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3日,国务院发布《全国现代农业发展规划(2011-2015年)》。规划明确,“十二五”末全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目标为超过5.4亿吨。但在中国农村,随着大量劳动力向城市转移,“谁来种田”的困境正日益突出。这一目标能否顺利实现?农业部总经济师、新闻发言人陈萌山称,将通过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等举措,确保国家粮食安全。
一旦农村的老人们放下锄头,年轻一代能接得上吗?针对劳动力流失导致的农村空心化趋势,广东佛山实施了一项新政,保护农民利益,把农民吸引回土地。佛山经验的背后,到底给中国农业带来什么?日前,央视“新闻1+1”栏目对此进行了调查。
农村困局:宁愿打工,不愿务农
在淳安威坪镇茶合村,77岁的徐蕻仍然是家里最主要的劳动力。她的牙齿都已经掉光了,但每天还要佝偻着下地干活。徐蕻的四个子女都在外打工,只有逢年过节才有可能回家,村里二层楼的老房子,平时只有她一个人居住。
在威坪镇,像徐蕻一样的老人共有3607位,占全镇老年人口的47.5%.其中有497位老人急需解决生活照料问题,而这样的一个小村庄也仅仅只是如今农村空心化现象的一个缩影。
农民的职业是种地。由于农业和农村投入产出率相对较低,公共服务较差。在农村,越是有技术、能力强的年轻劳动力,就越往外跑。越来越多的农民宁愿外出打工也不愿在家种地,宁愿粮田被征用也不愿守住故土。
记者调查,政府给予农民的补贴每亩是19元。耕种面积15亩以上的,每亩补贴24元钱。但是现在的农资价格上涨非常快,如果不计农民自身的用工成本,眼下种植一亩水稻的成本达到688元钱(化肥280元、农药60元、种苗38元、机耕100元,插秧60元等等),按照1元/斤的粮食收购价计算,一亩水稻的收入仅有600元。花了688元的成本,但是只挣600元钱,忙活了一季,基本上就是白忙活。
表面上看,是大量农村青壮年劳动力进城务工,实质上还是种地赚不到钱。农民回到土地上难,从土地上挣钱难上加难。与此同时,近段时间山东的苹果、白菜,内蒙古的土豆,还有海南的香蕉、贵州的番茄、上海的卷心菜等多种水果蔬菜纷纷出现滞销。菜贱伤农,昔日拉高CPI的农产品让农户们越来越让不敢投入更多的农业生产。
根据国土资源部调查,农村每年撂荒耕地近3000万亩--“谁来种地”成为一个越来越严峻的问题。
佛山经验:百姓种田,政府发钱
解决谁来种地问题,最重要的是解决怎样让农民种地能赚钱的问题。
在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里水镇汤村,农民们正在一片长势不错的田地里浇水、喷药。而以前,这里因为地势比较低洼,一下雨就进水,曾是没人种的“万顷洋”。
“万顷洋”变成了高产田,农民重新燃起承包土地的热情,这种变化源于广东佛山正在推行的一项新政策:耕地补偿。通俗地说,就是只要农民耕田,土地不撂荒,政府就会发给补贴。
佛山市南海区里水镇汤村村长古国辉说,他们村就是拿了这笔补贴之后才有资金去修好村里的小水利。“总共算下来估计有两百万左右,一亩地村民一年最多可以拿到400元钱补贴。”
古村长说,村民要想拿到补贴,必须把自己的耕地保护好,只要一户出现撂荒或者破坏,全村的补贴就拿不到了。
“然而政策的出台并不简单”,佛山市国土资源和城乡规划局耕地保护科科长李溟说,在补贴政策出台之前,市国土资源和城乡规划局曾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全市只有55.11%的村民愿意继续耕种自己的耕地,而有66%的村干部希望国家能把耕地征用,村民不再耕田。
“每年村里的收益,农民都要分红,如果搞第二产业或者第三产业,那么它的收益会远远大于搞农业,所以很多村干部希望土地、耕地改变用途,变为商业、工业,那么年底给大家的分红就更多。”
李溟为我们算了一笔账, “按人均农田0.8亩计算,佛山每人每年的农业收入仅有1600元钱,合下来一个月收入不到140元钱。没有打工收入,农民将难以为继。” 李溟说,佛山市每月的最低工资标准770元钱,农业收入远低于最低工资标准,这也是为什么越来越多的农民不愿种地的原因。
经过长达半年的论证,佛山市政府最终下定决心,地方财政拿钱补贴耕地保护。从2010年起,每年划拨2个亿,按每亩200~500元不同标准,分层次补贴给农民,而补贴标准初定为每三年更新一次,然后根据全市财力水平、社会发展水平不断提升补贴标准。
如今在佛山推行耕地补偿之后,有80%左右的农民表示,他们愿意留下来,种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
规划视野:谁来种地,市场推动
农民不愿意种,为什么佛山市还要用种种办法,用补贴的方式来吸引他们回来种地呢?
