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特别推荐
蒋寿宏等:加快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的探索——对建湖县正清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的思考
作者:     来源:中国农民合作社研究网     日期:2012-05-27  浏览:122

  江苏省建湖县正清农机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07年4 月,2008 年7 月15 日省委常委、副省长黄莉新亲临视察调研,给予了充分肯定,并要求其进一步做大做强,为建设现代农业做出新成绩。2010 年8 月,正清农机专业合作社被农业部确定为全国首批示范农机专业合作社。2011 年,合作社规划建成新机库及维修场地960 平方米,被确定为省级农机专业合作社规范化建设试点。

  一、发展现状

  正清农机合作社现拥有高性能收割机15 台,大中型拖拉机及配套旋耕灭茬机13 台套,高速插秧机7 台套,步行式插秧机25 台,高效植保机13 台,其他各种机械共有96 台套,机械总动力2350 千瓦,库房及维修场地400 多平方米,办公室面积250 平方米。

  合作社成员11 人,固定资产895 万元,标准化农业示范基地1800 亩,2010 年创收585 万元, 年盈余总额295 万元,社员分红270 万元。合作社建有自己的维修保养基地,拥有自己的农机维修保养和驾驶队伍,建有自己的网站。每到农忙季节,正清专业农机专业合作社走遍大江南北, 为田间作业机械全程维修保养,确保拉得出、与时间赛跑,确保农户按时收割、栽插,受到了服务农户的一致好评。

  二、现实作用

  1.农机合作社的现实作用

  1)科学全面地发挥了农机化的资源优势。正清农机合作社利用集成技术服务优势,进一步降低作业生产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提升农产品市场竞争力,推动农业标准化和农产品质量的提高。农机合作社在整合农机技术和装备资源,优化结构,提高组织化、专业化程度上是普通“单打独斗”的农机户所无法比拟的。避免了“有机无田耕、有田无机耕、有机不赚钱”

  无序竞争的尴尬局面。在整合农户现有农业机械的基础上合理购买新机具,带头使用农机新技术,避免了家家户户买农机,进一步提高农业机械的使用率、利用率,减少了资源浪费,保证了作业秩序,稳定了农机市场作业价格,保证了农时,促进增产增收。

  2)真正意义上的解放出剩余劳动力。建湖县正清农机专业合作社所在的颜单镇,节能灯和缫丝、服装等加工工业发达,劳动力十分紧张。把农民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既增加了农民收入,又繁荣了农村经济,促进了新农村建设步伐,推进了城乡一体化建设的进程。还解决了孤老病残等农村弱势群体的无劳力耕种、土地撂荒等问题。

  3)迅速推进农机化发展的进程。以正清为首的农机合作社始终走在新技术推广的前列,主动推广应用农机新技术和各种特色农机具,自觉进行农机化装备的升级换代,不断适应高效设施农业高速发展的机械化需求,极大地发挥了农机化在高效农业生产中的社会经济效益,发挥农机的整体和规模效能,迅速推进农机化发展的进程。2011 年建湖县共实施农机补贴1088.4 万元,其中,推广高性能插秧机、曝气增氧机、大棚卷帘机、保鲜库等“涉农”新机具新装备补贴了近500 万元, 中小型拖拉机向大型拖拉机更新补贴了430 多万元。补贴受益对象中,合作社、农机大户所占份额超过70%.

  三、存在问题

  1.农机跨区作业发展渐趋萎缩,农机专业合作社外向发展空间受限当前, 合作社面临着联合收割机保有量急剧增长, 跨区机收价格在低价位徘徊, 单机作业面积下降, 油料价格上涨, 农机跨区作业市场竞争日益激烈,跨区产业经济萎缩的不利形势。

  2.社员入社形式相对单一合作社合作社员入社是以机器入股的形式为主,少数以资金入股,融资困难,跨区作业发展受限,阻碍合作社的发展壮大。

  3.合作社规范化建设亟待加强从总体上看, 农机专业合作社呈现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但存在发展思路不明确,组织制度不够健全,指导服务不够规范,运行质量不高,辐射带动农户能力不强, 忽视社员机手技术素质教育等问题。自实行农机购置补贴政策以来, 推动了高效农业、设施农业的迅速发展,特别是较快地促进了中小型农机向大型、高性能农机的升级换代,但新农机操作手的技术普及和安全生产操作培训的力度和深度还停留在较低层次。社员知识更新不够,影响合作社的优质快速发展。

  四、对策和建议

  1.加速转型发展,推进合作社发展本地农业生产全程机械化面对跨区作业空间受限的形势, 利用当前大力发展高效农业的政策, 在稻麦生产全程机械化的各个环节上,引进适宜的作业机具,提高农机装备的水平, 不断优化配置, 全面发挥农机化集约经营的资源,缓解农村劳动力不足和老化问题。

  2.加强土地流转政策导向,引导农户以土地股权入社当前, 农业生产规模经营过程中遇到的最大障碍之一就是土地分散, 也就是土地分散在千家万户的农民手中, 土地资源不能优化配置。在这种情况下,要实现农业的规模生产和经营是不现实的。引导和实现土地的适度集中, 在征得农户同意的基础上通过集体统一组织流转,向农机专业合作社倾斜,壮大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实力, 可以发挥农机化优势,大力推进高产增效创建活动,进一步提高土地产出率和粮食单产,保证丰产丰收,从根本上解决直播稻和寄种麦等落后的生产方式。进一步推动以土地合作组织形式和土地股权制合作形式快速发展,促进土地流转加快,实现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使农机化发展良性、可持续。

  3.加大补贴力度随着经济的发展, 农机专业合作社的经济实力逐步增强,加上2004 年起国家就开始实施农机具购置补贴政策, 农机专业合作社购不起农机具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得到缓解。但由于高性能农机具、大中型农机具购置价格较高,保养、维护成本较大,使得许多农机专业合作社无法承担, 这就制约了这些农机合作社的持续发展。

  1)在当前大力推广机插秧技术的形势下,对农机专业合作社育秧流水线补助,提高育秧、机插秧质量,特别是加大硬塑盘育秧的补助力度,将进一步促进机插秧技术的推广普及。

  2)当前加大秸秆还田、推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共识,提高秸秆还田质量已成为秸秆还田工作能否顺利开展的关键。对农机专业合作社补助水田驱动耙等机具将有助于秸秆还田工作进一步推广。

  3)加大对农机专业合作社作业面积补贴,将进一步促进农机专业合作社扩大作业规模, 提高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4)建议各级政府将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工作摆上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位置。对机库用地等与农业产业化用地同等对待。设立专项的农机贷款,进行贴息、扶持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另外在农忙期间柴油供应等方面尽量优先保障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农时作业需求。

  4.加强合作社规范化建设,保障农机专业合作社良性发展

  1)信息上引导。对农机专业合作社提供作业市场信息, 是保证农机专业合作社效益的一个重要措施。农机主管部门要积极为农机专业合作社收集农机作业需求信息, 进行实地考察, 了解掌握市场动态,做好供需协调工作。

  2)技术上支持。要搞好合作组织的技能培训,利用农闲办好经营管理、实用的机械原理、驾驶操作技术、维修办法、交通安全等专项培训,改变培训走过堂的做法。

中心动态
资源共享
合作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