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日,本报在一版刊发《“您在外安心挣钱,俺在家帮您种田”——太康农业专业合作社化解农民工后顾之忧》,介绍了河南太康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土地植保服务的典型做法,在全国读者中引起了强烈反响,不少读者致电本报表示希望能学习借鉴太康县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做法。为更深入地展现太康县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典型做法和经验,近日,记者再次走访太康多家农民专业合作社,从百姓反响、农民收益、政府支持等多方面对太康县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做法进行了深入采访。
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可以提高农业效益、增加农民收入、保证质量安全、应对劳动力变化等,可谓有一举多得之效。近年来,太康县把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有效形式,探索出了一条以合作社为引擎助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新路子,并取得了显著成效。
“合作社是我县的一大亮点,像先科粉条、地管家植保服务、白云蔬菜种植、鸿运连连西瓜种植、新民农机服务等专业合作社不仅在省内知名,在全国范围内也逐渐打出了品牌。”说起太康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县委书记王国玺如数家珍,“现在我县的合作社数量以每年100家的速度递增,促生了太康县优质小麦、优质玉米的生产和西瓜生产基地、辣椒生产基地等区域板块经济,是农村发展规模经济的一个有效载体,成就了太康农业大县的基础地位。”
农民抱团发展 合作社遍地开花
作为农业大县,太康县按照农民的合作要求和市场的发展需要,积极探索多渠道、多区域的发展模式,各类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2007年,《农民专业合作社法》正式颁布实施。也是在这一年,太康县朱口镇郭庄村成立了周口市第一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先科粉条专业合作社,村里68户农民成了合作社的成员,引进了全自动粉条生产线,由传统的冬季生产发展到全年不间断生产,由原来的单一圆柱形粉条发展到目前的12个品种,产品销往浙江、湖北、安徽、新疆、甘肃、山东等10多个省、市、区。
一花引得百花开,如今在太康涉及特色种植、规模养殖、农机植保服务、加工业等10多个领域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已达到570家,吸纳社员1.93万人,辐射带动农户9.2万户,实现社员收入较非社员年均增收2000多元。其中有50家合作社被授予“县级示范合作社”、16家被授予“市级示范合作社”、4家被授予“省级示范合作社”。2010年,全省农民专业合作社经验交流现场会在太康举行。
“合作社建立了成员大会、理事会、监事会‘三会’制度,有成员账户,有完善的分配制度,还有及时详细的技术指导、种植培训,我们相信合作社,只要跟着合作社走,就能增收!”符草楼镇刘桥村的刘志君放弃待遇优厚的工作,和爱人回乡加入了太康县白云蔬菜种植合作社,承包了20个大棚,引进草莓、圣女果、荷兰乳瓜等本地稀有果蔬,2010年棚均纯收入两万元。今年,他们又投资50万元对大棚进行升级改造。
农产品啥价格 合作社有话语权
对于祖祖辈辈依靠种地生活的农民,不管种地有多苦,有多累,他们都不怕,怕的是辛辛苦苦一年下来的收成卖不出去或价格太低。而合作社成立以来,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农产品滞销或被压价的困局。
在符草楼镇高效农业示范园区内,一排排的日光温室大棚形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而在温室大棚内,黄瓜、苦瓜、西红柿、茄子、辣椒等反季节蔬菜一片盎然生机……这就是太康县白云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的蔬菜种植项目。
据了解,该社现拥有第5代日光温室100余座,占地面积500余亩。年产瓜菜300万公斤,产值可达到400多万元。同时也带动钱庄、于王、谭桥、岳油坊、李彩等5个行政村775户发展日光温室大棚650座,年产瓜菜2000万公斤,产值2500万元。“蔬菜还长在地里的时候我们就已经联系好了超市、学校或其他一些团购单位,大部分产品销往郑州、西安、武汉等大中等城市,基本不存在啥滞销问题。这种规模生产,不仅形成了本地促进农民增收的主导产业,也相对保障了蔬菜市场价格的稳定,可以说,在农产品销售价格方面,合作社让农民有了话语权。”该社的理事长李顺昌笑着告诉记者,合作社社员家庭人均纯收入都在6000元以上,比当地非社员农民纯收入高出了35%以上,带动农户均增收1.5万元。
太康庆丰收种植专业合作社的理事长赵亚东告诉记者,庆丰收合作社在生产过程中统一采购农资,不仅保障了农资质量,更是实现了节本增效。
(上接第一版)该合作社成立后,从解决农资统一采购问题入手,与厂(商)谈判,统一购进种子5000多袋,化肥520吨,各种农药1吨,满足了成员和广大农户的需要,仅此一项就为社员及农户节省投入近5万元。