2006年一次私下的业务交流,让李溟意识到了耕地问题的严峻。“佛山耕地减少的情况是比较严重的,从1986年到1996年这十年,耕地减少2万多公顷,1996-2005年这9年全市累计减少耕地5.2万公顷。而且,耕地的减少幅度还逐年增大。”
李溟说,佛山的建设用地总量已经占到了全市面积的34%,人均耕地只有1分多。不仅耕地的数量不断减少,长期不种基本农田还出现水土流失、肥力下降、耕地污染等多种问题。
很多人其实无法想象,一块耕地对于一个农民的意义。现在一些村民出去打工正值青壮年时期,那么如果到了四五十岁时,工厂不再聘用他们,这些农民还要回流到农村去。土地将会是这些农民的命根子,是农民生存发展的一个可持续的组成部分。
佛山市采取了一种农民种地、政府补贴的方式,实际上是政府用补贴的方式和市场对农民工的需求再进行一种争夺。政府用补贴来把农民吸引回土地,而最终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还是要用市场把农民吸引回土地。
农业是一个城市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商业、工业和农业可以分别看作是一个人的头部、四肢和躯干,商业是头部,是基于农业和工业的高一层形态。工业就像手脚,和农业相比可以获得更多的附加值,而农业是躯干,是支撑整个身体的根本。
农业是任何一个城市、一个社会生存发展的根基,是城市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解决‘谁来种地’的问题,还需要在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实行适度规模经营、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和提高农业比较效益等方面下功夫。”陈萌山表示。
在刚刚公布的《全国现代农业发展规划(2011-2015年)》中,已明确将“大力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作为“十二五”时期现代农业发展的重大任务之一,在依法自愿有偿和加强服务基础上,完善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发展多种形式的规模化、专业化生产经营。其次,在培育新型经营主体方面,规划就“壮大农业农村人才队伍”进行了部署,今年将对20万基层农技人员开展知识更新培训,重点培训500万职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管理人员和科技示范户,开展实用技术普及性培训1亿人次,提高农民的科学种养水平。此外,规划还就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加大补贴力度、落实农资综合补贴动态调整机制等方面做了明确部署,以提高农业比较效益,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
“上述工作完成得好,就能够大幅度提高土地产出率、劳动生产率、资源利用率,进而从根本上解决‘谁来种地’问题。”陈萌山称。
-
“中国农村改革40年:农民合作社发展的理论与实践”学术研讨会暨第六届“中国合作经济中青年学者工作坊”在杭州顺利召开08-23
-
中心主任徐旭初教授带队赴山东调研07-27
-
值得推荐阅读的农民合作社研究论著(2007-2016)07-23
-
2017年值得推荐阅读的农民合作社研究论著07-23
-
“中国农村改革40年:农民合作社发展的理论与实践”学术研讨会暨第六届“中国合作经济中青年学者工作坊”会议通知【更新】04-03
-
中国农民合作组织研究中心主任徐旭初教授带队赴晋调研08-06
-
第五届“中国合作社经济中青年学者工作坊”在山东泰安顺利召开07-27
-
第五届“中国合作经济中青年学者工作坊”会议通知07-08
-
中心主办“合作社法律修订专题研讨会”在陕西顺利召开11-30
-
中心主办“合作社法律修订专题研讨会”在陕西顺利召开11-30
-
2015年最值得推荐阅读的中国农民合作社研究论著07-27
-
徐旭初教授为苏州市农民专业合作社辅导员培训班授课07-08
-
黄祖辉教授等撰写的决策报告获中央领导重要批示07-02
-
黄祖辉教授做客宿州大讲堂 阐述创新型农业现代化先行区发展路径06-20
-
浙江大学中国农民合作组织研究中心(CCFC)设立浙江分中心06-20
-
农民专业合作社申办流程及相关材料08-05
-
徐旭初:烟农专业合作社发展的若干问题02-01
-
马文杰:农民合作社解析12-09
-
沈卫彬:农业合作社生产标准控制与质量分级12-17
-
国际合作社联盟:“合作社十年(2011-2020)蓝图”计划草案[英文]11-05
-
美国农业部:合作社是什么?以及成员、理事、经理和雇员的角色10-12
-
Baqui Khalily: Capacity Building for Cooperatives08-22
-
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写参考大纲08-09
-
王景新:中国乡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趋势、问题与政策07-28
-
范金旺:农民专业合作社经营管理07-20
-
Gall & Schroder: Agricultural Producer Cooperatives as Strategic Alliances07-12
-
霍学喜:农民专业合作社功能及服务模式06-22
-
农业部:首批6663家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联系方式06-12
-
王征兵: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思路与对策06-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