-12
-
霍学喜:农民专业合作社功能及服务模式06-22
-
农业部:首批6663家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联系方式06-12
-
王征兵: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思路与对策0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