太康县农业局的相关负责人表示,农民专业合作社把分散的农户组织起来,更多地依靠市场行情组织“订单生产”,避免盲目跟风种植。依靠合作社通过统一提供农资、统一品种、统一管理、统一销售等手段,大大提高了农民的市场谈判地位,促进了规模化经营、标准化生产、品牌化销售,有效地提高了市场的竞争力。
外出务工 合作社解后顾之忧
随着城镇化的推进,越来越多的农民进城务工,土地无人耕种是农村面临的一个大问题。对此,像太康县地管家植保服务、新民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等一批植保服务、农机服务性质的合作社应运而生。
新民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是由魏广松、魏端录等5个农机大户组织成立的,他们不仅开展农机订单作业,还提供土地代管、托管和土地承包等服务。目前社员已发展到35户,拥有大中型农业机械117台(套),年创利润100多万元,托管土地3800亩,承包土地1200亩。该合作社理事长魏广松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农户每年自己耕种一亩地需要在耕地、播种、打药等各方面花销至少不低于800元,而农户将土地托管给我们合作社,夏季作物每亩托管费用360元,秋季作物每亩托管费用395元,全年下来只有755元,省时省力不说,一亩地成本还能节约45元。
合作社不仅化解了外出务工农民的后顾之忧,同时,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拉长了产业链条,加工管理、技术服务、市场营销等诸多生产环节对农民工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吸引部分农民就地转化成为产业工人。
12月7日,在庆丰收种植合作社,记者见到了正在为菠菜施肥的轩敏清。他把自家的地租给了庆丰收种植合作社,每亩年租金1200元,而他自己则在合作社打工,进行果蔬培育和打药等田间管理,每个月还能有1000多元的收入。合作社聘请河南农科院的技术人员来社进行指导讲座时,他学到了不少种植方面的知识,回到村里后又可传授给他人。“当了半辈子农民,现在俺也成技术员啦!”轩敏清告诉记者。目前,全县约有5万多农村富余劳动力,通过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实现了就地转移就业。
王国玺表示,合作社的兴起对农民外出务工和就地转移就业都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更重要的是,农民把土地交给合作社,由合作社保障农民对土地的权益,不管是承包权还是收益权一点不浪费、不损失,不仅拓宽了农民增收渠道,增加了农民的非农收入,还对促进农村稳定、建立和谐发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推广技术 合作社提供好平台
农民专业合作社引导农民自觉以效益为目标,不断发展优质高效农业,为农业新技术、新成果的推广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平台,也让越来越多的农民加入到农业现代化的建设大潮中,成了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效益农业转变的主力军。
一场冬雨过后,田间的小麦绿油油的显得越发喜人。
“来年麦子成熟之际,我们将相继在麦田间种上西瓜、洋葱、花生、辣椒……全部是订单种植,根据市场和社员表决确定套种品种,主打经济作物。对社员和带动户承诺每亩地收益5000元,这几年实际收益每亩达6000元左右。”鸿运连连西瓜种植专业合作社种植能手李洪运告诉记者。像鸿运连连合作社这样,以推广间作套种为主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全县已有100多家。
在该县西部,庆丰收种植、鸿运连连西瓜种植、和寨种植、下湾种植、白云西瓜购销等10多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带领农民发展小麦—西瓜—辣椒—花生—玉米等一年三至五熟的间作套种40万亩,把优势产业、特色产业做成了主导产业,打造了40万亩西瓜生产基地,实现亩均产值4000元以上。
除了这40万亩的西瓜生产基地,在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带动下,该县还形成了北部50万亩辣椒、南部食用菌、常营镇万亩油桃、东部万亩反季节蔬菜等生产基地、40多个农业特色产业带,经济作物面积占到全县耕地总面积的1/3。不仅巩固了全县农业的基础地位,更是推进了农业产业结构的日趋合理。
政府支持 合作社越办越红火
县财政每年拿出180万元作为县乡农民专业合作社辅导人员的工作经费;每年拨付专项资金20多万元,用于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技能培训、市场营销和新技术推广;农村信用社等涉农金融部门,对合作社进行重点扶持贷款;对合作社的生产基地、服务网点、养殖场所用地,国土部门优先调整安排计划指标……
在享受国家、省、市支持合作社发展的优惠政策外,这些实实在在的资金或服务支持都是太康县几百家农民专业合作社从地方政府切实获得的。
“我们秉承‘建一处组织,兴一个产业,活一地经济,富一方百姓’的思路,通过资金、服务等全方位支持树立示范农民专业合作社,通过典型示范、以点带面,让示范社领着农民干,做给农民看,在百姓中引起了很大的共鸣。”王国玺告诉记者。
