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特别推荐
浙江:岩门下村蜂业合作社发展迅速
作者:     来源:中国农民合作社研究网     日期:2011-10-19  浏览:120

  10月的雨,落在身上有些微凉。10月12日,记者踏着石板桥,走进永嘉岩门下村这座藏于山中的古朴村落。只见山顶烟雾缭绕,满山绿树在雨中更显娇翠,屋上黑瓦也愈发黑亮,屋前溪流里几只白鹅嬉戏玩耍,又有几只桥头信步。此情此景,让人恍若置身世外桃源。

  “快进来坐坐,别淋着了。”村民李汉华热情地招呼我们,搬来小矮凳,又从簸箕里拿出野果子招待我们。这野生的猕猴桃,看起来只有冬枣那么大,但是吃起来很甜。我们就坐在李家的屋檐下,和他拉起家常。

  李老伯说,这些年,村里的年轻人大都外出打工,老人们在家种点菜,卖卖毛竹,空闲时候就养些土蜂,卖点蜂蜜赚点钱补贴家用。这山村里养土蜂,是从祖辈传下来的。李老伯年轻时就养土蜂,不过当时只能算是“业余爱好”,收割回来的蜂蜜有些送人,有些自己吃,真正拿去卖的并不多。“我们这些土蜂采的是野花,酿的蜜比你们城里买来的蜂蜜要好一些。”李老伯笑道。

  听说村里来了温州的记者,村民们都撑着伞过来看,一下子就热闹起来了。村民齐连国在村里开办了一家毛竹加工厂,聊起村里的土蜂,他颇有兴致地向我们介绍起来。“我们村共有村民200多户,几乎家家户户都养土蜂,尤其是2008年村里成立蜂业专业合作社以后,有些村民就成专业养蜂户了。”齐连国说,目前村里专业养蜂的有10多户,其中养得最多的就是李汉华,有200多桶,蜜蜂数量达十几万只,一年能产蜂蜜500来斤。

  村民们说,蜂业专业合作社是岩门下村支书李海罗发起的,共有股东7位。根据村里蜂蜜的特点,他们申请了“百花土蜂蜜”作为商标,并设计包装、联系销售渠道。除收购本村村民的蜂蜜外,合作社还向附近的自然村收购。“去年合作社共收购蜂蜜1500斤,都卖光了,供不应求。”齐连国说,以前村民手中有蜜,却没有销售渠道,变不了钱。现在,山外的客商想收购蜂蜜,不用挨家挨户上门去问去凑了,只要联系合作社就成了。有了统一的品牌“百花土蜂蜜”,卖出的价格也提高了。据他粗略估计,以前村民养蜂卖蜂蜜,平均一年有千把块收入已算不错,现在他们的收入是以前的两三倍,效益好的有五六千。“我估计李汉华去年收入接近2万,这对一个在家的老人来说非常不错。”齐连国说。

  “刚听李老伯说,这个土蜂蜜比一般的蜂蜜要好一些,究竟好在哪里呢?”见记者发问,齐连国笑着说,村里的土蜂以山花为食,采的是百花,其中不乏有些药材花,对身体更有益处。“我家里以前是做药材生意的,这四周的山上有许多药材,而且都是没有污染的。蜜蜂采了百花,酿出的蜜虽然不及纯花蜂蜜纯净,甜中略带苦味,但食用效果更好。”

  采访中,我们也听到了当前合作社遇到的一些难题,比如规模还不成气候、对未来发展没有规划、养蜂村民缺乏专业人士技术指导等。这个从祖辈手中流传下来的“致富宝”,他们希望能更好地利用起来。

  淅淅沥沥的雨,下了整整一个上午。临近中午,雨停了,我们也该走了。我们起身告别了李老伯,与村民们一一道别,离开了岩门下,这个宁静而美丽的小山村。

 

 

 

 

 

中心动态
资源共享
合作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