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特别推荐
新加坡:平价商店经验及其启示
作者:     来源:中国农民合作社研究网     日期:2012-05-28  浏览:604

  内容提要:为平抑物价波动,保障群众基本生活,切实提高居民生活水平,广东省提出建设平价商店。本文通过深入研究新加坡关于平价商店建设的经验,充分分析其运行机制的特点,并在本文的最后针对广东平价商店建设,提出诸如扩大平价商品品种、产销对接、政策扶持等对策建议。

  关键词:新加坡平价合作社,平价商店,政策保障,规模效应

  新加坡平价合作社(即平价商店)是新加坡职工总会在政府的支持下成立的经济合作社。新加坡的第一家平价合作社是于1973年由国家贸易工会联合会建立,其营业面积仅100多平方米。由于政府积极的政策扶持,这家商店物美价廉,很快就贏得了赞誉,其分店很快便散布在全岛各地。1983年,该合作社与其它工会组织的超市合并,成立为新加坡职工总会平价合作社有限公司(NTUC FAIR PRICE)(以下简称职总平价合作社)。经过38年的发展,目前新加坡职总平价合作社拥有超过50万名的会员和超过230家的平价门店,平价合作社也从最初仅为一百多平方米的小超市成长为新加坡零售业的龙头老大,并占有新加坡55%的零售市场份额。2010年,新加坡职总平价合作社更进入世界合作社300强。

  一、新加坡平价商店的主要特点

  1.功能定位明确。新加坡职总平价合作社创办的宗旨:一是平抑物价。1973年成立平价合作社的最直接目的就是对抗不良商家的投机倒把,以平价合作社的平价遏制不良商家大幅涨价和获取暴利,确保市场上主要商品的价格平稳。随着市场份额扩大,平价合作社的价格起着风向标作用,限制着其他零售商提价。正是有了职总平价合作社,新加坡市场价格总体保持稳定,大米、食用油等价格10多年来没有大的变动,平价合作社成为政府在价格异动时平抑价格的中坚力量和稳定物价的利器。二是帮助低收入家庭降低生活费用。平价合作社成立之时,正值新加坡面临着石油危机和通货膨胀的双重压力,中低收入群体生活压力较大,平价合作社肩负起稳价惠民的社会责任,充分保障了百姓的基本生活。

  2.政府大力扶持。新加坡政府十分支持平价合作社的建设和发展。特别是合作社成立之初,政府给予这个新生事物强有力的支持。1973年7月22日在下巴窑成立第一家平价合作社性质的超市时,李光耀总理亲自出席揭幕仪式。此外,政府积极有效的政策支持(包括优先提供较好的地理位置,免税扶持等),有力推动了合作社的发展。

  3.模式多样化。新加坡职总平价主要有四种模式:一是职总平价超级市场,目前该类市场超过80家,遍布新加坡全岛,经营品种达10万种,从新鲜农产品到一般家居产品,可满足顾客日常基本需求。二是职总平价精品超市。该类超市一般开设在富裕地区,经营品种达5万多种,旨在给顾客价格公道而实用性的生活用品。三是职总平价快速加油站商店,此类商店2006年开设,面积比一般的加油站商店大一倍,主要为顾客带来更多的商品选择和24小时的购物便利。四是雀喜便利店,该类商店于1998年正式推出,目前店面已超过100间,主要为时尚青年、学生及忙碌的职场人士提供服务。

  4.充分体现平价。新加坡职总平价合作社在所有经营者中总是最后一个提价,最早一个降价。平价商店大部分商品价格低于其他竞争者,其幅度一般在10%-15%之间。例如,通心菜和紫色圆包菜,职总平价每斤售价约分别为1.3和4新加坡元,而其他竞争者一般为1.7和4.4新元;1升瓶装奧尼特纯橄榄油在职总平价售价15.9新元,而其他竞争者卖到17新元。为确保平价,1994年职总平价合作社划定了500种畅销生活必需品,对其实行“天天低价”。目前,“天天平价”品种已达1000种,低价品中每天至少有90%的商品价格与其他零售业者等同或更低。同时,经常推出带有“小黄点”的最低价商品。例如,贴“小黄点”的牛油最低价为每升1.7新元,而其他竞争者的价格在2.98-3.98新元之间。在一些特定时期,职总平价商店还推出系列降价惠民措施。

