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特别推荐
王石川:明胶门不能成为悬案一桩
作者:     来源:中国农民合作社研究网     日期:2012-04-22  浏览:47

  老酸奶和果冻有没有使用工业明胶,不能成为没有答案的悬案。真相不明,公众的疑虑就无法彻底打消,企业的利益就会在悬疑中受损。

  近两天,一则“老酸奶和果冻在生产过程中使用工业明胶”的消息在网上流传,且这些工业明胶多为被丢弃的破烂皮革制成。日前,三大行业协会纷纷发表声明,为老酸奶和果冻正名。

  央视某主播的一句“来自调查记者短信:不要再吃老酸奶(固体形态)和果冻了,尤其是孩子”,犹如抛向舆论之湖的石子,顿时引发一波波舆论涟漪,特别是该主播欲说还休,所谓“内幕很可怕,不细说”的暧昧表达,更让人浮想联翩,让那些热爱老酸奶和果冻的食客很不安。

  此事发生后,无论是厂商还是行业协会都未失语,及时站出来否认果冻、老酸奶添加工业用胶,请消费者放心食用。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也发表声明称,主流品牌老酸奶不会添加工业明胶。相关厂商和行业协会公开澄清,值得肯定。但是,无论是厂商还是行业协会,都是利益相关者,这种单方面的否认没能彻底打消公众疑虑,有网友甚至认为简单否认只会越抹越黑。

  一边是厂商和协会自证清白,一边是公众固执地选择“我不相信”,这就使明胶门陷入了难以厘清的尴尬境地。这就需要权威部门出面,其一,“约谈”这位主播,了解其所谓的可怕内幕是什么,并查证是否属实;其二,对相关老酸奶、果冻厂家突击检查,实地查验企业是否使用工业明胶;其三,健全工业明胶检测办法,对市场上使用明胶的食品定期抽检。此外,相关企业若能表达更大的诚意,不妨邀请代表委员或热心公众参观生产车间,有效而有力地开放,显然比简单表态效果更好。

  老酸奶和果冻有没有使用工业明胶,不能成为没有答案的悬案。真相不明,公众的疑虑就无法彻底打消,企业的利益也会在悬疑中受损。明胶门牵动人心,期待权威部门介入,给公众一个可以心安的说法。

  

相关链接:三大协会发声明回应“工业明胶”事件

  >>老酸奶

  主流品牌不会添加工业明胶

  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昨天发表声明称:主流品牌老酸奶不会添加工业明胶。

  协会理事长宋昆冈表示:首先,根据卫生部2011年颁布的《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风味发酵乳可以按照生产需求适量添加食用明胶;食用明胶是用鲜动物皮和骨头熬制的胶体,是属于蛋白物质,也就是我们俗称的胶原蛋白。添加到风味酸奶中可改善酸奶的组织状态和口感。其次,食用明胶不同于工业明胶,在酸奶中添加工业明胶属于违法行为,应予以严惩。乳制品主流品牌企业生产的老酸奶是严格按照国家标准生产的,这些企业是不会使用工业明胶的。

  >>果冻

  国内企业不使用明胶

  中国焙烤食品糖制品工业协会和中国食品工业协会糖果专业委员会昨天也相继发表内容基本一致的声明称:目前国内果冻行业不使用明胶。中食协会声明还称,明胶也可应用于果冻生产。但由于果冻酸性较高,而明胶稳定性较差,在酸性条件下极易降解,用其生产出的果冻产品缺乏韧性、口感不佳,同时还会形成混沌,影响果冻透明的感观,因此企业通常不会选择将明胶应用于果冻。

  “目前国内果冻行业不使用明胶,这从果冻包装的配料表上可以看出。”中焙协声明表示:卫生部已于2009年明确规定工业明胶、皮革水解物为非法添加物。

  >>北京质监

  未接到企业添加工业明胶投诉

  对于网友怀疑有黑心商家在食品中添加工业明胶,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昨天称,目前北京市无食用明胶获证生产企业。截至4月10日,北京市质监部门未接到过针对北京获证食品生产企业使用工业明胶进行食品生产的投诉举报,在对获证食品生产企业的日常检查中也未发现类似现象。

  记者昨天分别走访北京超市发现,多种品牌的老酸奶在销售。超市里的一位老酸奶促销人员说,未接到要求商品下架的通知,而且一直有人买老酸奶。

  >>专家

  老酸奶

  并非更营养

  “市场上主流品牌肯定不会用明胶来生产老酸奶,这些企业他们不会因小失大的”,著名乳业专家王丁棉昨天同时也向记者指出,其实老酸奶的营养成分并不比其他酸奶产品高,增加明胶等添加剂,外观上显得更浓稠一些,有些消费者喜欢这种口感。

  记者昨天购买了一些产品发现,根据产品标签来看,老酸奶的营养成分并不比普通酸奶高。“其实老酸奶只不过是普通的酸奶产品安了一个特别的名称,这是企业营销的一个噱头和手段”,王丁棉表示,该产品因为价格高而利润更高,关键看消费者自己如何审视这个问题。

中心动态
资源共享
合作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