为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壮大,太康县在资金、税收、用地和注册等方面加大倾斜扶持力度,要求农业、财政、工商、税务等职能部门为合作社发展开辟“绿色通道”,提供申请、受理、审批及办理登记、政策法规咨询等“一条龙”服务。
同时,太康县政府出资聘请山东寿光和周口市农业技术专家6名,技术员75名常年蹲点,对合作社进行技术指导,帮助解决技术难题。整合全县职业技术培训资源,采取专家讲座、技术人员进农家、“田秀才”授课等培训形式,引进、开发、推广新技术、新产品,提升专业合作社产品档次和质量。
“合作社在种植期、田间管理期、收获期县农业局都会派专家或专门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对我们进行有针对性的专业技术指导,在保证农作物丰收的同时,也逐渐把我们的社员都培养成了种植技术员。”庆丰收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赵亚东告诉记者。根据合作社的合作性质,太康县农业局分别对社员进行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其业务技能。两年来,共举办不同类型的培训班11期,培训县乡辅导员76人,培训合作社理事长、监事长325人,财务管理人员270人,专业技能人员710人,市场营销人员440人,为合作社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保障。
太康名片:
太康县地处豫东平原,全县辖23个乡镇,768个行政村,总面积1759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71万亩,总人口140多万。盛产小麦、玉米、大豆、棉花,素有“银太康”之称,是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全国商品粮基地县、全国优质棉基地县、全国生猪养殖调出大县、全国肉类总产百强县、全国平安农机创建示范县。
■背景资料
据统计,截至今年6月底,我国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登记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已达44.6万户,比去年同期增长43.1%;合作社实有成员3570万户,占全国农户总数的14.3%。在河南,全省经工商登记注册的农民专业合作社3.08万家。其中,农机类、畜牧类合作社分别发展到3600家和4447家;入社农户175万,辐射带动农户257万;入社农户的收入比非成员农户高出20%以上;出资总额462亿元,有效带动了农民增收,推动了农业现代化、产业化。
-
“中国农村改革40年:农民合作社发展的理论与实践”学术研讨会暨第六届“中国合作经济中青年学者工作坊”在杭州顺利召开08-23
-
中心主任徐旭初教授带队赴山东调研07-27
-
值得推荐阅读的农民合作社研究论著(2007-2016)07-23
-
2017年值得推荐阅读的农民合作社研究论著07-23
-
“中国农村改革40年:农民合作社发展的理论与实践”学术研讨会暨第六届“中国合作经济中青年学者工作坊”会议通知【更新】04-03
-
中国农民合作组织研究中心主任徐旭初教授带队赴晋调研08-06
-
第五届“中国合作社经济中青年学者工作坊”在山东泰安顺利召开07-27
-
第五届“中国合作经济中青年学者工作坊”会议通知07-08
-
中心主办“合作社法律修订专题研讨会”在陕西顺利召开11-30
-
中心主办“合作社法律修订专题研讨会”在陕西顺利召开11-30
-
2015年最值得推荐阅读的中国农民合作社研究论著07-27
-
徐旭初教授为苏州市农民专业合作社辅导员培训班授课07-08
-
黄祖辉教授等撰写的决策报告获中央领导重要批示07-02
-
黄祖辉教授做客宿州大讲堂 阐述创新型农业现代化先行区发展路径06-20
-
浙江大学中国农民合作组织研究中心(CCFC)设立浙江分中心06-20
-
农民专业合作社申办流程及相关材料08-05
-
徐旭初:烟农专业合作社发展的若干问题02-01
-
马文杰:农民合作社解析12-09
-
沈卫彬:农业合作社生产标准控制与质量分级12-17
-
国际合作社联盟:“合作社十年(2011-2020)蓝图”计划草案[英文]11-05
-
美国农业部:合作社是什么?以及成员、理事、经理和雇员的角色10-12
-
Baqui Khalily: Capacity Building for Cooperatives08-22
-
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写参考大纲08-09
-
王景新:中国乡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趋势、问题与政策07-28
-
范金旺:农民专业合作社经营管理07-20
-
Gall & Schroder: Agricultural Producer Cooperatives as Strategic Alliances07-12
-
霍学喜:农民专业合作社功能及服务模式06-22
-
农业部:首批6663家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联系方式06-12
-
王征兵: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思路与对策0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