  二、新加坡平价商店实现平价的主要途径

  1.减少流通环节,降低流通费用。新加坡职总平价合作社采取直接进货的方式,减少甚至消除中间环节,大大降低了流通费用和进货价格。通过直接采购,价格一般可便宜30%,例如,大米由职总平价合作社直接从泰国进口,进口量占到整个新加坡进口量的20%,其进货价格在新加坡也是最低的。

  2.形成规模效应,提升价格话语权。新加坡职总平价合作社已经成为新加坡零售业的龙头老大,占据了新加坡零售市场的半壁江山,且进入世界合作社300强。目前,职总平价合作社拥有超过230家的平价门店,覆盖新加坡全岛,新加坡半数家庭在平价商店购物,每天有100多万人(占总人口508万的20%)光顾平价商店。为扩大规模,职总平价合作社还将众多经营难以为继的小型零售商收编,结成同盟。庞大的规模以及由此形成的市场优势逐步转化为价格优势:一方面,职总平价合作社在进货采购时具有很强的议价能力,职总平价合作社的进口价格总是最低;另一方面,职总平价合作社成为国内零售市场上的价格制定者和价格风向标,由于拥有庞大的顾客群和较高的市场份额,使其可以实施低价策略,薄利多销。

  3,多元采购合约,稳定进货价格。新加坡职总平价合作社自1990年采用合同运作方式,目前已与多个国家建立了20多个项目的长期稳定的供货合同,包括马来西亚、泰国、印尼与中国,合作社与当地的多家农场签约。多元化的进货渠道和约定的供货价格,使新加坡职总平价商店商品价格能够保持相对稳定,即使因为重大节日和自然灾害,价格波动也不会很大。

  4.培育自有品牌,增强市场引力。早在1973年,新加坡开设第一家合作社分店时,合作社就在政府支持下大量进口大米并标上自己的品牌,以公平的价格直接卖给零售商和消费者,以此有效地控制了米价高涨。之后,职总平价合作社不断推出其它自家品牌的生活必需品。目前职总平价合作社已与30多个国家合作生产贴牌(职总平价品牌)产品,拥有自家品牌达2000多个,品种包罗万象,价格也比同类其它品牌商品平均低17%。由于普通商品贴上职总平价的品牌后多了一层信誉保证,且价格合理,因而受到消费者欢迎,由此也带动了公司总销售额的快速增长。

  5.建设物流设施,降低运营成本。新加坡职总平价合作社拥有自己的中央仓储和分销系统,这是其超市连锁店成功经营的最重要保证。1998年,合作社完全控股中央仓储和配送公司,并将其改组为“新加坡零售物流公司”。通过仓储管理系统,实施库存管理,增强了调度能力,提高了效率。

  6.加强日常管理,确保平价销售。新加坡职总平价合作社共有8000多员工(包括平价商店员工)。其中,总部管理人员500多名,这为平价商店管理提供了坚实的组织保障。职总平价配有专门人员开展市场调查,了解其他竞争者的真实市场价格状况和消费者的价格诉求,为制定合理的“平价”提供依据。例如,为确保“天天平价”项目真正做到天天平价以及“小黄点”商品真正做到全新加坡的最低价,职总平价合作社建立了每周定期调查市场价格的制度,一旦发现价格问题,立即进行调整。

