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仝志辉
仝志辉:提升农民组织能力 对接农田水利投资增长
作者:仝志辉     来源: 中国水利(现代水利周刊) 2010-3-11     日期:2012-05-08  浏览:244

       “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大幅度增加中央和省级财政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补助专项资金规模,新增一批小型农田水利建设重点县。”参与文件起草的人士解读:增加农村基本建设投资的重点在农村水利。可以预期,新一轮的农村水利投资高潮正在到来。

  大幅增加农村水利投资切实发挥大幅提高粮食生产能力、提升粮食安全水平的目标,就必须讲究投资效率。这是贯彻“中央一号文件”精神首先要考虑的问题。通俗讲,就是如何把钱花好。

  小型农田水利建设要想保证建设投资的效率和建后使用的秩序,很大程度上要发挥农民主体积极性。当前农村实行家庭分户使用农地,对小型农田水利的建设和管理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因此,在工程建设和管理中,必须依托农民这个主体,提升农民的组织能力,方能充分和持续实现小型农田水利的效益。只有农民组织起来,小型农田水利的科学规划、有序施工、有效管理和工程维护才能真正落到实处。

  新中国成立之初,国家对农村水利空前重视,水利被视为农业的命脉,农村水利取得了辉煌的成绩。水利建设在当时资金不足的情况下,有效地运用了农村组织调动了充分的人力,有效地进行了人力的组织,并因地制宜地开发了很多适用技术。

  在改革已经走过30年之后,再来看农村水利投资效果的好坏,不能不说,我国农田水利建设的徘徊乃至一段时间内的退步,很多时候就是与动员人力成本提高、管理成本提高有关。而且,由于水利设施建成后需要动员人力长期维护,在人民公社时期,由于动员人力的优势存在,所以,农田水利设施的维护状况良好,而今天,由于农村生产经营分散至家庭,使得共同利益协调困难,水利工程建成后的管理成本增加,缺乏维护的问题突显出来。

  “中央一号文件”提出重视农田水利建设,但是,如何组织农民更好地对接大批投入的资金,是更应该重视的问题。在加大农村水利投资的同时,应该提升农村社会的组织能力,从而确保投资效率,使建成的水利工程物尽其用。文件提出的一个可以选择的思路是农民参与灌溉管理。这主要是在建成后的维护上。我们应该考虑在建设过程中就更多地引入农户参与,把农户参与的过程变成强化农村社会组织能力的过程。在农村扶贫开发中,广大发展中国家和我国正在广泛采用社区主导型发展模式,可以考虑引入农田水利建设项目实施尤其是村级水利项目实施中。

  所谓农村社区主导型发展,就是通过赋权,将资源的决策权、使用权和控制权完全交给农民,农民有权决定实施什么项目,由谁来实施,并由农民掌握、控制项目资金的使用。在实践中表现为,农民独立自主地处理社区事务,在参与中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推动社区的可持续发展。

  社区主导性发展注重培育农民组织,鼓励农民参与。在水利项目的规划、申请阶段,就要充分集中民意,充分体现农民意愿。村民代表会议制度健全的村庄,应该发挥村民代表会议在具体确定项目和规划、组织项目实施中的作用。对于重要项目,可以成立工程建设委员会或管委会之类的自我管理组织,在各级水利部门和乡镇政府的组织下,负责项目的发包和工程监理。可以考虑在既是水利建设重点县也是扶贫县的地方以以工代赈的办法组织施工,优先对贫困村和贫困户进行用工,实现扶贫和劳力使用的双重目标。

  实施以提升农民组织能力对接资源下达的农村水利建设思路,难度在于组织化理念和技术的缺失。在人民公社时代,各级政府和部门有着充分动员组织群众的经验,各类基层组织也十分健全,党统一领导各种组织分工协调的机制非常发达。而今天,虽然在贯彻“中央一号文件”中,会成立党委、政府领导的农田水利建设的领导小组,但各组成单位往往会各行其是,在建设过程中,会强调尊重群众意愿,但为了省力,往往会以工期为借口迷信现代管理和操作。仅仅建设工程,对建后管理则缺乏切实办法。

  要在增加投资同时,培育和利用农民组织,这是搞好农田水利建设的规律性认识,有历史经验支撑和国际经验验证。2006年开始实行的《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补助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试行)》中也规定,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采用“民办公助”方式,对农户、农民用水户协会、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村组集体等自愿开展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项目,财政给予补助。在这一轮增加投资的背景下,要更加注重对农民用水户协会、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村组集体申请项目的支持。对于申请办法要广为宣传,可以利用广播等方式,充分进行信息扩散,直接通知到农户,以调动农户进行农田水利建设的积极性,同时也让农户明白自己的责任。对有关申请可以进行辅导,不能简单以申报材料是否齐全、是否规范作为确定是否资助的根据,而是要以农户意愿是否强烈,农民组织化基础是否具备,建成效益是否明显,农户享用是否公平作为是否资助的根据。建议各地可以参考参与式扶贫在村级发动和组织中的成功做法,做出有关信息扩散、项目选定、工程组织、质量监管、建后维护等一系列农户参与过程的指导性工作手册,让水利部门和乡村组织在实际过程中参考使用,切实提升农民组织能力,确保投资使用的安全、高效和工程的可持续利用。

中心动态
资源共享
合作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