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特别推荐
杜金双:实践科学发展观促进农机合作社上水平
作者:     来源:中国农民合作社研究网     日期:2012-05-26  浏览:85

  在省、市、县农机部门的支持下,我市农机作业合作社经过几年的运作,已建立农机作业合作社11个,为了促进我市农机合作社科学发展,对3 个省投资兴建、1 个国家优质粮食产业工程建设投资项目兴建的农机合作社进行调查,4个农机作业合作社运行良好,起到了试点示范的作用。

  一、合作社的建立,促进了耕暄制的落实

  实行土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时,勃利县各乡镇是分别按土地等级分户承包的,一家一户的承包地至少三块以上,种植地块小、品种杂,多年来大型农业机械空运转多、成本高、闲置时间长的矛盾十分突出,“三、三”轮耕制很难落实。农机合作社成立后,采取了以民为本、让利于民的政策,统一耕作、统一供种供肥,严格实行土地轮耕制,既解决了连片种植、统一轮作的问题,又发挥了大型农业机械的作用,实现了有机户与用机户双赢。由此带来的是种植连片、整地连片,土地耕暄制得到了落实。

  二、合作社的建立,促进了农机装备水平的提高

  我市属干旱农业区,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较低,多年的实践证明,只有科技含量高的大农机装备,才能实现土壤深松和标准化整地,实现秋雨春用、春旱秋防,建立蓄水保墒的土壤水库。农机作业合作社成立后,普遍实行大机械整地,松、旋、起、压复式作业,不仅作业标准化,而且避免了重复作业,降低了作业成本,深受广大农民的欢迎。一到秋季,农户争抢使用大机械整地的局面屡见不鲜,小四轮整地的现象普遍减少,农户订购大马力拖拉机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农机作业合作社的建立,促进了农机装备水平的提高,带来了农机装备结构的变化。

  三、农机合作社的建立,促进了农业增产、农民增收

  没有农业机械化,就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农民的增产增收离不开农业机械,这已越来越被广大农民认识。从我们调查中可以看出,农民对农机合作社寄予厚望,对实行政府补贴政策拍手叫好,只是认为指标给的太少,满足不了需求。我们调查的10 个村中,农民对农机的投入是敢于投资,舍得投入的。这10 个村,年生产投入总额为2 632 万元,其中打井47. 4 万元,购机304. 2 万元,人工费322. 5 万元,机械费163. 4 万元,种子330 万元,化肥530 万元,农药232. 2 万元,水费34 万元,电费34 万元,油料费504万元,其他130. 3 万元,农民对农机的投入占总投入的12%.农业机械对粮食增产、农民增收的作用不可低估。

  四、存在问题

  我市农机作业合作社的经营和管理,总的看运行良好,成果显着,4个农机作业合作社除一个亏损,其它3 个都年盈余一万元以上,最多的吉兴乡团山合作社年盈余11 万元。但经过两年的实践,农机合作社的建设上还存在着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是由于土地承包长期稳定不变,零散的土地很难实行连片作业,大农机与小地块的矛盾十分突出,超大型的农机作业更难。二是合作社服务项目单一,功能不全。

  全市整地已基本实现了机械化,但在机械收获上还有短腿。我市年种植玉米面积在60 万亩以上,现在只有一个玉米合作社是远远不够的。三是合作社建设“门槛高”.同农户座谈,他们认为合作社好,作业质量好、标准高,但资金投入太多,影响了农民创建农机作业合作社的积极性。

  五、建议与对策

  1. 采用优惠政策,促进土地连片种植、连片机械作业。一是在有条件的村屯,实行统一供种供肥、统一整地,统种分管的方式,促进土地连片种植、连片作业; 二是对实行土地连片种植、连片机械作业的农户在县、乡、村各级政府在有条件的情况下给予适当的补贴,以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为合作社作用的发挥创造条件。

  2. 继续支持和鼓励村集体、农机大户积极创办农机作业合作社,支持和鼓励农户更新大型农机具,要坚持长期不变,这对提高农机装备水平,提高农机作业质量,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都是有益的。

  3. 适时修改农机补贴目录。由于玉米价格好,2011 年我市玉米种植面积增加,农民购买玉米联合收割机的积极性非常高。这次的农民意向调查表明,市场急需、农民热购的玉米联合收割机没有纳入2011 年的直补目录,因该机价格高,农民只能望机兴叹,若国家稍微扶持一下,就解决了农民的需求。

中心动态
资源共享
合作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