  三、对广东省平价商店建设的启示

  1.加快形成规模效应。新加坡的经验表明,平价商店要充分发挥稳价安民作用,必须具备一定的数量和规模,否则很难成为市场价格的风向标,起到平抑整个市场物价的作用。新加坡的平价合作社不仅在空间上遍布新加坡全岛,而且占据了全国零售市场份额的半壁江山。而广东平价商店目前还处于初创阶段,虽然已发展到1000多家,但相对于全省1亿多人口规模和庞大的零售市场,平价商店建设的空间还相当大,为此,要切实加大力度、加快进度推进平价商店建设,不仅在空间上要尽快覆盖全省城乡社区,而且在市场份额上要占到足以影响价格的程度,只有这样才能形成规模效应和市场优势,提升平价商店的价格话语权,充分发挥其引导、稳定市场价格的积极作用。

  2.适当增加平价品种。新加坡平价商店经营的平价商品种类繁多,从新鲜农产品到一般家居产品,涵盖了日常生活必需的各类产品,这样既方便了群众、保障了群众基本生活,又增加了销售额和经营利润、促进了平价商店的自我发展。

  目前广东平价商店的平价品种仅局限于家常农副产品,既不能较好满足群众的日常生活需求,也不利于形成规模效应和平价商店自我发展的良性机制。因此,要按照立足长远发展、提升市场影响、方便群众生活的要求,逐步扩大平价商店经营范围;一方面,要扩大现行平价粮油肉禽蛋菜6大类中的具体品种,如粮食中增加面粉、面条等;另一方面,要逐步将水产品、日用工业品、药品等纳入平价品种范围。

  3.落实配套扶持政策。政策扶持是平价商店扶持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新加坡政府对平价商店建设给予了积极扶持,特别是在平价商店的初创发展阶段,政府的扶持力度较大。目前广东的平价商店建设还处于起步发展阶段,为鼓励平价商店发展壮大,广东出台了“三优一补”的配套扶持政策,即对平价商店在用电用水价格、税收和场地上给予优惠,运用价格调节基金对平价商店的租金给予补贴。但是,由于认识不到位等因素影响,目前各项扶持政策尚未落实到位,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平价商店建设进程的推进。因此,下一步的关键应是要抓好各项扶持政策的落实,切实将平价商店这一新生事物“持上马、送一程”,特别是对平价商店的租金补贴要坚持“长流水、不断线”,确保平价商店持续健康运营。

  4.强化产销有机对接。产销对接,减少流通环节、降低进货价格,是实现终端平价销售的重要前提和坚实基础。新加坡通过直接采购的方式,减少甚至消除中间环节,大大降低了流通费用和进货价格,为其实现平价销售争取了机会。同时,还通过建立长期稳定供货合同的方式,在世界范围内实现产销对接、配置资源,确保了平价商店价格的“平”与“稳”。鉴于此,广东在推进平价商店建设中,一方面,要严格把“产销对接”作为设立平价商店的前提条件和硬性约束,另一方面,要在强化本省“三项建设”有机衔接的基础上,拓宽视野,加强平价商店与省外生产基地的产销对接,在更大范围内建立直接的产销关系。

  5.探索创新运营机制。新加坡平价商店由全国职总平价合作社开办经营。这种模式的优点是:主体单一,便于统一管理、统一采购、统一配送和降低经营成本,也易于形成市场规模和品牌优势,产生较大的影响力和辐射力。而目前广东主要依托供销系统与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平价商店,同时鼓励大型农产品生产企业、粮食零售网点、农产品批发市场、农贸市场和超市等各类市场主体积极参与平价商店建设,这有利于多个主体齐头并进建设平价商店,并在短期内形成一定的规模,具有“快”的优势。但同时也带来不易规范管理、难以形成品牌效应等问题。因此,从长远发展看,应逐步规范和统一经营主体。从实际情况看,应进一步发挥供销社的主体作用,通过收购、参股、合作共建等方式,做大做强供销系统的平价商店,打造区域乃至全省性的平价商店统一品牌,推动平价商店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湛江市物价局.抓“菜台子”保“菜篮子”把加快建设平价商店作为稳物价重要途径之一[J].价格理论与实践,2011(6)

  [2]张井.初探平价商店性质和特点[J].价格理论与实践,2011(8)

中心动态
资源共享
合作名录